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民俗博物馆文物的分类

来源:欧得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民俗博物馆文物的分类

作者:梁昭艳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8期

本文首先分析了民俗博物馆文物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确立了便于保护、展示和管理。在此基础上,确立祁县民俗博物馆文物的分类标准、分类层级和编号原则。

祁县民俗博物馆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乔家堡村。馆址是著名的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为清代民居建筑,为清代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计有6个大院,包含20个小院,313间房屋,占地面积为8724.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970平方米。宅第建筑本身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曾被一些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1965年被确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祁县民俗博物馆于1986年11月1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民俗博物馆在筹建和开放后,注重对相关文物的收集和保护,累计收集文物4000余件。笔者就这些文物的分类进行探讨。 一、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的基本情况

文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标准,把文物的同与异集合成类的过程。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分类法、来源分类法等。此外,还有学者提出其他分类法,比如收藏方式分类法、存在形式分类法、历史事件分类法、地域国别分类法、人物分类法、组织阶级(层)分类法、形状分类法、制作技术分类法等。民俗博物馆文物的分类既要遵循博物馆普遍意义上的科学分类原则方法,也要符合民俗活动的特点和民俗文化的内在规律性,准确反映民俗文物的特殊性。

民俗博物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专业博物馆,主要通过文物藏品展示一定区域内民间习俗的演变发展。这些博物馆的文物数量虽然相对较少,但是对其进行的分类更具复杂性。首先是分散性,民俗文物往往产生于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比如婚丧嫁娶、工农业生产、商业活动等活动,因此文物多集中于社会个人手中。其次是稳定性,民俗文物是记录和反应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民俗文化在具有历史性的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一定历史时期文物的外形、质地变化并不明显。再次多样性,民俗文物同其他类型的文物一样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由不同的质料构成,甚至同一大类质料中也可以细分出不同的小类。再次是功用性,民俗文物的产生都具有明确的目的,在于满足特定民间活动和民间习俗的需要,各自都有明确的功用。此外,民俗文物还蕴含这不同的价值观、社会等级等因素。这些都可以作为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的依据,同时也反映出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的复杂性。

二.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的基本思路

根据民俗文物的特点,笔者确立对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的基本思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便于文物的保护。文物的分类直接影响着文物的保护工作,因此在开展分类之前,首先要对文物藏品的质地、来源、时代、功用、所属地域、相关人物、历史事件、形状、体量、分布等相关信息进行摸底,全面准确掌握文物的基本情况。从祁县民俗博物馆来看,博物馆藏品包括字画、书籍、金石、青铜器、陶器、瓷器、碑刻等,其中木器家具和字画这两类藏品最具特色。木器家具种类多、工艺精湛,质地方面有黄花梨、红木,从制作年代来看主要是明清两代。字画主要有明代尚统山水人物册页,明末清初陈洪绶的山水画轴,清代傅山、刘墉、王铎、黄慎等名家的书法珍品。这两类文物经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多为二级以上文物藏品,其中包含国内仅存的乌木九龙灯、铁梨木犀牛望月镜等。因此,在制定分类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馆藏文物的特色,基本确立以质地作为重要的分类标准,将质地相同的藏品集中聚类,便于集中保存不同质地的文物藏品,并根据文物的质地采取有针对的保护管理措施。此外,从馆藏文物数量来看,现有文物4019件,其中珍贵文物179件,采用同质文物集中管理的方法适合小规模的博物馆高效保护文物。

(二)便于文物的展示。文物的展示是文物提供利用,满足公众对文物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制定文物分类方案必须考虑到博物馆展示需求。祁县民俗博物馆自1986年起,设立了农事习俗、岁时节令、生活习俗、人生仪节、商业习俗、乔家珍品、民间工艺、乔家历史等八大系列,60余个展厅,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山西晋中地区汉族的民俗风情。各部分展示内容虽然有所调整,但是基本的框架没有变动,因此在制定分类方案,可以考虑将文物的功用作为分类标准。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出文物所反映的民俗活动,准确把握文物之间的关系,并与展示内容相吻合,便于布展时提取、轮换文物展品,使展示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三)便于文物的管理。从传统的文物分类来看,主要针对的是可移动文物,从祁县民俗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将不可移动文物也纳入到文物的分类中,从而更好地对民俗博物馆实施管理。民俗博物馆所在的乔家大院本身就是民居艺术的典型代表。从形制上看,整个大院三面临街,用砖墙封闭,墙上部有女墙式垛口,屋顶建有更楼、眺阁,犹如城堡整体布局呈“喜喜“,是晋中一带“大院“的典型代表。从建筑工艺来看,院内斗棋飞檐,含有丰富的砖、木、石雕、彩绘等。特别是砖雕图案丰富,多以花鸟鱼虫、富贵长寿、多子多福、马上挂印、琴棋书画、葡萄百籽等吉祥图案为主,以“百寿图“、“省分箴“、“福德祠“等精品为代表。总之,大院古建筑承载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建筑艺术水平,具有历史、科技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因此,在对文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应当将不可移动文物也纳入到分类对象中 三.祁县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方案

综合以上,笔者认为对祁县民俗博物馆文物的分类方案为:

第一,分类标准的确定。从祁县民俗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采用的分类方法是,存在形态,即区分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质地,即文物的制成材料,不可移动文物中的木、砖等,可移动文物的纸张、木、青铜、陶、磁、玻璃等;功用,即考察文物在民俗活动中的用途,是婚丧嫁娶、工农生产等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分类的等级。由于祁县民俗博物馆文物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在分类层级上不宜过多。根据分类标准,确立为四级。第一层级,根据存在形态划分为不可移动和可移动两大类。第二层级,根据质地划分亚类。可移动文物有青铜、玉器、陶器、瓷器、木器、织物、纸张、碑刻、玻璃、泥制、蜡制品等亚类,不可移动文物有砖、石、木等亚类。第三层级,根据功用分为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业习俗、农事习俗、民间工艺等小类。第四层级,是对第三层级功能的细化。

第三,编号法则。采用四级五段字母数字组合形式编号(层级少的类别用零补位),比如某藏品的编号是Y06.06.05(03)。Y代表可移动文物,06代表织物,06代表民间工艺,05代表剪纸,03代表顺序号。 四.结论

博物馆文物的分类不仅是一项基础的业务工作,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其他环节工作的开展。合理实用的分类方案,应该立足博物馆的实际因物设类、因量设类,在参考文物分类普遍性基础上突出特殊性。分类方案要做到层级分明,逻辑性强,便于编码和数字化管理,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可以满足中长期发展趋势。由此可见,对民俗博物馆的分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在主体框架确立的情况下,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修订,确保分类工作更加完善,更加科学规范,更加符合博物馆的实际和现代化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需要。 (作者单位:山西省祁县民俗博物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