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培育创新人才
作者:孙元涛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3年第16期
近年来,山东省文登市张家产中学以科技教育为特色,以课题为引导,全校师生热情参与,以创新的精神,自由的形式开展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潜能,为他们健康烁地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科学定位。搭建平台
好的平台是确保科技创新活动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科技教育与创造力”是内容、是核心,究竟以什么为载体、平台,赋予课题必要而有效的形式呢?基于两方面的考虑,我校将这—平台确定为“发明”。一方面,科技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这一定位紧扣主题。另一方面,“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发明创造”是我校科技教育的基本理念,学校在科技发明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早在2001年9月,1999级曲赛男同学的发明“正姿靠背”获得第一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起,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10多年来,学校师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1项,在各级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荣誉160多项。 二、健全组织,强化师资
为确保科技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的专题领导小组,从组织上对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证。然后,我们从提高教师素质、调动工作积极性、提供经费保障等三方面人手,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辅导员队伍。我们选取了15名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为校级辅导员,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培训,先后派出5名骨干教师分别到市科技局、市科普协会、具有国家级研发中心的天润曲轴公司学习,掌握第一手科研工作材料,回来后以校本教研的形式对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丰富教师的发明类教学知识,并购进大量相关书籍,供教师研读。
在制订教师、班级千分考核方案时,在科技发明方面给予很大倾斜,根据辅导教师积极程度、活动成果等分别给予奖励,很多老师由于在这方面的积极参与而受益,年终考核名列全校前列。
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学校在经费上全力予以保障,成绩突出的给予现金奖励。2012年3月,为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发挥学校名师辐射效应,我校成立了以科技首席指导教师名字命名的“培锦奇思妙想发明指导中心”、“钦芳生态小农庄指导中心”等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为我校的科技教育水平提供了—个非常好的平台。 三、内外结合,激发潜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推进科技教育活动深入实施,我们在活动中大力倡导“自主”理念,这种自主,更多地体现在思想、精神上,体现在对每一位学生个性思维的尊重与潜能挖掘上,体现在我们学校对于创新方式、意识的全程贯彻和尝试上。具体表现为四个结合:
一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联系课堂教学,开展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研究性活动,开展历史、思想品德等社会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每一位教师都将“科学发明,创新思维”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工作的全过程,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鼓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是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校本课程的开设,最大的优点是因校制宜,针对性强。我校编撰的“走近科学”系列校本课程,分为《科技博览》《创造与成长》《生活中的发明》《未来科学》四册,分别作为初一至初四学生的必修课程,从发明的意义、方法、思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列指导。另外,学校还充分利用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走近科学》栏目视频资源,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不断提升学生科技探究素养。
这是我们学校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实用性强,我们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系统地接受科技创新教育,并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意识活动。 三是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我校多年坚持开展“三小”、“一节”活动,“三小”就是学期内定时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活动,学生之间互相展示、交流自己的创新发明作品、心得;“一节”就是每年举办一次科技节,包括请专家走进校园举办科技发明讲座,举办发明作品大赛,表演以科技发明为主题的文艺节目,表彰奖励一年里取得各类成绩的优秀师生,从而在全校营造浓厚的科技发明氛围。
四是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我们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镇内知名的电机厂、风机厂等实践基地,亲身感受科技成果在生产运用中带来的方便。引导学生多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多体验、多思考,在劳动中寻找创新发明的灵感,目前看,学生所取得的专利百分之百与身边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张承男同学在田间收割小麦的时候,看到镰刀裸露的刀刃容易伤到人,立刻想到能不能把镰刀的刀刃在不用的时候隐藏起来,于是他发明了折叠镰刀,并申请了国家适用新型专利;王海潮同学在医院输液的时候,发现输液时必须有人守护,就萌生了发明一种安全输液器的想法,让病人在即使无人看护的情况下,输液也高枕无忧。我们在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同时,也适时将学生的创意做成实物,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原来发明并不神秘,就来源于我们身边。 四、课题科学,成果丰硕
我们采用课题做引领,推动学校科技教育不断发展。围绕科技教育,我们先后申请了《培养中学生四会能力的和谐教育实验》《校园科普发明》《普及科技发明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三个地市级以上的课题,均顺利结题。理论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是活动引领,全面发展。必须承认,我们开展一系列活动,并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发明而发明,而是以科技发明这种有效载体,培养学生乐学、上进的优秀品格,张扬个性,激发潜能。为每位学生找准人生坐标,这才是终极所求。现在,我校学生所关注的已不仅仅是课本的知识,从国内到国外的时事,从国际油价到世界格局的变化,都成了学生们所关注的话题,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提问题的人多了,所提问题的面也广了。
二是形成风格,人人受益。就个体生命而言,性格决定成败;就一个团体而言,风格同样决定成,败。这种风格其实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精神、气韵,一种在这个团体每个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牵挂、情感,无论他是否始终生活、工作、学习于这个团体。而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也正在形成一种风格,即“开放创新探索恒久”。全校师生们受益于这种风格,并以就读于这样有风格的学校为荣。
三是加强沟通,获得支持。多年来,我校注重与威海、文登教研部门,与各级科研、科普部门的联系沟通。虽然学校是一级教书育人的部门,但它不可能做到全能,这就需要来自系统内的指导、帮助,需要来自科技专业部门的支持、帮助。
众人拾柴火焰高。张家产中学科技创新教育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绩,离不开每一位老师的辛勤付出,他们一路求索,信步走来,张张笑脸书写着乐观,串串脚印诠释着自信。如今,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已进入成熟期,张家产中学人心中的“育创新之人,办科技教育品牌学校”的目标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学校正昂首阔步在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 (实习编辑 肖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