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语文必修1-4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1-4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来源:欧得旅游网
高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 :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削减。 利,名词使动用法,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损害。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三、古今异义: 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1

行李:出使的人 。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四、固定句式: 言于……曰:对……说。

“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短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3、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 六、重点虚词: 之 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

1、介词,凭借,用。 2、连词,因为。 3、相当于“而”:

(1)表并列(2)表转折(3)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来。 为

wéi动词,做。 wèi介词,替,给。 夫

fū 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2

代词,那。

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被八创:被,同“披”,遭受。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进兵北略地:北,向北。 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 函封之:函,用匣子。 箕踞以骂曰:箕,像簸箕一样。 名词活用作动词:

樊於期乃前曰:前,走上前。 2、使动用法:

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听见,禀告。 3、意动用法:

太子迟之:迟,以……为迟,认为……晚 。 群臣怪之:怪,以……为怪,认为……奇怪 。 三、古今异义: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可以;以,用来。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2、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变式句(倒装句): (1)状语后置

3

常痛于骨髓 燕王拜送于庭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取之(以)百金 (2)定语后置: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五、成语:

切齿拊心: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鸿门宴》

一、通假字:

成五采:采,通“彩”,色彩。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都。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 ,把守。

内,通“纳” ,使……进入,接纳。 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不者:不,通“否”。 沛公不胜杯杓:杓,同“勺”。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日日夜夜地。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再三,多次。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上,向上。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像虎狼一样。

4

持剑盾步走:步,徒步。 道芷阳间行:

间至军中:间,从小路,秘密地。 名词活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籍吏民:籍,登记户籍。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示意。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刑,杀。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处。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 3、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

臣活之:活,使……活,救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称王。 毋内诸侯:内,通“纳” ,使……进入,接纳。 三、古今异义:

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再拜:再,两次。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2、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3、变式句(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籍何以至此 客何为者 何辞为

5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2)定语后置: 白璧一双 玉斗一双 五、成语:

鸿门宴、秋毫无犯、劳苦功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竖子不足与谋

必修二 《兰亭集序》

一、通假字:

趣舍万殊:趣,通“取” ,取向。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 ,面对面。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丝竹管弦,演奏音乐。 一觞一咏:觞,喝酒。 2、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盛况。 3、使动用法:

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动。

游目骋怀:游,使……纵展。骋,使……放开。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使……穷尽。 4、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以……为一,把……看做一样。齐,以……为齐,把……看做相等。 三、兼词:或取诸怀抱 :诸,之于。 四、古今异义:

或取诸怀抱 :怀抱,胸怀抱负。 虽世殊事异 :虽,即使。 五、特殊句式: 省略句:

引以为流觞曲水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暂得于己 不能喻之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6

六、成语:

群贤毕至、 游目骋怀 、放浪形骸 、情随事迁 《赤壁赋》 一、通假字

举酒属客 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指劝人饮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御,通“驭”,驾驭。 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禁,通“尽”,完。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语: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向西。东,向东。 (2)名词活用作动词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向东进发 2、形容词活用:

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月光下的清波。

白露横江:横,横铺。 3、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舞,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泣,使……哭泣 4、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侣。友,以……为友。 三、特殊句式

(1)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寄蜉蝣于天地。 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为何(为什么) 而今安在哉 在安(在哪里) (2)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四、成语

1、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于世俗之外,不与人往来。 2、如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哀怨。 3、余音袅袅:形容声音绵延不断。

4、正襟危坐:形容严肃的样子。也形容拘谨的样子。

7

4、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小米。比喻极其渺小。 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拿不尽,用不完。形容非常丰富。 6、杯盘狼籍:杯子、盘子等凌乱地堆放着。形容餐后桌上乱七八糟。

《游褒禅山记》

一、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从旁边。

(2)名词活用作动词:

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舍,筑舍定居。 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命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出。 由山以上五六里:上,向上走。 2、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问其深:深,深度。

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幽深黑暗的地方。 常在於险远:险远,危险遥远的地方。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3、动词活用: 动词活用作名词:

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4、使动用法: 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不得极夫游之乐 尽吾志 何可胜道也哉

穷、极、尽、胜:使……尽。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惑,使……迷乱(的地方)。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错,弄错。 二、古今异义: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 非常之观:不平凡。

可以无悔矣:可,可以;以,凭借。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8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省略句: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有碑仆(于)道 不随(之)以止也 不随(之)以怠 四、成语:深思慎取

必修三

《寡人之于国也》

(一)词语积累 1. 凶

不吉祥、不幸:逢凶化吉 庄稼收成不好: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恶、残暴:汉初遭冒顿凶黠 2.兵

兵器:弃甲曳兵而走 军队:上使外将兵 士兵:可汗大点兵 军事、战争:兵旱相乘 3.胜

shēng 能承担,能承受:沛公不胜杯杓 尽:谷不可胜食也

shèng 胜利:二败而三胜 战胜、超过: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景、胜地,优美的景色:亦遂增胜 4.树

种植、栽培: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竖立:独树一帜 树木:鸟宿池边树 5.时

季节:四时之间,无日休息 时候,时辰:脱我战时袍

时代: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时机、机会: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按时:斧斤以时入山林 当时:时韩吏部权京兆

常常、经常、不时:时鸣春涧中 时俗、时尚:不拘于时,学于余 6.数

shǔ 计算: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列举: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责备、数落:数之曰 shù 数目、数量:众数虽多 几、几个: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命运、定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shuò 多次、屡次:扶苏以数谏故 cù 密:数罟不入污池 7.发

fā 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派遣、派出:孤当续发人众 出发,出:刀刃若新发于硎 发送、递交:使人发书至赵王 征发、征调: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起用、兴起:舜发于畎亩之中 抒发、流露:发其士文之悲哉 发动、爆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打开、拿出: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暴露、败露:恐前语发 量词:然后扣树三发 fà 头发:齿危发秃 8.直

