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李老师根据人教版课本整理出来的古诗,供孩子们学习!有二年级上册课文中的古诗四首,古诗有注音、语句注释、译文。还提供了一年级课文古诗六首供孩子巩固知识!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中的古诗四首
赠zènɡ 刘liú 景 文
jǐnɡ wén
[ 宋 ] 苏 轼
sònɡsūshì
héjìnyǐ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
wúqínɡyǔɡài
júcán yóu yǒuàoshuānɡ zhī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一 年 好
yìniánhǎo jǐnɡjūnxūjì
景
君 须 记,
zhènɡshì chénɡhuánɡjúlǜshí
正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语句注释
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3.擎:举,向上托。
4.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菊残:菊花凋谢。
6.犹:仍然。
7.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8.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9.须记:一定要记住。
10.正是:一作“最是”。
11.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shān xínɡ
山
行
[ 唐 ] 杜 牧
tánɡdùmù
yuǎn shànɡ hánshān shí jìnɡ xié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bái yún shēn chù yǒu rén jiā
白 云
深
处 有 人 家。
tínɡ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chēzuòàifēnɡlínwǎn
shuānɡyèhónɡyúèryuèhuā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语句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读xié,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形成白云的地方)
7.车:轿子。
8.坐:因为。
9.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可理解为在
译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huíxiānɡ
回 乡 偶ǒu 书shū
[ 唐 ] 贺 知
tánɡhèzhīzhānɡ
章
shǎoxiǎolíjiālǎodàhuí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xiānɡ yīnwúɡǎi bìn máo shuāi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
ér tónɡ xiānɡ jiànbùxiānɡ shí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xiào wènkècónɡhé chùlái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语句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衰
(shuāi):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全句意谓口音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笑着询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6.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7.镜湖:湖泊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译文: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赠zènɡ 汪
wānɡlún
伦
[ 唐 ] 李 白
tánɡlǐbái
李 白
lǐbáichénɡzhōujiānɡyùxínɡ
乘
舟 将 欲 行,
hū wénànshɑnɡtàɡē shēnɡ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bùjíwānɡ lún sònɡ wǒ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qínɡ
语句注释
1.汪伦:李白的朋友。
2.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4.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
有其事)。
5.不及:不如。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注意:红色字是课本生字!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文中的六首古诗
一 去 二 三 里
yìqùèrsānlǐ
[ 宋] 邵 康 节
sònɡshàokānɡjié
一 去 二 三 里,烟 村 四 五 家。
yìqùèrsānlǐyāncūnsìwǔjiā
tínɡtáiliùqīzuò
亭 台 六 七 座,八 九 十 枝 花。
bājiǔshízhīhuā
语句注释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
译文: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jìnɡyèsī
静 夜 思
[ 唐 ] 李白
tánɡlǐbái
chuánɡqiánmínɡyuèɡuān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yíshìdìshànɡshuānɡ
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jǔtóuwànɡmínɡyuèdītóusīɡùxiānɡ
语句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一、指井台。二、指井栏。即井墙之意。三、“床”即“窗”的通假字。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chūn xiǎo
春晓
[ 唐 ] 孟浩然
tánɡmènɡhàorán
chūnmiánbùjuéxiǎo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hùchùwéntíniǎo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yèláifēnɡyǔshēnɡhuāluòzhīduōshǎo
语句注释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cūn jū
村 居
ɡāodǐnɡ
高鼎
cǎozhǎnɡyīnɡfēièryuètiān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fúdīyánɡliǔzuìchūnyān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értónɡsànxuéɡuīláizǎománɡchèndōnɡfēnɡfànɡzhǐyuān
语句注释
⑴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⑶散学:放学。
⑷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⑸东风:春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suǒ
所 见
jiàn
[ 清 ] 袁枚
qīnɡyuánméi
mùtónɡqíhuánɡniú
牧童骑黄牛,歌声
ɡēshēnɡzhènlínyuè
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yìyùbǔmínɡchánhūránbìkǒulì
语句注释
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④欲:想要。
⑤捕:捉。
⑥鸣:叫。
⑦立:站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xiǎo chí
小
池
[ 宋 ]杨万里
sònɡyánɡwànlǐ
quányǎnwúshēnɡxīxìliú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shùyīnzhàoshuǐàiqínɡróu
xiǎohécáilùjiānjiānjiǎo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zǎoyǒuqīnɡtínɡlìshànɡtóu
语句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②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③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④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