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一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1)
教学目标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经历三位数笔算加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归纳总结方法策略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初步树立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4.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加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课件、计算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复杂,湿地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广,因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如丹顶鹤、蜥蜴、麋鹿和狐狸等都是我国湿地的珍惜野生动物。(课件出示第36页主题图和统计表)提问: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些什么信息?2.你能提出用加
法计算的问题吗?
指名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师选择主要的两个问题板书或课件出示: (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271+122=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合作探究。
试算第一题:271+122,小组内交流讨论,看看应该怎样算。 2.汇报交流。
(1)学生交流算法,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
(2)让学生看教材第37页例1的内容,指名学生说说教材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相应竖式,并作重点讲解。 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加起。 3.计算271+31。
学生先试算,小组内交流。引导学生:十位上7+3=10,十位上满十在百位上进一,在十位上写0。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百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再独立完成竖式。 出示例二 例二
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1.读一读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 2.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445+298=) (二)探索新知
1.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
445+298得多少呢?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98接近300,可以看做300来口算,445+300-2=743 列竖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比较今天学习的竖式和昨天学习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今天学习的是连续进位)
在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归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应用,发展能力 1.完成第3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最后集体订正。 2.练习八第2题。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估的?然后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交流检查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练习八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
第二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的新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竖式计算。
59+77=85+68=445+238=
1.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及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然后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教学例3。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3。
(1)从题中你对我国的湿地又有什么认识?会列式解答题中的问题吗?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445+298=。 2.计算。
教师:刚才445+238同学们都会计算,这道题你会算吗?试着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例题中的两种算法用课件展示出来) 3.验算。
教师:这两种方法一种是口算,一种是列竖式计算,算得对不对呢?你会验算吗?想一想,该怎样验算? 4.归纳小结。
教师:比较445+238和445+298,两个算式的计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组内讨论交流后,由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归纳】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时,不管哪一位上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验算时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5.反馈练习。 教材第3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巩固应用,发展能力 1.练习八第4题。
学生独立练习,看谁计算得又准又快。 2.练习八第5题。
(1)小组内讨论交流,判断出对错,并说说错在哪里,然后学生独立改正。
(2)小组代表汇报判断结果。 3.练习八第6、7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第6题连线,然后讨论:哪两个数相加得1000?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得出“前位凑9,后位凑10”的规律) 4.练习八第9题。
走哪条路最近?小组内交流,说说理由。然后自己找到解决方案并解答。
指名汇报方法和结果,教师评判。 5.练习八第10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小组内讨论解答方法,然后检验等式是否成立。 指名说一说结果,师进行评判。 拓展延伸 1. P38做一做
先想想是否有进位,再计算并验算。
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并验算。教师指名板演验算过程
第三课时
三位数减三位数(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统计表,并从表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 2.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笔算。
3.经历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方法与策略。
重难点:掌握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国内有许多优秀的动画片,像《喜洋洋与灰太狼》我们一起看看国产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
国产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 年度/年 总数29 /部 优秀- /部 你能提一个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数学起源与实际生活,利用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来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2004 2005 86 2006 124 2007 186 33 2008 249 50 2009 322 52 2010 385 81 2011 435 82 41 32
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435-322= 。
(2)你想怎样计算?竖式怎么写?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竖式: (3)应该从哪一位减起呢?你会算吗?(学生试着计算,同时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教师概括说明: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学习例2。
(1)根据问题列出算式:435-86,我们也列竖式计算。
(2)学生试算,小组内交流。 (3)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议一议:哪一步容易出错?应注意什么?(个位上不够减从百位上退1当作10,退位后要点退位点,十位上的数字不要忘了减去退位1。)
3.比较例1、例2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明确例2是连续2次退位。 4.归纳总结。
(1)小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计算万以内的减法,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减起。不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作10再减。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第4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看谁计算最细心,算得又快又准确。做完后小组内交流检查,同时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1题。
小组内先说一说十位、百位各怎样减,再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练习九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注意所求两个问题的区别。求这时园内有多少位游客,需要用到哪几个条件?求园内全天来了多少位游客,又该用哪几个条件?各需要几步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总结:今天我们围绕连续退位减法的学习,解决了许多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同学们的要好好学习。
第四课时
三位数减三位数(2)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和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会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2.引导学生经历被减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及知识迁移类推的策略。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法。 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通过计算435-86=349学习了连续退位的减法,实际上,连续退位的减法还有其他的类型,你能试着算一算405-86,变成另一种类型的连续退位的减法题吗?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种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 二、尝试探究,体会领悟
1.指名读题,提问:你知道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该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算式:403-158=。
2.和刚才做的第一题比一比,两道算式哪里不同?个位3减8不够减怎么办?十位上是0,该怎样退1呢?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学生尝试计算。 三、动手操作
同学们提出了各种看法,下面我们一同用拨珠子的方法来研究解决这
个问题。
小组为单位,师生共同讨论并操作。 (1)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03。
(2)减去158,个位上3减8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
(3)启发学生思考:百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百,1个百等于几个十?
