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押题试卷及答案解析(二)
本试卷共(6)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殷实/殷切希望 吐血/血本无归 和药/曲高和寡 B.提防/提纲挈领 栖息/栖栖遑遑 薄被/喷薄欲出 C.朝纲/朝令夕改 手臂/三头六臂 叨光/念念叨叨 D.稽首/有案可稽 重洋/老成持重 单衣/单刀直入
【答案】B 【解析】 A项依次读yīn,xiě/xuè,huò/hè。B项依次读dī/tí,qī/xī,báo/bó。C项依次读cháo/zhāo,bì,tāo/dāo。D项依次读qǐ/jī,chóng/ zhòng,d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端倪 耽搁 宫阕 没精打采 B.迁徙 樊笼 恼怒 真知卓见
C.暴躁 诡辩 焕发 轻歌曼舞 D.膨胀 妨害 起讫 闻过饰非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A“宫阕”应为“宫阙” ;B.“真知卓见”应为为“真知灼见” ;D.“闻过饰非”应为“文过饰非”。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笑笑说:“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的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
B.西周王陵在哪里?在周原吗?考古学家们在周原做了大量工作,没有发现;在丰镐吗?考古学家又在西周首都丰镐周围寻求,依然没有结果。
C.按照中国医学的传统理论,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的“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异常情况下,风又是致病的一种因素。
D.关于《汉文学史纲要》,他曾说过:“文学史编制太草率”诸如此类的话——事实证明,他的批评很有道理。
【答案】B 【解析】A.“我呀”后面的叹号应改为逗号,因为主语后带语气词时,后用逗号隔开。C.括号应紧接“六气”之后,括号外的句号改为分号。D.“他曾说过”后面的冒号去掉。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两会”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认真_____了与会代表的许多宝贵意见。 ②在众多采访的记者面前,与谈笑风生的女儿,张老汉就显得______多了。 ③在某些人眼里,擦皮鞋是遭人______的职业,然而下岗女工胡秀兰却毅然背上工具箱,走上了街头。
A.聆 听 拘束 鄙 视 B.倾 听 拘 谨 鄙 视 C.聆 听 拘 谨 蔑 视 D.倾 听 拘束 蔑 视
【答案】B 【解析】 “倾听”用于上级、长辈对下级晚辈;“聆听”用于下级、晚辈对此有、长辈;②句“拘谨”重在“谨慎”“小心”;“拘束”重在“过分约束自己”,“在记者面前”用“拘谨”合适;③句“鄙视”意为看作鄙贱、低劣;“蔑视”着重指用轻蔑的态度小看,对“擦皮鞋”这一职业而言,用“鄙视”合适)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原来今天府上贺寿啊,怪不得高朋满座,热闹非凡呢。 ....
B.既然你这么客气,那我再推辞就真的是敬谢不敏了,好吧,我恭敬不如从命,东....西我收下了。
C.我脑子不如别人,只好笨鸟先飞了。 ....D.我也只是聊表寸心,您就收下吧。 ....
【答案】B 【解析】“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谦辞。语境中“真的是敬谢不敏”失当。A.“高朋满座”形容来宾很多。C.“笨鸟先飞”,比喻资质、能力差的人,做事要比别人先动手。多用于谦辞。D.“聊表寸心”,表露自己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谦辞。 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6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将率先推行使用“代币式”非接触IC卡车票,无需与闸机接触,乘客通行速度将会大大提高。
B、据资料显示,广州今年正月初一气温高达25.4摄氏度,是1984年以来广州市春
节气温最高的一年。
C、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D、有关部门吸取洛阳“12.25”火灾的教训,对辖内所有企业及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了地毯式的安全检查。
【答案】D 【解析】A句第二分句无主语,因为上一分句的主语“广州地铁一号线”不能作下一分句的主语,可在“无需”前加“这种车票”或在前边“推行使用”后加“的,使两个分句合为一个分句;B句可紧缩为“气温是一年”,主谓意义上不一致。C句“约”“近”“左右”三词矛盾,可根据实际数据保留一个。 7.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答案】 C 【解析】该题考核语言表达。A项,承蒙:是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B项,高足:赞扬别人的弟子本领高强,用作敬辞。D项,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 , , , , ,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④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 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A.①④⑤③②⑥ B.①⑥④③⑤② C.④②③⑤①⑥ D.④⑤⑥③②①
【答案】C 【解析】解答此类题,要有整体意识,搞清楚文段内容的内在顺序、结构特点等,另外,还应注意代词、连词及重复使用的词语。具体过程中,可先组成小单位,然后组成大单位。可用排除法。由“是”“也是”排列①⑥,可排除A、D;根据横线后面的语句内容可知,“有助于”是紧承⑥中的“重要举措”而来的,所以选
C。
二、本大题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11题。
