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B卷)

来源:欧得旅游网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B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5题,10分)

1.(2分)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玫瑰(kuì) 真谛 人迹罕至(hǎn) 浑身解数 B.隐匿(nì) 愧怍 惟妙惟肖(xiào) 明眸善睐 C.稽首(qǐ) 禁固 广袤无垠(mào) 顶礼膜拜 D.倒塌(tān) 愕然 鳞次栉比(zhì) 韬光养晦 2.(2分)下列画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严密的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流行病的发生,杜绝了它蔓延的可能。

B.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陶冶情操。

C.可怜天下父母心,进入九年级,妈妈对我生活上的照顾越来越具体而微了。 D.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更何况是因为突然中了大奖而出名。所以,他的人身安全也因此成了必须考虑的问题。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我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的结果。 B.通过中考百日誓师大会后,使同学们对勇攀高峰,成功夺魁充满了信心。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为了防止湘江地层渗水毁坏古城墙,长沙市政府采取了许多应急措施。 4.(2分)下列语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 ③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的勤奋努力获得的。

④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以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 A.④①②③

B.④③①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5.(2分)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第1页(共11页)

B.“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花甲之年”是指七十岁。

C.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D.夏至,至者权也,这一天日影短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二、综合应用(共1题,4分)

6.(4分)阅读下面的故事,写出一个从故事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老板想招聘一名最勇敢的保安人员,有三人应聘。老板对第一个应聘者说,楼道有个玻璃窗,你用拳头把它击碎。应聘者执行了,幸喜那不是一块真玻璃,不然他的手就会严重受伤。老板又对第二个应聘者说,这里有一桶脏水,你把它泼到清洁工身上去,她此刻正在楼道拐角处那个小屋里休息,你不要说话,推开门泼到她身上就是了。这位应聘者提着脏水出去,找到那间小屋,推开门,果见一位女清洁工坐在那里。他也不说话,把脏水泼在她头上,回头就走,向老板交差。老板此时告诉他,坐在那里的不过是个蜡像。老板最后对第三个应聘者说,大厅里有个胖子,你去狠狠打他两拳。这位应聘者说:“对不起,我没有理由去打他,即便有理由,我也不能用打的方法。我因此可能不会被您录用,但我也不执行您这样的命令。”此时,老板宣布,第三位应聘者被聘用了! 你的探究结果是: 。 三、综合运用(共1题,6分)

7.(6分)学校组织“到民间采风去”的活动,并将采集到的成果予以汇集,请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写出两首民间优美民歌的名称。《 》《 》 (2)民间有许多传统的习俗,简单概述你了解到的一种习俗。

(3)下面是一份《“民俗”问卷调查表》,请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你所读到的信息。

年龄段 喜爱民俗的人数比 12﹣25岁(100人) 30﹣45岁(100人) 45岁以上(100人) 18% 40% 65% 四、古诗文默写(共1题,5分) 8.(5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第2页(共11页)

(3)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杜甫《望岳》中的“ , ”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名著阅读(共1题,5分) 9.(5分)名著阅读

(1)根据你的阅读积累进行填空。

晁盖问道:“押司如何来的慌速?” 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七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着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州文书,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道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这一文段选自名著 ,“黄泥冈事”是指 之事,材料中横线处应填的人物名是 。

(2)尖锐深邃的讽刺是《格列佛游记》的灵魂:例如写小人国是用 来选拔官员的;党派之争是以 来划分阵营的。 六、古诗文阅读(共2题,24分) 10.(12分)

夜下征虏亭 (唐)李白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①,江火似流萤。

【注释】①绣颊(jiá):涂过丹脂的女子面颊。

(1)诗人月夜行船,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景物?诗中的“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月”所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简述。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11.(12分)

班超

第3页(共11页)

十六年①,奉车都尉②窦固使假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③,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④使来,狐疑⑤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召侍胡⑥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⑦.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⑧,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节选自《后汉书•班超传》,有改动)

【注释】①十六年:指汉永平十六年。②奉车都尉:与下文的“假司马”“从事”都为官名。③鄯善:西域国名。④北虏:指匈奴。⑤狐疑:犹豫不决。⑥侍胡:服侍汉使的胡人。⑦具服其状:把实情都招供了。⑧文俗吏:平庸的文官。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俱使西域/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B.具服其状/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悉以咨之(《出师表》) D.死生从司马/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2)下列选项中,画线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立大功以求富贵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②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班超在“觉广礼意薄”后做的主要事情。你认为文中所表现的班

第4页(共11页)

超是个怎样的人?