(4)百位上拨去1颗珠子,十位上就要拨上10颗珠子,十位上现在有珠子了,再从十位退1颗珠子,个位上也要拨上10颗珠子,这样个位上现在一共就有10+3=13颗珠子,从个位上13颗珠子里拨去8颗珠子还剩5颗;十位退1颗给个位后还剩9颗珠子,再从9颗里拨去5颗还剩4颗;百位上4退1给十位后还剩3颗,从3颗里拨去1颗还剩2颗。
得出结论:403-158=245。 四、借助表象,突破难点
如果没有计数器,列竖式又该怎样计算呢?(学生边回答,教师一步步写完竖式)
1.沟通联系,理解算理。
(1)解决第一个难点:连续退位。
教师:个位3减8不够减,刚才我们拨珠子时是怎样做的? 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计算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是0又要从百位退1作10个十,再从十位上退1到个位作10个一,10和
个位上的3合起来是13,再用13减8得5。 (2)解决第二个难点:理解被减数十位上是几。
教师:联系拨珠子的过程想一想,现在被减数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百位上退1到十位是10个十,十位就有10个十,再退给个位1个十,还剩9个十,所以十位现在是9,9减8得1。 (3)被减数百位上现在是几? (百位退1后还有3,3减1得2)
2.这样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还可以进行检验。怎样验算减法? 小组交流,说一说,做一做。
选择两种不同的方法指名板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订正后小结: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五、巩固深化,形成技能
检测目标
1. 第42页“做一做”。 2.练习九第1题。 3.计算:
326-257 700-468 245-178 600-523 4.练习九第3、4题。
四、 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课后反思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奠定基础。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学习例1时学生已知道计算的法则,在本课着重解决百位上的数怎么算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先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沟通和运用迁移的方法,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在教学中,运用迁移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从而,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另外,根据低、中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巩固练习时设计了\"夺红旗\"比赛、“争当小医生”等游戏,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根据例题教学后,有的学生能融会贯通,有的学生基本学会的情况,还设计了必做题与选做题两种题型,因人而异,速度快的学生两项都做,速度慢的学生可以只做必做题。
在教学时,我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在反复强调。但课堂练习交上来一看,我就有点发愁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计算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顿时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的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实现。教材上的练习少,再加上配套的作业题难度偏大,在课堂上得由老师扶着做,在家里得由家长扶着做,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就太有限了,因此,每天光课本和配套练习的作业都让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第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特别是在读题的问题上。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马马虎虎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另外,在家里孩子题目做错了,都是家长检查的错误,孩子们也养成了“做完就放到边上等待家长检查”、“错了可以随时改正”的坏习惯,从来不自己检查,使得大部分学生在独立计算后不检查,错误百出。
第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们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的,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勉强还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们做题时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来的1”等要点。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要点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即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但在集体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为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估算错误等问题的解决用时过长,造成整堂课前松后紧,节奏慢的局面。而且部分学生认为问题简单,自己都会,就没有用心的听讲,导致计算过程中以前怎么错的现在还是这么错的,特别是在对向前进 “1”的处理,不是多加一次,就是忘记加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钻研教材,扎实备课,认真反思上过的每一堂课,寻找每堂课的得与失,争取一节课比一节课上的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