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业推广学》课程标准

《农业推广学》课程标准

来源:欧得旅游网
《农业推广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代码 二、适用专业

农业技术类专业(包括现代农艺、种子生产与经营、设施农业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方向)

三、课程性质

《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农业推广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并接受和采用农业创新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其综合性亦很强,与农业技术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经济科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课程是农业技术类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学习农业推广学理论,认识农业推广规律,科学地掌握农业推广方法和技能,有助于农业创新成果有效推广应用。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可以培养现代农业推广新思维,树立全新的农业推广服务观念,实现农业生产持续的高产、优质和高效,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植物生长与环境、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技术、试验统计方法等专业课及应用写作、传播与沟通、社交礼仪等公共基础课。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

表1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

教学时数 序号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教学项目(各章)名称 绪论 农业推广行为理论 农业创新扩散理论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推广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农业推广组织与人员管理 农业推广模式与方法 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与实施 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合计 小计 4 3 3 4 2 4 20 4 4 48 理论 教学 4 3 3 4 2 4 4 4 4 32 实践 教学 16 16 学分 五、课程设计思路

《农业推广学》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设计思想来设

1

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即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在遵循课程内容逻辑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条件以及学生的认知过程等各方面因素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和组织教学活动。

《农业推广学》课程选取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三部分课程资源,将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纳入课程内容之中,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主讲教师承担研究课题之便,将与本课程有关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等不断补充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并将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和研究型学习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构建支持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农业推广学》课程的内涵,除了教学大纲等传统的教学文件外,本课程还采用了案例分析、实践指导、课程导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实践指导书、模拟试题、辅导资料等多种课程资源,构建多渠道、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的思想来设计课程资源。

为了较为完整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农业推广学》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设计课程评价系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六、课程总体目标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农业推广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为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培养对农民、农业和农村所存在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农业推广活动中的整体和综合分析能力。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农业推广理论及其在农村发展中的运用 2.掌握农业推广方法和要领 3.掌握农业推广教育方法与技能

4.掌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和管理技能

5.锻炼、培养和提高从事农业推广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二)能力目标

1.能分析不同地区推广对象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广方案

2.能根据不同推广对象特点准确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教育(口头表达能力) 3.能根据不同推广对象特点准确进行农资产品的宣讲(口头表达能力) 4.掌握与农业推广演讲配套的PPT制作技巧 5.会写作适合推广目的的推广文案 (三)素质目标

具有认真负责、实事求是、一心为农的服务精神及较强的与农民传播沟通能力,

2

善于独立思考的同时也善于团队合作,并能勇于承担责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生产。

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按章节编写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各章节包括的条目与内容如下: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时数(分理论、实训两部分说明) 理论教学时数:4学时 实训教学时数:0学时

(二)教学目标(含知识、技能、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以及目前国内外农业推广的现状

2.技能目标 能够理解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3.素质目标 牢固竖立服务三农的思想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第一节 农业推广概念,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主要内容:农业推广概念,农业推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推广学的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农业推广的内涵及其演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推广概念,农业推广的性质、农业推广学的研

究对象。

第二节 国内外农业推广的发展

1.主要内容: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国内外农业推广的现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美国的农业推广典范。 【实验实训】 无

(四)教学重点(含知识、技能) 1.知识重点 (1) 农业推广概念 (2) 农业推广的性质 (3) 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4) 美国的农业推广典范 2.技能重点 无

第二章 农业推广行为理论

(一)教学时数(分理论、实训两部分说明)

3

理论教学时数:3学时 实训教学时数:0学时

(二)教学目标(含知识、技能、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行为、行为的产生与改变、农民行为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2.技能目标 灵活运用行为改变理论指导农业推广实践,能够理解行为改变的规律及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动力和阻力及其模式

3.素质目标 理解农民的行为,做农民的贴心人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第一节 行为产生和改变理论

1.主要内容:行为产生的过程,行为产生理论,行为改变的过程和理论,行为改变模式,行为改变的规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行为的概念,行为改变的概念,行为改变的理论,推广对象行为改变的规律。

第二节 农民行为特点及变化规律

1.主要内容: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动力因素与阻力因素,影响农民个人行为的因素,改变农民个人行为的基本策略,影响农民个人行为的方法,农民群体行为的改变过程,农民群体行为改变的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动力和阻力及其模式,改变农民个人行为的基本策略,农民群体行为改变的方法。

【实验实训】 无

(四)教学重点(含知识、技能) 1.知识重点

(1) 行为改变的概念及行为改变的理论 (2) 推广对象行为改变的规律

(3) 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动力和阻力及其模式

(4) 改变农民个人行为的基本策略及农民群体行为改变的方法 2.技能重点 无

第三章 农业创新扩散理论

(一)教学时数(分理论、实训两部分说明) 理论教学时数:3学时 实训教学时数:0学时

(二)教学目标(含知识、技能、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创新的采用过程,创新采用者的分类,推广方法在采用