七、说明文阅读(共1题,8分) 12.(8分)

植物的“五官”

①植物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功能各异的“五官”。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学博士瓦因勃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每天对莴苣做10分钟的超声波处理,结果其长势远比没受处理的莴苣要好。之后,美国的一个学者对大豆播放《蓝色狂想曲》的音乐,20天后,听音乐的大豆苗重量竟然高出未听音乐的四分之一。这些实验说明,植物虽然没有具体形态的耳朵,但它们的听觉能力却非同寻常。不相信?那么请你面对含羞草轻轻击掌,看看含羞草闻声后是否会迅速将小叶合拢。

②许多植物具有“慧眼”识光的能力,它们自知日出东山,夕阳西下,从而把握了自己开花和落叶的时间,如牵牛花天刚亮就开花,向日葵始终朝阳。植物不仅能“看见”光,还能感觉出光照的“数量”和质量,某些北方良种引种到南方,颗粒不收,就是因为植物的“眼睛”对异地的光线不习惯。植物的“眼睛”对光色也非常敏感,不同植物可识别不同光线,以促进自身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眼睛”原来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专门色素﹣﹣视觉色素,植物凭借这种“眼睛”,从根到叶尖形成完整而灵敏的感光系统,对光产生既定反应,如花开、花合、叶子向左向右、变换根的生长方向等。

③植物界中不仅有靠根吃“素”的植物,而且还有靠“口”吃“荤”的植物,食虫植物(也称食肉植物)便是这类植物。这些植物的叶子变得非常奇特,它们形成各种形状的“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小口袋或蚌壳,能分泌消化昆虫的黏液,还能分泌香味,许多昆虫因为闻到香味,而跌入了陷阱之中!植物靠“口”捕食蚊蝇类的小虫子,有时也能“吃”掉像蜻蜒一样的大昆虫。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种类有500多种,最著名的有瓶子草、猪笼草、狸藻等。

④真是奇怪,植物还有嗅觉灵敏的特殊“鼻子”。例如,当柳树受到毛虫咬食时,会产生抵抗物质,3米以外没有挨咬的柳树居然也产生出抵抗物质。这是为什么?原来,植物有特殊的“鼻子”﹣﹣感觉神经,当被咬的树产生挥发性抗虫化学物质后,邻树的“鼻子”能及时“嗅”到“防虫警报”,知道害虫的侵袭将要来临,于是就调整自身体内的化学反应,合成一些对自己无害,却使害虫望而生畏的化学物质,达到“自卫”的目的。 ⑤更为惊奇的是,植物还具有相当特殊的“舌”的功能,它能“尝”到土壤中各种矿物营

第5页(共11页)

养的味道,于是使植物“拒食”或“少食”自身不喜欢的矿物质,多“吃”有用的营养元素。如海带就有富集海水中碘元素的能力,忍冬丛喜欢生长在地下有银矿的地方。植物的“舌”功能选择性非常强,如果吃了自己不喜欢吃的矿物就会长成奇形怪状。例如蒿在一般土壤中长得相当高大,但如果“吃”了土壤中的硼就会变成“矮老头”。植物将土壤中的矿物元素或微量物质聚集到体内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人们通过生物富集现象可以找到相应的地下矿藏,也就是植物探矿。如今,植物探矿已成为寻找地下矿藏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目前,生物科学的研究工作常常得到植物“五官”功能的启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累累硕果。

(1)选文第②~⑤段,依次介绍了植物具有的什么功能?

