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线电缆生产过程常见不良及相应对策

来源:欧得旅游网


电线电缆生产过程常见不良及相应对策

------------------------------------------------------------------------------- 半雾半亮

1.机身温度偏高 1.停机降温再生产

2.各段温度差太大 2.调整各段温度,不可相差太大

3.原材料达不到亮雾要求过度加温或降温 3.更换原材料,不能勉强生产 4.冷却不均(PU线材) 4.加大冷却水量,保持线材冷却均一

线面拉条

1.外模生绣或有损坏 1.选用外模时用粗砂纸将模口除绣,更换有损坏的外模

2.原材料有质量问题 2.将内外模间距调大然后调回正常位置,如果仍有问题则换料生产 3.机身温度过高 3.降低机身温度

4.机颈(机头)温度过高或过低 4.调整机颈(机头)温度达到适当温度

线面不光滑

1.押出温度过高,造成麻面 1.适当降温,达到理想温度 2.原材料湖湿 2.对原材料进行烘干处理或更换

3.押出温度过低,造成粗糙 3.适当升温,达到理想温度

4.降温时对眼模吹风过大或撒水太多 4.对眼模进行降温处理时不可速降,应该逐步降温 芯线(导体)后缩或外露

1.半成品张力过紧 1.调整半成品张力,不能太紧 2.押出太空 2.调整内外模具间距,充实押出

3.芯线押出时导体未预热 3.做芯线时,绞铜线需要过预热器

4.绝缘材质为HD-PE、SR-PVC、FM-PE时,冷却水未逐段冷却 4.第一段水槽应加热对芯线逐段冷却,必要时采用空冷

5.绝缘材质为HD-PE、FM-PE的1C编织或缠绕的半成品外被押出时未预热 5.在这类线材外被押出时应过预热器 偏心

1.眼模调整未到位 1.重新调整到位

2.外模选用太小或选用加压模 2.选用合适外模,尽量不用加压模 3.内模孔磨损变形或选配过大 3.更换好的模具和配套内模 4.放线架张力松紧不一 4.调整放线架张力

5.机头歪斜,与电线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5.稳固机头,使机头与电线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6.机头内料烧焦,分流梭受阻 6.清理分流梭,重装机头

7.内外模间距太近,PVC流动不均 7.保持内外模具在距离2MM以外调节 8.内外模具间夹有杂质 8.清理内外模具间的杂质 9.内外模具顶坏 9.更换好的模具

10.并线模具选用不当 10.选用中心距配套的内外模具

颜色不符

1.原材料颜色样与样品不符 1.生产时发现要及时联络IQC处理 2.原材料内混有其它颜色胶粒 2.生产前要检查,尤其剩余原材料 3.机台未清理干净 3.产前机台必须彻底清方可投产

4.原材料储存时间过久或过热(日晒)导致老华色变 4.储存过久的原材料要扫规定经品管检验合格才能使用,避免原材料长时间日晒

5.浅色胶料停留螺缸时间过长导致变色 5.减少胶料停留螺缸的时间,停留太长须排净另放料押出

6.用错原材料 6.产前自检工作要彻底落实

起包(泡)

1.铜(芯)线跳股过内模停顿引

起 1.及时标示不良,要求上道工序(或厂商)改善

2.内模杂质被铜(芯)线带过内模引起停顿 2.停机时要挖掉内模内杂质再开机 3.过粉箱内杂质被绞合芯线带过内模时引起停顿 3.定期清理过粉箱内杂物 4.铜(芯)线排位不良引起停顿 4.及时标示不良,要求上道工序(或厂商)改善 5.储线张力大小不一引起停顿 5.及时调整,有异常找电工维修

6.放线架运转不正常引引起停顿 6.及时标示不良,要求上道工序(或厂商)改善

7.铜(芯)线沾到油污或水经高温时变成蒸气,体积增大,形成空心泡 7.更换配套的内模 8.内模孔径选配过水 8.降低机身温度 9.机身温度过高

起粒(疙瘩)

1.温度过高致使螺缸或机头内烧焦(结块)引起 1.停机清理干净后再开机 2.原材料不良引起 2.及时标示不良,要求上道工序(或厂商)改善 3.机台清理不彻底,杂物混入引起 3.停机清理干净后再开机 4.编织袋上棉线、标签在倒料时不慎带入机器内 4.养成好习惯,编织袋上的棉线、标签要定位处理

5.温度对低(或机器发热系统故障),PVC熔融不佳,引起焦化不良 5.适当升高机温,使PVC可塑性增强,若是机器故障要及时找电工修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