4

过程中的作用,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农业创新扩散的周期性和有效性。

2.技能目标 掌握农业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

3.素质目标 对农业科技创新有敏锐的捕捉力,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第一节 农业创新的采用

1.主要内容:创新的采用过程,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各类采用者采用过程各阶段的时间差异规律,农业创新采用速度的制约因素,推广方法在采用过程中的作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创新的概念,创新的采用的概念,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农业创新采用速度的制约因素。

第二节 农业创新的扩散

1.主要内容:农业创新扩散方式,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农业创新扩散的周期性,农业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农业创新扩散的有效性,进步农民策略。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创新的扩散的概念,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农业创新扩散的周期性,农业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

【实验实训】 无

(四)教学重点(含知识、技能) 1.知识重点

(1) 创新的采用的概念

(2) 农业创新采用速度的制约因素 (3) 农业创新扩散方式及过程 (4) 农业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 2.技能重点 无

第四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一)教学时数(分理论、实训两部分说明) 理论教学时数:4学时 实训教学时数:0学时

(二)教学目标(含知识、技能、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及几种形态,转化的评价指标;掌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条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成果分布、经济上限和技术上限的概念及其关系

2.技能目标 能分析农业科技成果分布、经济上限和技术上限的关系

5

3.素质目标 牢固竖立服务三农的思想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概述

1.主要内容: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及分类,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含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的概念。

第二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效益

1.主要内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条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成果分布、经济上限和技术上限的概念及其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条件,成果分布、经济上限和技术上限的概念。

【实验实训】 无

(四)教学重点(含知识、技能) 1.知识重点

(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含义 (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

(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条件 (4) 成果分布、经济上限和技术上限的概念及其关系 2.技能重点 无

第五章 农业推广的原则与程序

(一)教学时数(分理论、实训两部分说明) 理论教学时数:2学时 实训教学时数:0学时

(二)教学目标(含知识、技能、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了解农业推广的主要内容;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程序

2.技能目标 能够灵活运用农业推广“三大”基本步骤开展农业推广业务 3.素质目标 牢固竖立服务三农的思想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第一节 农业推广工作的原则

6

1.主要内容:农业生产及农业推广的特点(生产性、教育性、综合性、社会性、周期性),推广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试验示范原则、智力开发原则、合作推广原则、配套服务原则、综合效益原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推广基本原则。

第二节 农业推广内容

1.主要内容:我国农业推广的内容、国外农业推广的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我国农业推广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农业推广程序

1.主要内容: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农业推广程序(项目选择,试验,示范,培训,服务,推广,评价),农业推广程序的灵活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推广基本程序(试验,示范,推广)。 【实验实训】 无

(四)教学重点(含知识、技能) 1.知识重点

(1) 农业推广的主要特点 (2) 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 (3) 我国农业推广的主要内容 (4) 农业推广基本程序 2.技能重点 无

第六章 农业推广组织与人员管理

(一)教学时数(分理论、实训两部分说明) 理论教学时数:4学时 实训教学时数:0学时

(二)教学目标(含知识、技能、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农业推广组织的不同类型的相互比较,掌握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和职责所在

2.技能目标 提升推广业务素质 3.素质目标 牢固竖立服务三农的思想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第一节 农业推广组织概述

1.主要内容:农业推广组织的概念,农业推广组织的职能,农业推广组织的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推广组织的概念,农业推广组织的类型。

7

第二节 农业推广组织的管理

1.主要内容:农业推广组织的管理原则,国外农业推广组织的管理,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的管理,我国新时期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我国各级农业推广组织的主要任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推广组织的管理原则,我国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及当前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第三节 农业推广人员

1.主要内容:农业推广人员的地位与作用,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农业推广人员的职责与任职条件,农业推广人员的职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和类别,农业推广人员的在职培训的必要性,在职培训的类别、内容和方法,农业推广人员管理内容和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的概念,农业推广人员的专业结构、能级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概念,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的要求,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与管理的方法。

【实验实训】 无

(四)教学重点(含知识、技能) 1.知识重点

(1) 农业推广组织的类型

(2) 我国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及当前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3) 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的概念 (4) 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的要求 2.技能重点 无

第七章 农业推广模式与方法

(一)教学时数(分理论、实训两部分说明) 理论教学时数:4学时 实训教学时数:16学时

(二)教学目标(含知识、技能、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 2.技能目标 灵活运用

3.素质目标 牢固竖立服务三农的思想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第一节 农业推广的方式

8

1.主要内容:世界农业推广方式 (一般推广方式,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群众性推广方式,教育机构推广方式,项目推广方式,农业系统开发推广方式,费用分摊推广方式),我国农业推广方式(项目计划推广方式,技术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方式,技术、信息和经营服务相结合的推广方式,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推广方式,开展农业技术知识竞赛的推广方式,科技下乡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世界农业推广方式的各种方式的概念,我国农业推广方式的各种方式的概念,不同农业推广方式的比较与综合应用。