(2)根据下面的材料,结合选文第①段的内容,简要说说“噪声除草器”的制造主要利用了植物的什么特性。

【链接材料】科学家利用不同的植物对噪声敏感程度不一的特性,制造出噪声除草器。这种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八、议论文阅读(共1题,8分) 13.(8分)

信赖﹣﹣阅读的要素

王安忆

①阅读的第一要素,我想是信赖。相信我们所读到的东西,这常常是发生在我们少年时候。那个年龄,心灵像一张白纸,无条件地相信任何事情。书本给我们神圣的感觉,好比人生的老师。我们总是把书本上的话抄在日记本上,还总是将书本上的话赠来赠去。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影响的时期,是精神世界最初的建设时期。假如我们幸运地读到真正的好书,那么,一生都将受益无穷。不过,很多时候的情况则是恰恰相反。但是,尽管是这样一个不安全的时期,我也以为怀疑主义是最大的不幸。这会使我们丧失阅读的最大乐趣﹣﹣那种满怀情感的接受,那种对充实内心的渴望。怀疑设立的防线又会使自己孤立,久而久之,内心便将寂寞又空虚。

②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不仅来自于阅读,

第6页(共11页)

更来自直接的经验。假如我们依然热爱阅读,并且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便会自觉地去芜存精,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前段时期阅读好书的经历帮助了我们,从人生中得到的真情实感也帮助了我们。阅读和阅历使我们几乎是本能地懂得哪些是好书,哪些是那种作者以诚实与信赖写下来的书。我们仍然以信赖的态度读书,而这时候的信赖却是一种理性的信赖。我们和书本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书本是我们的朋友。理性的信赖还可有效地抵御怀疑主义的侵害。这时候的阅读对于拓展我们不免狭窄的个人经验大有好处。假如个人经验偏于悲观,它便提供给我们光明的景象;假如个人经验偏于万事无忧,它则提醒我们不幸的存在,它可使我们保持乐观、善良、豁达的精神。在一个人对世界的观念已经形成的中年阶段,阅读可为我们作出补充和修正,使之达到健康、完美的境地。

③晚年时的阅读信赖,我想应是建立在宽容之上。因为这时候的经验已经成熟到可与任何书本作一个比较,这是该作出结论的时期。假如前两个阶段我们保持了阅读的良性循环,这时便能够再上升一格。在持有自己的经验与结论的同时,诚挚并善解地去观看别人的人生所得,看到人类无穷多的心灵景观。这时候,我们应当如同相信自己一样地去读书,书会和我们融为一体。我们其实也是在读着自己。这时候的自己,应该有一颗能够包容一切的心灵,读书就提供了这样的好机会。当然,我这里指的是人类写下的最好的那类书。

(1)下列对选文中心论点的概述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信赖是阅读的第一要素。

B.阅读的内容随着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C.阅读应该建立在宽容的基础上。 D.我们的思想随着阅读而成熟。

(2)下列名言与第③段中“良性循环”所指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 A.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 B.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C.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D.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3)根据文章的论证结构,在下面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 ①少年时的“信赖”是指把书本当作老师(满怀情感地接受); ②中年时的“信赖”是指 ;

第7页(共11页)

③晚年时的“信赖”是指 。 九、记叙文阅读(共1题,20分) 14.(30分)

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

周志国

①睡在稻草上。小憩的庄稼人。贪玩的孩子。阳光洒在温软金黄的草堆上。花儿一样的梦。 ②我睡在稻草上,是睡在用稻草铺垫的木床上。

③从农村出来后的每年春节,我是雷打不动要回老家去的。回到乡下,回到父母的身边。有一年冬天,大雪齐了膝盖,我就是连滚带爬回去的。人回去,心也回去。

④父母家里就两位老人,至今没有舍得添一件时尚的家什,没有音乐,没有电视。除了吃饭,我们就从早到晚围着熊熊燃烧的木柴火塘,嗑着母亲炒的南瓜籽说话,常常要说到夜深了才想起该去睡觉。

⑤这么多年,我只要回去,都和父亲抵足而眠。今年春节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我们 说到家里的公鸡都叫了头遍。临睡了,母亲说被子床单什么的,都是新洗了的,还用米汤水浆了。父亲抢过话头,特别补充说,垫絮下面的稻草全部换了新的,是他从草垛里选那壮实金黄的稻草,把袍叶撸干净了,再用菜刀切齐整,一把一把,一层一层铺在床板上,平实,厚实,松软,睡在上面,不比席梦思差。

⑥我的脑海里迅速出现了父亲做这一切时的情景:视线在草把里探寻,双手在草垛里翻找,拉出来,一只手捏着草尖处,另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张成梳子样顺着草身一次次往下撸,袍叶撸干净了,手上就剩下了金黄的草梗。看看撸得差不多了,就顿齐了用刀切,然后抱到床边细细地铺好。稻草铺好了,再铺上棉絮,铺上床单。看看自己精心忙活打理一新的床铺,只等自己的儿子回来。老人家的幸福像蜜汁一样从心底里往周身流淌。

