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06T01:20:10.0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3期 作者: 于燕玲 陈自兵[导读] 高职院校要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为抓手
于燕玲 陈自兵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高职院校要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为抓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经验,在“三全育人”理念下,专业课教师要终身学思政,增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做好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三全育人;专业课;课程思政;探讨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受到各种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的冲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故高职院校要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为抓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解,引导教师结合课程特点挖掘课程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各门课程都“守好一道渠、种好责任田”。同时在思政教育的引领之下,对学风教风加以不断优化,真正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一、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经验
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美国很注意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学习,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其效果互相强化,形成了良性循环。美国许多州的大学有明确的规定,必须拿到政治科目的学分才能拿到学位。日本韩国等国政府,拨出大笔的专款,资助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在新加坡,思政教育是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基础之一。英国法国日本等国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专门设置了德语课。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经验,在“三全育人”背景下,突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在专业课上发掘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专业知识与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相结合。 二、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1.在“三全育人”理念下,专业课教师要终身学思政
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是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同时高职生与专业课老师的关系非常紧密,更易接受专业课老师的言传身教,能够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习总书记强调“课程教学”要向“课程思政”转化,“专业教育”要向“专业育人”转化,真正打造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专业课“三全育人”过程中,以专业课程为渠道,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中,结合到具体的课程中,实现“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协同育人。因此专业课教师要提高理论水平,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提升政治素养,及时拓展思政学习内容,做到思政学习与时俱进,增强专业课教师学思政的广度、深度,使之成为教师的终身学习课题。 2.推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增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
“三全育人”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专业课程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打造育人氛围,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在三全育人体系中,专业课教师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力军。以“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为抓手,专业课教师要成为“育人者”,其言行举动都要履行育人之责、产生育人之效;将立德树人贯穿到专业课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实现育人无时不有。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育人无处不在。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引导,促进专业课教师专业技能与思政水平同步提高,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确保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现。所有专业课程都有育人功能,关键是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形成相互促进、共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课程体系。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增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在讲授课程内容的同时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对社会、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同时要明确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与创新
专业课教师要真正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课堂教学之中。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尊重自然规律和爱国情怀等思政元素。比如汽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汽车材料”时,引入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与环保的关系,使同学们树立节能减排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鼓励同学们为发展我国塑料和复合材料做贡献,为促进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发展添砖加瓦。又如,在学习“汽车工程识图”部分时,在学生读图、绘图时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出现或少出现错误。又比如,在学习“汽车常用机构”部分时,培养学生综合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凸轮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制作,并在课堂上演示、讲述制作过程,重点讲述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思路,这样,同学们采用协同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增加了自信心,增强了同学们出去工作克服困难的决心。再比如测绘齿轮泵时,严格按照拆卸顺序,并认真测绘,再按安装顺序安装。通过让学生按规范亲自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热爱劳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做好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如何对专业课上“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有效性进行评价是新的课题。专业课教师可以尝试针对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将课堂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考核全过程,加强过程性考核,重点对学生“课堂思政”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监督。通过督导随机听课、学院公开课、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构建由学校、教师、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的评价体系,设立“课程思政”警示制度,对“课程思政”全过程进行监控,使“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反思 1.专业课“课程思政”要与思政元素巧妙融合
高职类学生对专业课是比较重视的,现在一般都是不超过40人的小班教学,如何在专业课中巧妙融入思政内容,是专业课教师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之间互相沟通、学习,设计出与课程内容结合紧密的思政元素,在知识讲授、课堂互动时引入
这些内容。如在《汽车工程制图》课上融入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上融入遵守国家各种标准,遵守国家各种法规等等。在《汽车机械基础》授课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美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学习日本汽车制造的成功经验,学习瑞士、德国精密制造方面的先进经验,使学生明白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工业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更加努力学习,报效国家。
2.专业课引入“课程思政”,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课程思政”要紧密结合“三全育人”理念。做到全程、全方位育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分组讨论、小组分享、实习实训等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融入思政元素。比如,我们在教授《汽车机械基础》这门课时,首先是进行分组,每次课上既有教师在课堂随机提问,学生回答的环节,也有组长组织讨论、汇报的环节。在设计减速器实训中,则是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先由每个同学在小组中进行汇报,再由每个小组抽同学上台进行设计汇报。这些形式活泼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了工匠精神,激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促进了学生可持续的发展。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 “三全”育人过程的必经途径,势必对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专业教师思政意识的逐步提高、保障制度和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必将逐步深化。作为一名高职专业课教师,我们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育人放在课程教学的首位,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挖掘、发挥各门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有“思政元素”,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11-14.
[2]郑雯斐,张益等.多元主题协同下思政工作“三全育人”的实践探索[J].管理观察,2020(4):30 [3]蒙丽媛.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做三全育人的践行者[J].智库时代,2020(3):154-155 [4]贾秋敏.“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探究[J].品味经典,2019(10):51-53 [5]葛青青,苏国宏.“三全育人”的内涵与内在逻辑[J].皖西学院学报,2020,(36):27-31.
【作者简介】于燕玲(1969.01-),女,汉族,河南济源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工业技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