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年第13卷第3期.163・而带来的痛苦,有文献报告,内镜下鼻窦手术后引起大出血并发症与以下几点相关:患者的病变性质、患者年龄及有无高血压病史、术前准备情况和术中采用的麻醉方法。全麻下控制低血压,可使术中出血量鼻甲的基部,做为手术的标志;同时防止术后枯连的发生。此13例粘连病例中,经术后鼻腔换药,均将粘连组织分离,所以术后如发现有粘连的可能,及时处减少[21。本组病例也证明了这一点。眼部并发症3例中均为右侧,这可能与右手操 理是必要的0410 2例中鼻道窦口闭锁的病例,均是术后未定期复诊清理鼻腔,由于术后鼻腔戮膜损伤严重、肿胀及炎症均可造成窦口的狭窄,甚至闭锁。作有关[[31, 3例出现短暂性眶周及内毗部肿胀疲血,眼球略突出。在术后2个月复查CT时发现纸样板有破坏,这3例患者筛窦病变严重,术中发现纸样板极薄甚至有破坏,经过术后加大抗生素的使用,防止脱出组织水肿感染。术后24小时抽出纱条,给予每天鼻腔换药,局部理疗2个月后,2例患者的眼部症状 总之,随着鼻内镜在临床广泛的使用,鼻内镜手术器械的改进如鼻钻等,手术技能的不断提高;另外电子光学技术逐渐地应用于临床如影像导航系统介人于手术过程。这样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解剖标忘清楚,出血减少,降低了并发症出现的机会。1李源,许庚.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探讨.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42-144. 参考文献 消失,鼻内镜下有眶内脂肪脱落于鼻腔内,不影响通气。1例患侧眼球辐揍功能受限。鼻腔粘连13例中, 5例是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这是由于术中将鼻内镜置于鼻腔损伤,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勃膜因上领窦炎刺激下鼻甲而肿大,术后填塞压迫下鼻甲抽出纱条后下鼻甲水肿导致与鼻中隔粘连。8例是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这是由于在术中清理筛窦时中鼻甲内移而形成粘连,并且病变2樊韵年,李小敏,王静清.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及预 防.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15(2):58-59.3李源,许庚.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血问题的探讨.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6,31(1):8-11.4韩德民,主编.鼻内窥镜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0-23.(收稿:2004-04-13修回:2004-07-20) 广泛、创面大,容易形成瘫痕粘连。本文认为中鼻甲过大,病变重者可以做中甲部分切除术,但应保留中(本丈编样:李伟)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领面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胡建妙,陆映宏2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对于骨关节,尤其是解剖关系较复杂的骨关节创伤诊断有很大价值,可直接地显示骨折特征,能较容易地判断骨折的程度和范围,由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领面骨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创伤,临床治疗和手术处理常以影像面遮盖成像(SSD)和多平面重建(MPR),1.2检查方法使用机器为Es prit plus和GE lightspeed plus螺旋CT装置,工作站Adventage workstation及软件版本4.1.螺旋扫描条件为120kv,130-160mas。层厚2. 5mm,螺距1.5,轴位扫描,重建层厚1. 25mm,范围从上领门齿至眉弓。三维重建用(SSD和MPR ),重建三维影像时,勾划去掉颈椎、枕骨、茎突及部分乳突,以避免这些结构影响对领面部的观察.根据需要任意旋转角度,选择最佳图像进行储存。学资料作为参考。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研发,三维重建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本文通过33例领面骨骨折进行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L1临床资料33例领面部外伤患者中, 男25例,女8例;年龄1.3图像分析对所有病例的常规X线、二维CT与三维CT影 像上骨折的显示情况,包括骨折的部位、骨折范围、骨折线的走行和骨块的移位等进行读片分析,比较1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311700)2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12^65岁。