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施工安全质量控制监控内容
一. 前期准备(监控)内容:
(一) 资料审核:
1. 2. 3. 4. 5. 核。
6. 7. 8. 9. 10. 供货商(砂、石、水泥、钢筋)厂家资质审核。
材料检测单位(砂、石、水泥、钢筋、钢筋接头焊接检测)资质审核。
砂、石、水泥、钢筋及钢筋焊接接头见证取样送检。
劳务分包商资质及劳务合同内容的审核。
机械设备、经纬仪、游标卡尺、钢皮尺、卷尺、台秤、防护用品等检测资料审
主要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总工、安全质量工程师等)证件审核。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测工、焊工、机械操作手等)证件审核。
施工人员培训、考试,资料检查。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措施的审核。
砂、石材质检测与水泥、钢筋产品质量证明书和复检及混泥土配合比报告审核。1 / 11
11. 作业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单检查。
(二) 机械设备(搅拌机)和经纬仪及钢筋材料进场情况检查。
(三) 线路复测:
1. 线路横向偏差不超过50mm。
2. 线路档距偏差不超过1%。
3. 转角桩角度偏差不超过1′30″。
4. 相邻塔位的相对标高偏差不超过0.5m。
5. 杆塔位之间被跨越物的标高偏差不超过0.5m。
6. 导线对地距离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的标高偏差不超过0.5m。
(四) 基础分坑:
1. 线路复测结束合格后,分坑时,仍先连续校核三基基础中心桩的位置均正确后
方可开始分坑开挖。
2. 分坑前先打好该基础线路的横、顺向的辅助桩,并保护好中心桩。
3. 施工中无法保住中心桩的塔位(如大水坑,流沙坑)必须将中心桩引出,设置
2 / 11
可靠的辅助桩。
4. 中心桩保护措施一般是在中心桩周围浇筑纯混泥土或水泥砂浆来保护中心桩。
二. 基础土石方工程施工监控内容:
(一) 斜式基础开挖:
1. 一般斜式基础:
1) 基坑深度误差+100mm,-50mm。
2) 按设计土质和设计放坡坡度比例放坡,进行基础开挖。
3) 开挖的弃土和工器具距离坑口边缘0.5m以外。
4) 易垮塌坑,坑周边设置硬质围栏,弃土和工器具堆在坑口1米以外。
5) 禁止向岩边出土。
6) 坑的宽度超过2㎡时,可2人同时开挖,但禁止面对面工作。
2. 水坑基础开挖:
1) 边开挖边抽水。
3 / 11
2) 坑周边设置硬质围栏。
3) 开挖的弃土和工器具远离坑口边缘1m以外。
3. 水量较大的基础开挖:
1) 放坡角度45°。
2) 基础开挖的弃土和工器具远离坑口边缘3m以外。
3) 坑四周开挖排水沟,用抽水泵向外排水。仍有困难时,在进水侧的两个坑边外
一米处各开挖比坑深0.5m的排水坑,分别用抽水泵抽水。
4) 开挖中坑四周设可靠的挡土板。
5) 坑的宽度超过2㎡时,可以2人作业,但禁止面对面作业。
4. 流沙坑或污泥土坑必须联系设计采用桩基础。
(二) 掏挖基础:
1. 坑深度误差+100mm,-0mm。
2. 对风化岩或坚硬的岩石可采用松动爆破与人工挖孔相结合的方式开挖,但必须保
持坑壁完整,岩渣及松动的石块必须清除干净。
4 / 11
3. 掏挖基础的尺寸不允许有负偏差。
4. 上下作业人员必须使用软梯。
5. 禁止在坑内休息。
6. 在基坑中心搭设出土架,用桶或箩筐出土。
(三) 爆破作业:
1. 爆破工程由当地公安部门(或民爆队伍)分包时,必须签定安全施工协议。
2. 必须严格落实协议中的配合工作内容(如:跨越公路处需设置警示牌和安全监护
人、瞎炮处理及距原瞎炮眼不小于0.3m处重新平行打炮眼施工等。
三.基础混泥土浇筑控制内容:
(一) 混泥土浇筑前准备(事前)控制内容:
1. 基础地质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 坑的深度,底板宽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3. 钢筋(底板筋,立柱筋)保护层厚度偏差-5mm。
4. 钢筋规格、长度、间距、数量满足设计图纸要求,误差为:主筋长度±5mm;
5 / 11
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误差±20mm。
5. 基础中心桩位移(横、顺线路)30mm(优良24mm)。
6. 基础根开尺寸误差±2‰(插入式角钢±1‰);(优良螺栓式±1.6‰,插入式角
钢±0.8‰)。
7. 基础顶面高差5mm。
8. 转角塔基础内角抬高值满足设计提供的抬高值。
9. 地脚螺栓规格,数量符合设计图纸;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顶面高度误差+10mm,
-5mm。
10. 砂、石、水泥、钢筋外观质量(含泥量及石子规格,钢筋含泥、油污,焊接表面质量等)。
11. 基础立柱筋焊接接头使用量不超过50%,交错搭配,焊接头位置不能设置在基础主柱最大受力处。
