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将答案填入后面答题卡内。)
1、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
2、现在网络上的架空历史小说盛行,小明也想写一部以满足自己梦回盛唐的夙愿,请问可以出现于其小说之中而又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在柜坊存入大量“交子” ②与诗仙李白用白底青花的瓷杯畅饮 ③用灌钢法炼制的长剑练武 ④在长安夜市吃烤鱼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
3、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明邝璠的《剪制》诗句反映其产品用途是 A.出售
B.自我消费
C.向政府缴纳赋 D.捐赠礼品
5、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
6、王建在《汴路即事》诗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固定的城市商品交易市场
B.自然形成的乡村贸易集市 C.通宵买卖的城市夜市 D.繁荣的边疆茶马市场
7、明清时期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雍正如是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①政府禁绝对外贸易 ②遏制了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④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9、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激增(见右表)
这一现象表明
①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②中国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扩大
④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11、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这两个人的原因有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 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曾在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它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个人情感经历曲折和磨难
C.他从创业起就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 D.国内商场上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
13、19世纪60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这一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是 A.反抗封建势力的压迫 B.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C.对封建势力妥协 D.对外国资本有依赖性
14、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沿海企业大批内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军阀割据混战
B.日本全面侵华
C.国民党发动内战 D.国家的发展战略
15、1956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该诗句表达的情感应当是
A.对解放战争胜利的美好祝愿 B.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 C.“大跃进”开始初期的信心 D.对未来中国全面开放的期待
16、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其主要依据是 A.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确定工作重心 C.反映了人民要求发展经济的愿望 D.提出发展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7、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18、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左”倾错误得到根本纠正 B.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
19、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段话表明新中国成立之初
①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②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③我国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 ④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20、1982年1月5日,FOLLOW ME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外语的高潮。这一“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高考制度的恢复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对外开放的实行 D.广电事业的发展
21、“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得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
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坐火车观赏青藏铁路沿线风光
22、在新一轮的沿海开发热潮中,如何实现跨越、再铸辉煌,成为国家沿海开发大通道的重要战略节点。历史地看,从国家决定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到沿海经济开放区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时间大致是 A.1978~1984年 C.1990~2005年
B.1984~1992年 D.1992~2009年
23、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4、1988年邓小平指出:“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什么叫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搞清楚。现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从经验教训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什么叫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给出正确回答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1992年南方谈话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25、2008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布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调研报告之一《对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的调研综合报告》,报告显示这18个地区不仅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就,而且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这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 ①首次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②④
二、材料题:(共2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材料二 他(见上图)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纱厂外,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企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材料三 1935--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年增长8.86%。其中工商业产值增加21.3%,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A点标志着什么?影响C点的最为有利的客观原因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二, 分析他创办的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他有很多首创之举,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8分)
(3)材料三中1935~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进步历史意义?(8分)
27、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整整历经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1978~2007年的财政收入
图2 1978~2007年的城乡结构
材料二 正以1978年、1992年和1997年三个年份为标志,迄今为止,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已经有过三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崇拜\"。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图1、图2,你能提取哪些历史信息?并分析原因。(8分) (2)材料二所提到的冲破“三个崇拜”分别指什么?(6分) (3)回望邓小平南方谈话,它给我们留下那些遗产 (8分)
西宁市海湖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历史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DBBA 6----10 BBCAC 11----15 ACDBB 16----20 BDCBC 21----25 DBDCA 二、材料题:
26、参考答案:(1)A点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2)善于利用状元身份;注重专利;经营得法;垦牧公司保证了原料;轮船公司保证了运输等。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他是第一个状元实业家,冲破世俗观念,弃官还乡从事实业,具有开创精神等。
(3)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官僚资本投资于工业。
(4)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或“现代化”),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或“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促进了社会进步”“促进了民主政治”“促进了人们观念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促使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27参考答案:(1)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城市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对外开放。
(2)基层民主建设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3)“时间开始了”: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成为国家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中国从此走上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等。
“时间又开始了”: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开始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