交通事故伤21例,拳击伤4例,摔伤8例。所有患者在螺旋CT检查前均经常规X线摄片和二维CT诊断为骨折或怀疑骨折,为进一步确定骨折类型、骨折程度和范围以及邻近组织受累关系,进行了螺旋CT扫描后在工作站行表面三维((3D)重建表・164.Chin j Otolaryngol Integrat Trad L.. West Medi 2005.Vol 13.No. 3三者优劣,并将其图像显示结果分别与手术结果相对照。骨折15例,下领骨骨折18例。合并眼眶骨6例10处,累及颧弓骨折3例8处,界骨骨折5例9处,颅底骨折2结果33例中,三维立体形态显示良好。经二维和X 1例,鼻中隔骨折1例.其常规X线、二维CT与三维CT显示结果见表1;三种影像检查对领面部骨折显示准确性的对比结果见表2,线检查及手术确认的领面骨骨折62处。其中上领骨表1常规X线、二维CT与三维CT显示结果(例)上领骨骨折712巧15下领骨骨折15141818眼眶骨折八J一卜口鼻骨骨折硕弓骨骨折颅底骨折鼻中隔骨折常规X线二维CT仄J三维CT手术结果表1结果显示, 颧骨和鼻骨的骨折二维CT与三维CT显示率相近,对上下领骨、鼻骨、颧弓、颅底和鼻中隔的骨折三维CT显示率最高,全部得以显示。衰2常规X线、二维CT与三维CT对领面部骨折显示准确性的对比结果骨折显示清楚(处)常规X线二维CT三维CT355260骨折显示不清(处),.n甘 表2结果显示,三维CT对领面部骨折的显示准确性最高,二维CT次之,常规X线对领骨骨折显示的准确性最差。3讨论产0对眼眶骨折1例未显示。二维CT对上领骨3例、下领骨4例、颅底骨折1例和鼻中隔1例的横行骨折显示不准确。准确率(%)56.45诵诊率(%)43.5516. 133.2383.8796. 77,自被对方拳击导致两处鼻骨非错位性线形骨折伴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鼻骨常规X线平片未显示骨折,二维CT和SSD也显示不明确,MPR通过对内部结构多方位切割,显示出骨质内部骨折线的走行方向及骨折裂隙的宽度而明确诊断。另有2例下领骨裸状突骨折合并脱位患者,由于结构重叠较多,常规X线摄片显示不理想,二维CT仅显示了骨折的一部分,颜领关节脱位则显示不完整。三维CT通过旋转,可直观逼真地显示出裸状突骨折的类型、关节脱位方向及关节腔内的空间关系等。3.1三维CT在领面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肢体外伤骨折一般通过常规X线摄片即可得到诊断,但领面骨解剖结构复杂,结构重叠较多,骨折后常规X线检查常难以准确显示领面深层结构的骨折及碎骨片的数量、骨折凹陷程度及移位情况,尤其是对位置较深的上领骨额突、蝶骨、鼻中隔犁骨等骨折和鼻窦骨壁骨折。二维CT检查可以避免前后重叠,能清楚显示多条骨折线及细小碎骨片,但其显示的是二维形态[[1.21。而SSD则可通过旋转和切割从各个方位立体观察骨折情况,对骨折断端移位情况显示得立体和直观。观察三维内部结构时,通过MPR可对三维3.2螺旋CT三维重建的注意事项 为了获得理想的三维成像,检查前应设定完善的扫描计划,在定位片上划定出充分的兴趣区范围,避免内部结构进行任一平面的切割,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来观察,使各种不同方向的骨折线得到显示,从而弥补了二维图像每个单一体位扫描存在的不足[31 本组33例领骨骨折,通过三维成像显示了领骨的解剖结构,再现了领骨骨折的病理解剖全貌,不但显示了骨折情况,还发现合并其它部位的骨折。通过旋转,使临床医生直观地了解复杂骨折类型和空间移位方式,为确定手术切口、开放复位和内固定的位置、方式,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信息。本组1例因纠纷扫描完成后发现病变不全面而重新扫描。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扫描厚度和重建时CT闽值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扫描厚度越薄,图像越清晰,伪影也小。阐值高低的选择对显示解剖结构的形态、大小和表面结构有影响。闹值高,易于显示骨折线,但骨皮质的含气结构可显示出许多小孔;闹值低,骨皮质的含气结构相对显示较好,但线形骨折线可能不显示。根据不同的组织密度和解剖结构,选择不同的CT阂值是三维图像质量的关键[41。总之, 虽然常规X线和二维CT仍是诊断骨折的可靠方法,但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作为目前一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年第13卷第3期.165・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它提供的三维图像是非常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能直观、清楚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在骨折的畸形表现等具有优势,对临床制定手术计划及术后比较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弥补常胡小新,陈时洪.