社会性网络媒体的成熟对传统媒体传播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舆论生态格局也因此发生根本性改变。网络成为各种社会舆论生成的最重要载体,甚至影响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展和走向。2007年到2010年,中国网民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从51.1增加到57.6,互动参与指数从47.5提升到50.8,互联网应用水平稳步上升,参与性更强。依托于论坛、社区、社群网站(SNS)、微视频、微博客等,当下的互联网世界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社会舆论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全媒体传播下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性,就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网络社会的形成和网络媒体的成熟,使舆论渠道更加多样,舆论主体更加多元,加上商业利益的渗透、网络的开放自由、人们价值观的分化等因素,舆论引导的难度不断加大,也给引导的有效性带来挑战。
舆论生成的主体和载体更加多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已增至38.30%。其中手机网民达3.56亿人,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博客用户达3.18亿人,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62.1%;微博客用户数近2.5亿人,比上一年暴涨近300%,成为引爆舆论的最重要平台。网络社群急剧膨胀,目前社交网站的网民使用率为47.6%,QQ群、开心网、人人网注册用户数量巨大。在网民总人数5亿多的中国,网民们交换信息、发表意见,已成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舆论。“带着体温的媒体”(手机媒体)、“自媒体”(微博等)和传统媒体等一起成为舆论生成的力量。网络等更具有社会性的媒体的成熟,使信息渠道和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不同舆论场更加分散;网络传播快捷,覆盖地域广,且融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征,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引导舆论、传播主流价值文化的难度。 商业利益渗透并影响网络舆论公信力。自2010年以来,网络舆论生成还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向,即越来越受到商业利益的渗透。一些非法商业性公关公司,出于商业目的雇佣“网络水军”制造大量“舆论泡沫”,恶化了网络舆论环境,降低了网络舆论的社会信任度和影响力。这也成为当前虚拟社会管理中的一个新问题,亟待监管部门尽快出台监督管理办法,净化网络舆论空间。 网络的开放自由、价值分化挑战舆论引导机制。在当前全媒体传播条件下,舆论生态环境的巨变也冲击了传统舆论引导机制。传统的“把关人”缺失和“把关机制”失效,加大了虚拟社会管理中的舆情监测和引导难度,引导的有效性往往难以达到。网络空间里的传播对象——“受众”,不再是单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他们不仅可以借助网络表达政治与经济诉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互动信息发布、影响甚至左右媒体传播与舆论走向。特别是微博客在2011年爆炸性的增长和病毒式的传播模式,使它成为舆论热点不断变化的重要推手,更使舆论引导环境复杂多变。 (选自高宏存《网络文化建设的舆论引导》,有删改)
9、下列不属于现实中“舆论引导难度加大”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中国网民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增加,互动参与指数提升,互联网应用水平稳步上升。
B.手机网民、博客用户与微博用户等网络社群急剧膨胀,网络传播快捷,覆盖地域广,且融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征。
C.“网络水军”出于商业目的制造了大量“舆论泡沫”,恶化了网络舆论环境,降低了网络舆论的社会信任度和影响力。 D.在当前全媒体传播条件下,网络空间里的“受众”,借助网络表达各种诉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互动信息发布、影响甚至左右媒体传播与舆论走向。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下的互联网世界凭借论坛、社区、社群网站、微视频、微博客等,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各种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
B.中国网民人数多,网民们交换信息,已成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舆论,成为舆论生成的主要力量。
C.网络舆论生成越来越受到商业利益的渗透,从而降低了网络舆论的社会信任度和影响力。
D.网络空间里的“受众”可以借助网络表达经济与政治诉求,并通过网络互动信息发布、影响甚至决定舆论走向和媒体传播。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性网络媒体的成熟使舆论生态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影响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展和走向,因此我们不能小视网络的影响力。
B.舆论渠道的多样化,舆论主体的多元化,商业利益的渗透,使舆论引导的难度不断加大,必须改革传统的舆论引导机制才能适应新形势。
C.“网络水军”的出现成为当前虚拟社会管理中的一个新问题,我们必须想尽办法消灭“网络水军”,才能净化网络舆论空间。
D.一件普通的事,经过网络的传播后,便可能迅速传遍全国;一些小问题,经过网络的加温后,可能成为大问题。
9.A项,答非所问,表述的是中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情况,这和“舆论引导难度加大”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10.B项,与原文相比,少了“发表意见”,仅仅是“交换信息”,难以成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舆论。
11.C项,“我们必须想尽办法消灭‘网络水军’”的推断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亟待监管部门尽快出台监督管理办法”,不能由此分析并做出消灭“网络水军”的判断。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怀王道甫