12. 斜式大底板基础搭设混泥土下料通道时,架体应牢固可靠,通道的下料处设置阻挡板或棒以防止下料时混泥土斗车滚入坑内。并在通道两边设置围栏防止人员掉入坑内
13. 模板支撑牢固,经检查上述内容均合格后签证同意浇筑意见后方可开始浇筑。
(二) 基础浇筑控制内容:
6 / 11
1. 模板内层用清水浇湿。
2. 高度在2m时,必须采用下料筒或下料溜槽下料。
3. 每天或每个腿必须作两次重量比检测(砂、石偏差±3%,水,水泥偏差±2%)。
4. 每天或每个腿必须作两次塌落度检测,测值在50mm以内。
5. 随意从混泥土中提取混泥土制作试块(直线塔每5基或不足5基取一组;耐张
转角塔每基一组;单基或连续浇筑混泥土量超过100立方米取一组;挖孔桩或桩基础每个腿取一组)。
6. 板式基础底板部位从坑四方下料(防止混泥土分离)。
7. 混泥土捣固按每300mm厚度捣固一次,振动棒插入下一层50mm进行捣固。
8. 基础立柱部位从立柱中心开始向四周移动,振捣中振动棒距离立柱模板50mm,
禁止靠近模板边缘,振捣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防止未振捣到位出现蜂窝、狗洞、露筋或过长时间产生混泥土分离,立柱表面出现麻面并快插慢取。
9. 斜式基础浇筑时,基础底板厚度必须浇足,防止浇筑立柱时,结合部位混泥土砂
浆流出立柱外,出现狗洞,露筋。
10. 检查基础根开尺寸及相对高差值(尺寸误差±2‰,优良±1.6‰;插入式角钢±1‰,优良±0.8‰)。
7 / 11
11. 检查同组地脚螺栓中心对基础中心偏差10mm(优良8mm)。
12. 检查基础顶面高差5mm。
13. 混泥土收浆后,及时抹基面,内高外低,防止积水。
14. 地脚螺栓涂防腐剂包扎。
15. 每个基础腿一次连续浇筑完成,特殊情况间断时间夏天不超过45分钟,其他时间不超过60分钟。
(三) 事后控制:
1. 立柱顶面抹浆后盖上麻袋或水泥袋,在上面铺上砂子并在砂子上面和立柱木板外
层表面上浇水淋湿。
2. 浇筑12小时后开始养生,炎热天气3小时后开始养生。
3. 浇筑48小时后拆模并及时回填,回填时先回填外侧一部分,再回填内侧后,然
后再回填外侧,防止产生基础移动。拆模回填后需连续养生7天。
(四) 基础拆模、回填控制内容:
1. 拆模后基础立柱有小的蜂窝麻面,棱角损坏时及时清洗打磨后用水泥或水泥砂浆
抹平后及时回填。
8 / 11
2. 回填时,泥土,石混合掺入坑内,每回填300mm厚度时夯实一次,坑周围回
填高出地面300mm的防沉层。
3. 4. 案。
(五)1. 2. 3. 4. 5. 业。
6. 7. 8. 立柱出现大的麻面,一般狗洞,露筋时报监理项目部检查,确认处理方案。
出现严重蜂窝麻面及大的狗洞,露筋时必须报设计代表到现场检查确认处理方
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控制:
现场设置“三牌一图”(工程概况;工程目标;责任人;总平面图)。
施工区设置围栏,警示牌(齐全);易垮塌坑周围设置硬质围栏。
挖坑时一般土质坑距坑边0.8米范围内禁止堆放弃土或工器具。
坑内作业人员上下必须使用梯子(掏挖和挖孔桩基础采用软梯)。
禁止作业人员在坑内休息,坑底宽度达到2㎡可2人同时作业,禁止面对面作
挖坑出土必须在坑中心搭设架子,用桶或箩筐运土。
易垮塌坑和水坑及深坑开挖,坑口上必须设专职安全监护人员监护。
场地布置合理,水泥、砂、石堆放处地面应铺垫彩条布。
9 / 11
9. 搅拌机摆放必须平稳,外壳接地可靠;机械传动部分必须有防护罩或挡护板。
10. 现场所用施工电源线必须用绝缘良好的电线,并将电线支撑距地面2.5米高度,或者埋入专用电线沟中。
11. 配电箱外壳必须可靠接地,一机一闸,禁止一把闸刀连接二组线路,并将配电箱锁好,防止任意打开配电箱。
12. 大板基础所搭设的混泥土运输通道,跳板的厚度不小于30mm,支撑点位置必须牢固,通道宽度必须保证混泥土斗车和推料人下料后回转宽度;下料处必须设置防止混泥土斗掉入坑中;通道两边均搭设2~3排防护杆,防止人员行走掉入坑内。
13. 坑下捣固人员必须穿长筒水靴。
14. 坑内捣鼓人员捣固时禁止向坑内下料。
15. 禁止乱抽烟,必须在安全地方设置吸烟点(有标牌),并有丢烟头的铁桶或在地面上挖坑掩埋烟头。
16. 基坑开挖前必须先清除山上坡的浮动土或滚石后,再进入基坑开挖。
17. 严禁上下坡基坑同时开挖(先挖上坡坑为好)。
18. 土、石滚落下方不得有人,并设专人警戒。
19. 斜式基础有挡土板时,禁止站在挡土板的支撑上传递土方或在支撑上搁置传土工
10 / 11
具。
20. 现场禁止乱丢垃圾,必须设置废料回收桶和垃圾桶(设置标牌),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21. 基础开挖爆破作业:
1) 与当地公安部门或有资质的民爆单位签定安全协议。
2) 必须严格落实自身配合工作内容(如放炮时,公路两端设置警示牌和派专人
监护瞎炮处理及新炮眼距离原炮眼0.3m平行打眼等施工操作内容)。
3) 如果自身队伍放炮,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二部分:架空电力线路》电力行业标准(DL 5009.2-2004)爆破作业规定内容实施。
11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