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班美术画自己教案

大班美术画自己教案

来源:欧得旅游网


大班美术画自己教案

【篇一:画自己】

画自己

《画自己》是一个很好的课例,但内涵相当丰富,尤其是徐悲鸿的自画像,内中蕴藏的精神内涵、风骨神韵也绝非是一年级刚读第二册的学生所能理解的。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着的,要讲的东西实在太多,但饭又得一口一口吃。从学生的现有总体情况看,只能从浅薄的层面上对画自己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和感悟,并在实践和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因此,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教学意图:

一、利用镜子对画和同学间相互观察和交流,通过比较、检查、对照、发现,使学生感悟到: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有时候是不一样的,理解和宽容,知己和知人,这一观念在课内的渗透是必要的。同样画的是自己,对镜画和对照片画是不一样的,周围同学画的就更不一样。有时是反像,有时是对像,有时是反对之像。为明显起见,教师也可在脸的某一边贴上某种装饰物以便学生发现。

二、抓住自己的主要特点(如外在的有脸型、五官、发型等,内在的有神态、表情等等),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谈论等方法搞清楚哪些是共性特点,哪些是个性特点,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在搞清楚的同时,还得跟着感觉走,养成大胆、酣畅、痛快淋漓地表现的习惯也是必要的。如何把头脑中的印像转达化成点、线、形、体、色彩、纹理等绘画艺术的语言并画准其组合关系是课中体现美术课个性特点的重难点。

四、画自己不能忘了更大的自己,那就是集体和环境。没有了集

体和环境,个人也无法生存,这个观念的渗透也是非常必要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一个大局观、整体观;同时在具体深入的描绘中又不失细微的洞察能力和对“度”的把握能力。这一点,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必须变换着形式反复进行全方位的渗透。

五、通过互赠作品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同学间的友情和学习的情感色彩。

六、互相谈论对方相貌时可能会触及某些学生的自尊心问题。如何呵护学生的自尊,克服某些学生的自卑心理是本节课的一个不能忽略的教育问题,同时,从创新角度来看,突破学生思维定势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课例内容分两节课左右时间来上,整体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些。第一课时重点画物质世界中的自己(也可按自己的意愿进行适当打扮,分课题为《画自己》),第二课时画精神世界中的自己,分课题为《想象中的自己》。其实物质世界中的自己也内蕴着精神世界的自己,而精神世界中的自己,是最不受约束的纯净天空中的精灵,外在物质的美总有衰老的一天,而内在精神中自我的美却可以随着岁月永恒。这一种观念也需要在对学生的平时教学中广泛、深入、不断地渗透,以期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总之,在教学中始终保持适度的弹性,根据学生现有智能水平和心理结构来选择变化教材,我觉得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谈谈我对这一课例的具体过程中大致的程序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

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启发学生观察和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表现,教学时要注意观察方法的引导,加强学习的交互性。 教学准备:

教师:图片、大画纸、油画棒

学生:小镜子、彩色笔或油画棒 此文章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课时:《画自己》

(一)教师课前在自己脸上某一边贴上一小巧饰物,引起学生关注。

(二)教师即兴示范对镜画自己,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事先画好并排好序数的各种基本脸形、基本五官形、基本发型、身材、个头、衣服、色彩等图中选择类似的一种或说说是由哪几种的变化组合。说说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对号入座但又不定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

(三)教师对镜把饰物画上,请学生观察:老师在镜中看到的自己贴着的饰物在脸的左边,你们看到的和老师在镜子中看到的一样吗?

(四)学生观察,发现新大陆:老师,你脸上的饰物在右边!

(五)教师点拨:有时候我们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互相宽容,了解自己,也要能够理解别人。

(六)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徐悲鸿自画像以及第三页右上和左下学生画的自画像,连同教师另外准备的梵高自画像等作品,并提问:

1、这些自画像作品画法一样吗?(不一样,有的……有的又……)

2、大家可以大胆地画,画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还可以抓住特征进行夸张,但是不是就没有共同的关系了呢?(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三停五眼的大致规律)。

(七)教师出示课题《画自己》,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允许学生说悄悄话进行讨论,帮助同学认识自己。

2、及时表扬落笔肯定、大胆表现,画出自己特点和个性的作业。

3、对表现拘谨的学生作鼓励性指导。

(八)第一课时结束,通知学生课后把自己所画的自画像沿轮廓剪下,象教材中第二页下面一幅画那样拼贴到教师预定的大纸板上,形成一幅师生大合影的集体作品,并在课外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美女帅哥,还有自己认为美的绘画、照片、图片资料等都可带来,下节课时要用。

第二课时

(一)课前5分钟,教师将贴有师生大合影的纸板悬挂在黑板上。

(二)教师进行组织教学并谈话:瞧,咱们一个人一幅自画像剪下来经过组合,就形成了气势浩大的“合家照”。我们每一个自己就好像是一滴水,汇合在一起,就汇成了好大一个江、好大一条河,好大一个“自己”!

