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我院96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应用瑞舒伐他汀的剂量为每次10mg;治疗组使用瑞舒伐他汀的剂量为20mg/次。疗程均为半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厚度、斑块大小、IMT变化的情况,血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斑块厚度、斑块大小、IMT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显著改善 (P<0.05);治疗组血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0.05)。结论 强化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较普通剂量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斑块厚度、大小以及血中TC、TG、LDL-C水平,应积极推广。
标签: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临床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1]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病理性基础,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他汀类药物[2]被认为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药物,能显著对抗动脉粥样硬化,不仅能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治疗还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行预防,其中瑞舒伐他汀是一种刚1研发的他汀类药物,具有许多优点。本研究采取强化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疗效,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从中选取96例,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在45~85岁,平均年龄(63.42±13.59)岁,将96例患者根据使用药物剂量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平均年龄(62.52±12.98)岁;治疗组48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63.44±13.12)岁。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一般性治疗:改善脑血液循环、抗血小板的聚集、对血糖进行控制、对血压进行控制等。对照组: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用量为服用1次/d,服用10mg/次。治疗组:使用瑞舒伐他汀的量为对照组的一倍,服用1次/d。6个月为1疗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TC、TG、LDL-C进行测定,使用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斑块厚度、斑块大小、IMT进行测定。
1.3观察指标[3] 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厚度、斑块大小、IMT的变化情况以及血TC、TG、LDL-C水平的变化。
1.4统计分析 对研究中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结果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结果
对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不同治疗,6个月后,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斑块厚度、斑块大小、IMT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血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一般见于老年人,可引起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其中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针对血脂异常的常用药物是他汀类药物,许多研究显示[4],瑞舒伐他汀不仅能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治疗还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不同剂量具有不同作用,一般使用10mg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治疗,本研究进行强化剂量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的斑块厚度、斑块大小、IMT较对照组显著改善,血TC、TG、LDL-C水平也显著下降。
瑞舒伐他汀药理学作用较多样,如抗炎症反应、抗血栓形成、抗氧化作用、改善内皮功能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基础是炎症反应,瑞舒伐他汀能使超敏反应蛋白浓度降低,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能使金属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对斑块稳定起到维持作用;能对核转录因子表达进行抑制,从而抑制RAAS系统,减少自由基产生;对白介素表达进行抑制,从而起到对内皮的保护作用;对血小板活性进行抑制,减少脂质在内膜沉积;增加SOD活力,促进自由基的清除,减少胆固醇及LDL的产生,防止动脉斑块形成。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作为一种新研发的他汀类抗血脂药物,具有效用高、耐受性好、安全性高的特点,本研究采用强化治疗方法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治疗,效果显示较好,因此,应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桂玲,程正伟.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776-1777.
[2]朱海龙,孙志军,陈光辉,等.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效用评价[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25(4):31-35.
[3]颜志钦,易兴阳,虞君儒,等.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1):1408-1410.
[4]杜瑞雪,叶平,颜光涛,等.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粘附分子的影响及上游机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11):1610-16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