第二节 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

1.主要内容:大众传播法的特点、类型及应用,集体指导法的特点、原则、要求及具体应用,个别指导法的特点、要求及具体应用,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推广大众传播法的概念、集体指导法的概念和个别指导法的概念,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

【实验实训】

技能训练一 沟通与交流技能

技能训练二 推广演讲技能(技术产品介绍) 技能训练三 推广培训技能(含技术培训PPT制作) (四)教学重点(含知识、技能) 1.知识重点

(1) 我国农业推广方式,技术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方式 (2) 大众传播法的特点、类型及应用

(3) 集体指导法的特点、原则、要求及具体应用 (4) 个别指导法的特点、要求及具体应用 2.技能重点

(1) 与农民沟通的技巧 (2) 演讲的流畅性

(3) 技术培训PPT制作与培训内容的匹配

第八章 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和实施

(一)教学时数(分理论、实训两部分说明) 理论教学时数:4学时 实训教学时数:0学时

(二)教学目标(含知识、技能、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原则和依据,掌握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及验收办法

9

2.技能目标 灵活运用

3.素质目标 牢固竖立服务三农的思想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第一节 农业推广项目的类型、选择与申报

1.主要内容:农业推广项目的类型,农业推广项目的来源,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原则,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依据,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方法,农业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农业推广项目的申报过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原则,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依据,农业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农业推广项目的申报过程。

第二节 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与管理、验收与报奖

1.主要内容:农业推广项目实施的步骤,农业推广项目的管理的主要方法,农业推广项目的总结,农业推广项目的验收的条件,农业推广项目的验收的方法,农业推广项目成果登记与报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推广项目验收的概念,农业推广项目的验收的条件,农业推广成果登记的条件与程序。

【实验实训】 无

(四)教学重点(含知识、技能) 1.知识重点

(1) 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原则及依据 (2) 农业推广项目的申报过程 (3) 农业推广项目的验收的条件 (4) 农业推广成果登记的条件与程序 2.技能重点 无

第九章 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一)教学时数(分理论、实训两部分说明) 理论教学时数:4学时 实训教学时数:0学时

(二)教学目标(含知识、技能、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推广工作评价的含义及评价内容和指标,了解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2.技能目标 能根据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内容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初步评价 3.素质目标 牢固竖立服务三农的思想 (三)教学内容

10

【理论知识】

第一节 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概述

1.主要内容: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目的,农业推广工作评价原则,农业推广工作评价内容,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评价的概念,农业推广工作评价内容,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推广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推广投资收益率的概念,推广成效率的概念,推广费用收益率的概念,本年度全部推广费的概念,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 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主要内容: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步骤,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方式与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推广工作的几种评价方式的比较,农业推广工作定量评价方法的概念,农业推广工作定性评价方法的概念,对比法和综合评价法的概念及其相互比较。

【实验实训】 无

(四)教学重点(含知识、技能) 1.知识重点

(1) 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内容

(2) 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概念及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 (3) 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步骤及评价方法 2.技能重点 无

八、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实训条件要求(分项目或内容列表说明)

本课程的教学实训主要场所为教室,通过进行情景模拟,进行推广培训、演讲及沟通技能训练。

此外,生物技术系有一间拥有50台电脑的计算机房,可作为《农业推广学》课程实训时学生制作PPT和查阅资料的场所。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分项目或内容列表图说明)、

《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了解整门课程的重、难点章节和知识点,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在学习具体的章节时要按照课程学习活动提供的各个学习环节进行学习,例如先

11

掌握每章的课程目标,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完内容之后对相应的案例和实践进行学习,以便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尤其在进行实践学习的时候,结合本人所了解的某地区实践,了解农业推广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课堂讨论、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增加课堂讨论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另外,在各章教学内容上,均配合理论,引入案例,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对农业推广及农业推广学学科体系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为学好和掌握本课创造条件。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院自身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实训主要以校内模拟情景下的推广技能培训为主,有条件的话结合生产实习到农村进行真实场景的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农业推广及农村发展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三)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分项目或内容列表说明)

为了较为完整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农业推广学》 课程采用理论课的性终结评价和实训课的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设计课程评价系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标准按B方案进行,理论考试的卷面成绩占50%,平时表现占15%,技能训练成绩占25%,学习纪律占10%

(四)教材及参考书选用(或教材编写)

教材选用王福海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发行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农业推广(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目有:

①张仲威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②高启杰.现代农业推广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③高启杰.农业推广学案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五)课程资源建设要求

课程资源建设要求主要是教学案例的收集整理,另外对实训教学条件尽量争取有所改善。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