(三)请学生猜猜大合影中的他(她)是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并评出最有特征奖、最有表情奖、最佳设计奖若干名。

(四)告诉学生,其实这些奖也不过是班级里相比较而评的,我们每个自己都有优点,同时也有缺点,我们要能像孙悟空一样有一双火眼金睛,能把好的或不好的看清楚。学习人家好的,不好的地方不能学,改掉自己不好的地方,保留自己的优点,那我们每一个自己,每一个集体,就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五)一个人外貌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出示教师小时候照片进行对照说明),美女帅哥都会变老,变成皱纹满面的老太婆老头子。美的外貌是暂时的,但内心的美却可以长久。我们可以展开联想,把想象中美的自己表现出来。

(六)教师示范:老师带来几张自己喜欢的美少女变身系列图片,大家看,只要把头和身体服饰等分开再变化重组,就能合成一个又一个美的自己。今天,我们每一个自己也带来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人物造型,大家可以想方设法把自认为美的因素吸收到自己的作品中,把不美的部分去掉,把我们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七)进行构图指导,然后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八)延伸: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写一段介绍自己的文字。将学生的作品和文字一起布置在教室中,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也便于教师在下一次活动中对教学的实际效果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采取措施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节课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赠作品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同学间的友情和学习的情感色彩。

【篇二:请让孩子画自己的画】

请让孩子画自己喜欢的画

桐南小学 美术科江绍贵

面对当今缤纷多彩的少儿艺术班,多样的比赛,让孩子们忙得不可开交。然而,他们却成了大人们的工具。有的千篇一律,有的死扣硬磨。幼小的心哪!怎经得起折腾。

绘画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游戏.绘画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绘画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爱好.可是,许多家长在让孩子学画的时候,只注重绘画技巧的运用,孩子的画中如果只有技巧而没有童趣,这样的画又有什么意义呢? 让孩子画出有个性的画,您要注意下面几点:

尽量不要指点孩子作画 ,只可引导。

不同个性的孩子会在绘画中使用不同的绘画语言.一般来说,活泼外向的孩子更喜欢用粗犷的笔触来作画,他们绘画速度快,画面连贯,流畅,有较强的表现欲;而文静内向的孩子,他们的画细腻,严谨,画面一般都比较精致,紧凑,而且作画的时间相对较长.例如,一个偏爱动物的孩子,通常能画出动物身上的每一个细节;一个喜欢交通工具的孩子,则能把车辆的部件凭记忆画出来. 要让孩子画自己感兴趣的。

什么个性的孩子就让他画什么样的画,这样,孩子的原始创作热情才会被激励.您可以问他画的是什么,但不要去干涉他画什么,怎样画. 千万不要把孩子当作产品来生产,刮啊刮,涂啊涂,都是顺着指导老师的意愿,孩子们的热情,就这样一天一天消退掉,多可惜呀!那该如何让孩子们热情依旧地在学呢?

一个题材,画不同的画 。同一幅绘画题材在不同的

孩子手中可以画出不同的画,如果您想让孩子的画有个性,充满创造力,不妨在平时让他练习就一个题材,画出不同的画面.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丰富,他会学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绘画的内容,从而也培养了发散性思维.

听孩子介绍他的画 。 如果您拿到孩子的画,觉得只是一堆颜色的涂鸦,那么就请孩子来介绍他的画吧.他画了什么,这个颜色代表着什么,那边一团又是什么.听了孩子的介绍,您也许会惊讶,原来孩子的眼中,世界是这个样子的,它并不像您看到的画面那么糟糕.多让孩子介绍他的画,可以理清孩子的思路,让他表达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绘画内容.

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 。孩子喜欢缤纷的色彩,有些在大人眼里看来非常难看的搭配,孩子却非常喜欢.所以,如果您的孩子用色大胆,您千万不要对他的画指手画脚,抹杀他刚刚建立起来的对颜色的热情.我的孩子在他会握笔时,我就让他涂水粉。涂得小手都是颜料,但他很开心,很得意。小作也很有意思,就这样让他涂,让他感受。我们只能慢慢引导,让他懂得点、形、色的初步知识,关键是让他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孩子为什么画画?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就有了绘画。孩子在未学文化之前,就自发的萌发了绘画的欲望。从一两岁的信笔涂鸦开始,就反映了儿童的这种天性。绘画是无声的语言。画画是孩子心理需要,他是一种感情发泄的方法。那种不能用语言、心情、动作表达之外的表达,就是画画,这是他们表达自己心灵智慧和心情感受的必要心理活动。就是作为大人的我,曾经在读书时,没钱,写信的时候不好意思直接写,就画了一条被搁浅的鱼。何况孩子?孩子就是涂他们想涂的东西。

那么,该如何引导儿童运用绘画语言,画好自己的画呢?