⑦脱去臃肿的外衣,钻到被窝里躺下去,一股熟悉的稻草的气息顿时向我袭来。 ⑧我也种过水稻。收获金黄的稻谷,也收获金黄的稻草。季节熟了,把多数的稻谷卖给粮站,把够吃的稻子留给自己。想象着金黄的稻谷加工成雪白的大米去养育天下的生命。也有骄傲,也有自豪。稻谷都安排好了,成堆的稻草则留下来陪着我们过一年里剩余的日子。它的用处很多,切碎了洒上清淡的盐水用它做牛的饲料,晒干了用它来生火做饭,理净了用它来垫床铺,过去它还是庄户人家盖屋面的唯一材料。

第8页(共11页)

⑨自打搬进城里,我们的生活就彻底告别了稻草。垫床的是席梦思,烧饭的是煤电气。我们把稻草扔在了乡下,把与稻草有关的一切都扔在了逐渐淡去的记忆里。甚至好多的日子,我们在梦里都不见了它的踪影。曾记得,第一次睡上席梦思,那一份当了神仙的感觉是何等的美妙。孩子们在床上玩起了弹跳的游戏,我们则在历数稻草铺的简陋与粗糙。谁也不知道,第二天起来,我们都喊腰疼。如今想来,那是不习惯的缘故,并不是席梦思的错。我们尽管对稻草铺还存有一丝留恋,但终究是不会再到乡下去拖车草来垫床铺的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席梦思的软和,忘记了那些与稻草滚在一起的日子。

⑩窗户外有风,屋后的竹林在沙沙摇响。远处有几声狗吠起落。这个静谧温馨的晚上,我睡在稻草上,睡在父亲身边,我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我做了一个梦:田野里翠绿的禾苗翻起金黄的稻浪,从金黄的稻堆里淌出了白米的河流……在阳光照耀的田野里,我躺在芬芳的稻草上,幸福地睡着了……

(本文有删节)

(1)文章围绕“稻草床”展开情节。请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睡在稻草床上,做着花儿一样的梦→ →回味品尝稻草床的味道和温馨→告别淡忘了稻草床,习惯席梦思→ 。

(2)①结合具体语境,简析选文第③、⑤段中加点词语的情感内涵。 连滚带爬: 抵足而眠:

②从象征手法运用的角度出发,简要点评选文第⑨段中的画线句子。

我们把稻草扔在了乡下,把与稻草有关的一切都扔在了逐渐淡去的记忆里。甚至好多的日子,我们在梦里都不见了它的踪影。

(3)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结尾处,为什么“我”睡在“稻草上”和“父亲身边”,会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请发挥你的想象,在《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第⑦段的横线处作一个关于“我”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片段。 要求:

(1)符合上下文的情境;

第9页(共11页)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3)字数不超过150字。

十、作文(共1小题,满分50分)

15.(50分)请以“以善为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第10页(共11页)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B卷)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5题,10分) 1.B; 2.C; 3.D; 4.D; 5.B; 二、综合应用(共1题,4分)

6.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诱惑,会有很多艰难的选择。但遇事要理性分析,坚持自己的原则,勇于和敢于说“不”。; 三、综合运用(共1题,6分) 7.茉莉花;东方红;

四、古诗文默写(共1题,5分)

8.悠然见南山;几处早莺争暖树;天涯若比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名著阅读(共1题,5分)

9.宋江;《水浒》;智取生辰纲;宋江;绳技;鞋跟高低; 六、古诗文阅读(共2题,24分) 10. ; 11.C。;C。; 七、说明文阅读(共1题,8分) 12. ;

八、议论文阅读(共1题,8分)

13.A;D;把书本当作朋友(去芜存精);自己和书本融为一体(诚挚并善解地观看别人的人生所得);

九、记叙文阅读(共1题,20分)

14.父亲铺稻草床,幸福像蜜汁样流淌;睡在稻草床上,做着一个幸福的梦;状写归途艰难,自嘲的背后深含归乡情切。;形象地表现了父子间关系亲密,骨肉情深。; 十、作文(共1小题,满分50分) 15. ;

第11页(共1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