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骨关节外伤诊断应用价值探讨.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 36 (8) : 758-760.孙私醚,白芝兰,赵京龙,等.领面区骨折的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及技巧.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 18 ( 7) : 579-581.规X线和二维CT的不足。因此,两者在领面部外伤诊断上具有互补性,两者结合是最佳的检查方法。杨智云,严超贵,杨旭峰,等.领面外科及正畸中三维CT参考文献 的临床应用.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7):511-513.1周康荣.螺旋CTC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收稿: 2004-10-26修W:2004-12-29)7-9. (本丈编挥:李伟) 微波治疗慢性咽炎和咽异感症刘永革’宋秀琴’张莉’ 咽炎和咽异感症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在排除由的同时,嘱患者禁烟酒,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功能性疾病及其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咽异物感的同食物,减少发病机会。时,我科对2001年以来的256例确诊由慢性咽炎引1.3疗效评定标准起的咽异物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微波加痊愈:自觉咽异物感症状及其它伴发症状消失, 中药及单纯中药治疗两种方法。现报告如下。检查咽后壁光滑,淋巴滤泡消失;显效:自觉咽异物1资料与方法感症状及其它伴发症状消失,检查咽后壁较光滑,淋L1临床资料巴滤泡大部分消失;有效:咽部异物感及其它症状不 本组256例慢性咽炎患者,男119例,女137例;同程度减轻,咽后壁淋巴滤泡小部分消失;无效:咽年龄15^62岁;病程6个月一5年不等。症状主要为部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异物感,包括其中无具体形态的异物感,如干燥感842结果例,压迫感68例,颈发紧感128例;有具体形态的异 疗效统计,1个月后复查微波治疗组,痊愈39例物感,如片状、球状、颗粒状物附着于咽喉部181例。占30.500,显效45例占35.200,好转26例占20.3%,其中伴随咽痛、刺激性咳嗽、易呕等症状的有189无效18例占14. loo,总有效率85. 90o;中药对照组,例。随机分为两组,微波治疗组128例,中药对照组痊愈27例占21.100,显效35例占27.300,好转37例128例。检查均见咽后壁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充血,淋占28. 9 Yo,无效29例占22.600,总有效率77.30o0 6巴滤泡增生,散在或融合成片,舌扁桃体及聘扁桃体个月后复查,微波治疗组,痊愈30例占23.400,显效无肿大,纤维鼻咽喉镜检查未见其它异常,食管X线48例占37.50o,好转20例占15.600,无效30例占钡透正常,排除功能性疾病引起的咽异物感。23.400,总有效率76. 600;中药对照组,痊愈21例占1.2治疗方法16. 40o,显效32例占25.0%,好转13例占10.200,无治疗组:微波治疗组采用天津一赛盟医疗 效62例占48. 4 0 o,总有效率51. 6%。据统计学分析,STJSM-2000A型耳鼻咽喉综合治疗仪,微波频率经XZ检验,X'=7.94, 17. 41,P<O. 01,两组间疗效2450MHz,输出功率5-99W,脚踏式开关。治疗前无论近期和远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认为微波加先用2写地卡因液喷雾咽部豁膜3次,每隔5分钟1中药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药对照组。次,行咽部猫膜表面麻醉。将微波调到30-45W,用3讨论接触式微波辐射器(短针状)接触到咽后壁增生淋巴 咽异感症是耳鼻咽喉科门诊常见病症之一,中滤泡后,踩脚踏开关,一般1-3秒,局部组织变白为医称为梅核气,临床表现指患者感觉咽喉部有异物止,范围以咽后壁为主。治疗后用中药威灵仙15g,香样梗阻,功能性、器质性疾病均能引起此病,功能性附15g,陈皮15g,甘草9g,生地6g,麦冬6g,每日一剂,咽异物感,以中年女性较多,男性较少。器质性咽异水煎后开水泡服茶饮,连用2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茶饮治疗,连用2周为一疗程。在治疗1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4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