儿童绘画教育作为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形式,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然而对于如何运用绘画进行智力开发却众说纷纭。本人经过多年儿童美术教育实践,认为儿童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随笔涂鸦的自发能力,它表露的特点是无意识的点、线、面集成,而对于绘画,尤其是现代平面绘画来说,最基本的语言便是形式化的点、线、面。所以,要针对儿童自发的符号化绘画特点,结合现代绘画的基本语言施教。

一、绘画语言的定义

作为绘画,首先要使儿童从学画开始就认识、了解什么是绘画语言。它的基本特征反映在点、线、面上,如同文学的基本语言是词句,音乐的基本语言是哆、啦、咪,英语的基本语言是abc一样,都具有不可替代的自身独特性,所以为强化学画儿童的绘画语言,须有意识地利用他们在绘画过模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使他们更准确地对视觉物象产生点、线、面联想。例如,在启发儿童们对一棵树的观察描绘中,无需用什么高大、茂盛等文学性语言去描述,而应根据绘画语言指出,将树干作粗线看,将树枝作长、短细线看,将树叶或其上的花朵作大小深浅的点看等,这样,当儿童们落笔时,才不至于因树的繁杂表面而影响描绘的实现。

二、观察物象,放手描绘

作为画面,是绘画语言的载体。它的生成是绘画语言间相互组织的结果。它包括对所画物象间大小、多少、明暗、曲直、粗细、方圆、长短等各种形成的对比统一组合,犹如音乐中高低音的起伏,具有丰富多变的感觉效应。所以,要使学画儿童创造出丰富的画面,就应引导他们进一步观察物象间的点、线、面关系,例如,对一片有山有楼的风景进行观察,由于透视影响,物象间远近比例自然发生变化,但对于儿童们来说,无需说明这点,只需启发看成曲线的山与直线的道路进行比较,将看成高大面的楼与看成矮小面的房进行比较,将看成大点的树木

与看成小点的楼房门窗进行比较等,通过直观比较,再放手描绘这组物象时,便会较容易地在画面上反映其点、线、面间的关系。

三、利用观摩,促进理解

作为学习,当一些儿童对视觉物象间的点、线、面关系还不够注意时,利用观摩一些现代著名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可助其改善。

四、自发描绘,自然生成

作为创作,在绘画上一直被认为与预设主题相关,但对于儿童来说,要求他们按照预设的内容进行描绘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在他们自发描绘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引导,才有利于创作的完成。例如,当儿童在一张纸的部分地方画上了用点、线、面表示的几棵树,这时,为使画面出现大小或多少等组合关系,可启发他能否在其他地方再画些树、房屋或人等,如这样进行下去,最后画上的内容自然生成于物象的点、线、面组合中。

五、灵活运用,主动探索

作为方法,就培养儿童创造力来说,那种忽视绘画基本语言培养、一味让儿童摹仿既定图式的依样画葫芦教育方法,是远远不能胜任的。因为创造力的来源是基于对物象间点、线、面关系的学习,及利用其进行举一反三的实践。例如,美国少儿美术教师,曾经让班上儿童临摹一幅毕加索的妇女像,因部分儿童对物象的局部描摹过于关注,影响了整个画面的完成。对此,美术教师让这些儿童将给予的画像颠倒后再临摹,由于颠倒后的画面削弱了对既定物象的印象,画面看上去只存在各种长短、曲直线条与大小、多少点面的组合关系,因而,当这些儿童较轻易地将其关系画出时,原难以做到的临摹,便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又如,某些儿童在色彩运

用上,因受成人影响,一直存在概念化倾向,即画天用蓝色,画树用绿色等,为改变这种习惯,促使他们在用色上发挥想象力,我便在一些要画的物象上限定色彩,像画天空下的树木、草地,只是提供红、紫、黄等与其常规用色相远的色,这样当儿童们处于色彩与物象间无法对应既定的概念时,就会发挥一定的用色主动性,结果最后形成于画面的色彩关系,自然带给人以不同寻常的视觉效应。

所以,在儿童画教学中,灵活地引导儿童运用绘画语言,是有助于开发培养儿童的主动性与想象力的,这样能让儿童画自己的画。

【篇三:我的家-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

我的家-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

活动名称:我的家

活动目标:能用纸折好房子,粘贴在纸上,并添画出花、草、树等其他物体。

重点:学习用正方形的纸这房子。

难点:折出房子两边的尖角,并能发挥想象添画景物。

活动准备:

正方形彩纸每人一张,水彩笔。

brp/p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可爱的家,你的家在哪里?房子前面有些什么东西?(幼儿自由讨论)

今天我们都来折、画自己的家,比比谁的家最美丽。

二、讲解示范:

1、先用正方形纸折出小房子。(教师讲解示范,幼儿跟折)

把正方形纸边对边对齐折;再横着对折后打开,折出中心线;把两边的纸向中心线折;用手指伸进去折出房子两边的尖角。

2、折好的小房子反面涂上浆糊,贴在纸上。

3、在房子的前面和旁边画小花、小草、小树、太阳等,也可画上做早操的小朋友。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先折好房子,再将折好的房子粘贴在纸上,然后添画许多物体。

2、鼓励幼儿大胆涂色,使画面色彩鲜艳。

四、讲评:

幼儿互相参观,说说谁的家最漂亮。

最好的美术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