笔直、平直:中通外直 正直、正确: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 价值、代价,通“值”:系向牛头充炭直 径直、一直: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简直、竟然: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只是,仅:直不百步耳

9

(二)通假字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通“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途”) (三)异读字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yì,动词,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wàng,为王,称霸) (四)词类活用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动用法) 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战争) 填然鼓之(名词动用,击鼓)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为动词名用,译“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丧”名词动用,“为……办丧事”)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归罪”“归咎”) 直不百步身,是亦走也(名词,逃跑) (五)重点习惯句式

1.或……或…… 译为“有的……有的……” 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耳 译为“只……罢了。” 例“直不百步耳” 3.是……也 译为“这是……呀。” 例“是亦走也”

4.是何异于…… 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例“是何异于刺人而东之,曰‘非我也,兵也’?”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亦走也

非我也,岁也。 2.倒装句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3.省略句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劝学》

一、通假字

1、约从离衡(通“横”) 2、合从缔交(通“纵”) 3、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4、赢粮而景从(通“影”) 5、百有余年(通“又”) 6、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7、孝公既没(通“殁”) 8、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敝”) 9、威振四海(通“震”) 二、古今异义(古/今)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古:黄河 今:泛指河流) 2、赢粮而景从 (古:担负 今:输赢的“赢”) 3、山东豪俊并起 ( 古:崤山以东 今:指山东省) 4、流血漂橹 (古:盾牌 今:划船的工具)

5、九国之师 (古:军队 今: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序八州而朝同列 (招致) 2、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当王) 5、将数百之众 (率领)

10

(二)名词作状语

1、席卷、包举、囊括(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2、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在国内、向南 )

3、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4、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三)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跑的人/溃败的军队) (四)动词作状语

争割地而赂秦 (争着 ) (五)动词的使动用法

1、约从离衡 (使……离散 ) 2、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 3、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 4、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吞二周而亡诸侯矣)(使…灭亡 ) 6、流血漂橹(使…漂起) (六)形容词作名词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的地势) 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七)形容词作动词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 2、尊贤而重士(敬重、看重) (八)形容词的使动

1、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削弱) 2、以愚黔首(使……愚蠢)作废)

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向郡2、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3、威振(于)四海 4、倔起(于)阡陌之中 5、身死(于)人手 6、委命(于)下吏 (二)状语后置句

1、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2、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三)宾语前置句

1、陈利兵而谁何。 2、崤函之固,自若也。 (四)判断句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五)被动句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为天下笑者,何也? 五、一词多义(补充) 北

追亡逐北(名词,败逃的人) 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北) 将军战河北(名词,北方) 致

以致天下之士(动词,招纳) 致万乘之势(动词,达到) 而致千里(动词,到达) 因

因力乘便(介词,趁着) 因河为池(介词,凭借) 因遗策(名词,策略) 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名词,险固的地势)因遗策(动词,沿袭)

11

、废先王之道(使…… 3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 人固有一死(副词,本来) 延

延及孝文王(动词,延续) 秦人开关延敌(动词,引进)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动词,邀请) 举

包举宇内(动词,夺取) 西举巴蜀(动词,攻取) 举国欢庆(形容词,全) 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 弱

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的使动,削弱) 弱国入朝(形容词,弱小) 不若孀妻弱子(形容词,年少) 爱

吴广素爱人(动词,爱护)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动词,吝惜) 爱莫能助(动词,隐而不露、心理愿意) 兵

收天下之兵(名词,兵器) 行军用兵之道(名词,战争) 沛公兵十万(名词,军队) 乘

致万乘之势(量词,一车四马shèng) 李白乘舟将欲行(动词,乘坐chéng) 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凭借chéng) 向

非及向时之地(名词,先前) 向吾不为斯役(连词,假使) 秋天漠漠向昏黑(动词,将近) 之

有席卷天下……之意(结构助词,的)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代词,代秦孝公)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结构助词,的) 收天下之兵(结构助词,的) 聚之咸阳(代词,代天下之兵)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指示代词,这类的) 有田忌……之伦制其兵(指示代词,这类的) 而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转折连词,却)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东割膏腴之地(修饰连词,地)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转折连词,却)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结果连词,因而)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修饰连词,地)

《师说》

一、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

12

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6、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二、一词多义 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道

1、有碑仆道(名词,道路) 2、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 5、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 6、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13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三、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 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 四、特殊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宜:宜可使(应该)

曲:曲在赵(理亏) 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靡:左右皆靡(退却)

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则幸得脱(侥幸) 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14

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 古今异义的词

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 今义:宣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鄙卑下贱 七、句式归纳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

《苏武传》

通假字

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 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⑤ 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⑥ 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15

⑦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⑧ 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 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 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 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 引:拔。

16

④食

(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 (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 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 《张衡传》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 (“员”通“圆”) (2)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 (“傍”通“旁”) (4)形似酒尊 (“尊”通“樽”) 2.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 古: 言行举止适度得体 今: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 古: 不去赴任 今: 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 特地征召 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4)覆盖周密无际 古: 四周严密 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 方向 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 古: 官吏初到任 今:从车上下来 ..

3.词类活用 (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3)又多豪右 (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4.句式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状语后置) (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二)一词多义 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因

17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制

①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②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属zhǔ

①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 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善: .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 .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