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镇农业生产概况
永丰镇位于昭阳区南部,距市区10.5公里,东与守望回族乡布嘎回族乡相连;南和鲁甸县茨院乡接壤;西同苏家院乡接界;北与凤凰办事处、旧圃镇毗邻,是昭阳区到鲁甸县的咽喉之地,是昭阳区的“南大门”。昭鲁快捷通道、国道213线道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越,最高海拔火焰山2125米,最低海拔三甲1906米,平均海拔1915米,年平均气温11℃~12℃,无霜期225天,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年日照1892小时,冬春干旱,夏秋湿润。土壤为黄壤、黄棕壤,水稻土,呈酸性。辖区面积92.4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32万亩,其中:水田1.15万亩、旱地2.17万亩,林地2.35万亩,森林覆盖率38.1%。辖7个行政村,109个村民小组。有汉、回、彝、苗、白、壮、纳西等民族,12000多户, 41365人。有新民、元龙、三甲3个集贸市场。全镇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粮食、烤烟、林果、畜牧、蔬菜及劳务输出六大支柱产业,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为主的乡镇。
全镇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82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816万元,占总收入的53.7%;畜牧业收入1960万元,占总收入的32.39%;渔业收入77万元,占总收入的0.71%;林业收入20万元,占总收入的0.148%;第二、三产业收1296万元,占总收入的11.97 %;其他收入55万元,外出务工收入3384.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5元。随着昭鲁快捷通道的建成通车,将带动昭阳区至鲁甸沿线的经济产业大发展。而被称作昭阳区南大门的永丰镇,作为昭鲁快捷通道上的重要节点,更是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种植业
2011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7万亩,产粮1.4万吨,其中水稻1.11万亩,主栽品种凤稻15号、17号,云粳31号,玉米2.3万亩,品种有豫玉22号,云瑞88,全面采用单株
1
定向移植、地膜覆盖技术,大春马铃薯2.1万亩,品种有会——2号,威芋3号等脱毒品种,由于我镇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伏旱灾害,玉米、马铃薯严重减产,其他粮食作物产量与上年持平。为弥补大春损失,我镇大力发展秋冬农业生产,完成2.28万亩秋冬作物播种,其中晚秋粮豆8300亩(秋马铃薯600亩,杂粮2000亩),小春油菜3000亩,小麦6000亩,蚕豆1000亩,杂粮2500亩。
永丰镇现苹果种植总面积11500亩,其中金帅4000亩,占总面积的34.7%,红富士7000亩,占总面积60.8%,其它品种500亩,占总面积的4.3%。2010年总产量1725万公斤,总产值2587.5万元。2011年,全镇产果园改造3000亩,新植果园3770.32,涉及农户1194户,品种有红富士、红将军等。
林业概况:
永丰镇有林地2.35万亩,森林覆盖率38.1%,“十一五”期间,全镇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790亩,占计划的100%,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新增核桃790亩,并发展核桃采穗基地一个。全镇累计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3518口,节柴改灶194眼,推广太阳能利用3100平方米;3518口沼气池年节约薪柴7160吨,节柴改灶194眼年节约薪柴90.5吨,共计节约薪柴7250.5吨,已建成的3518口沼气池共计为农户节约支出1122.69万元。 “十一五”期间(含群众自己种植的核桃,花椒、板栗等)全镇林业总产值达2288万元,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镇累计完成全民义务植树6万株,新修林区公路2.5公里,新建防火线1.26公里,维修防火线1.9公里,维修林区公路3公里,建永久性宣传牌13块。聘用天保护林员12人,森林管护力量大大加强,防、扑火能力不断提高。
水利基本情况
2
永丰镇径流河道有五条,昭鲁河、虹桥河、嘟噜河、秃尾河、利济河、主要以昭鲁河为主,承担着我镇92.43平方公里的排洪、泄洪。现已建成水利设施:坝塘85件,蓄水40万立方米;小水池85件,蓄水10万立方米;小水窖3811件,蓄水7万立方米,水库7座,蓄水326.8万立方米;抽水站9座,灌溉渠道28条84.2公里,承担着全镇1195亩稻田和10000余亩旱地的灌溉任务,已建成人畜饮水机井9座,水厂7处,解决了全镇37000余人及50000余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另有小型排灌站2处,防洪排涝沟6条,承担着部分低洼田地排涝 3800余亩。工程的建成为我镇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性保证,提高了我镇水利建成50%,较大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畜牧业概况:
2010年全镇畜牧业收入1960万元,占总收入的32.3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6725头,肉牛1652头,肉羊256 头);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