陈亮
落魄行歌记昔游,头颅如许尚何求。心肝吐尽无余事,口腹安然岂远谋。 才怕暑,又伤秋。天涯梦断有书不。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
【注】王道甫是陈亮青少年时代的好友,两人志同道合。登第后,王道甫长期屈居
微职,性情志趣也大异于从前。
12、词人对友人情意真挚的“怀”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对往昔从游之乐的留恋不忘,落魄行歌记昔游;寒来暑往,对友人书信的急切盼望,天涯梦断有书否;直言不讳地批评友人的易志变节,随俗浮沉。(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3分)
对王道甫怀才不遇、长期官微位薄的同情不平;对友人背弃理想、只顾为自身的温饱处心积虑的失望和惋惜;对大丈夫应尽瘁国事、不为自身温饱而焦虑的肯定。(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何真,东莞员冈人,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管勾。中原兵起,岭海骚动,弃官归乡里,慨然以生民为念。
岁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
时中原大乱,南北阻绝,真益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舟师取广东。时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书谕真,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而起,或假元之号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横敛,蚕食一方,生民涂炭,可谓极矣。今天予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予受命南征,顺者抚,逆者诛。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遂航海趋广东。三月甲戍,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迎降。
初,汤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且遣人回报真。至是,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上赐诏褒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荼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论矣。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不烦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堵,可谓识时达变者矣。”真叩头谢曰:“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臣本蛮邦
之人,迩者逢乱,不过结聚乡民,为保生之计,实无他志,今幸遇大明丽天,无幽不烛,臣愚岂敢上违天命。”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以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 以表来归之诚。古云: 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
七月乙巳日,封何真为东莞伯。
(节选自《国初群雄事
略》)
13.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 构:招致 B.先遣人以书谕真 谕:上对下的文告 C.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 籍:登记 D.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 诣:前往
1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何真“保民达变”的一组是( ) (3分) ①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 ②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③少英伟好书剑 ④受命南征,顺者抚绥,逆者诛殛
⑤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 ⑥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
A.①④⑥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何真年少不幸,八岁便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抚育孤儿,始终没有改嫁。 B.元末大乱,广东土匪乘势而起,为抵御土匪的骚扰,何真组织了自己的武装。 C.何真原本率部降元,后因廖永忠信中的言辞咄咄逼人,何真不得已,改向明军投降。
D.明太祖褒奖了何真,对其在动乱时节组织武装保境安民的举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8分)
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景通影,像影子一样)从。 【答案】
13.B 谕:文中为动词,告诉。
14.B ①说何真曾任官职;③说何真的外貌和爱好;④说的是廖永忠。 15.C,“何真不得已”一说误。对何真而言,只要是正统的破权即可,在这个前提下,投降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安居、安宁.(这也正是朱元璋最看重他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所以何真是—个小小使者就可以改动降表,就可以决定向谁投降。 16、当年周武王讨伐残暴,救民于水火,没有预约就前来会盟的诸侯有八百。现如今,皇上平息动乱以使天下安定,此举上应天命下顺民意,天下百姓像影子一样跟从。(关键词:暴,期,安,天命,人归)
文言文参考译文
真,姓何,是东莞员冈人,八岁亡父,母亲守节不再嫁人.何真年少时就身材魁伟,喜好书法和剑术。至正年间,岭南强盗四起,在州郡放火抢劫,何真组织起义兵保卫乡里.后来官至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中原地区元明交战,从岭南到南海都随之动荡不安,何真弃官回归乡里,他满腹感慨,心里只有老百姓.
乙未年,乡民王成、陈仲玉作乱,何真请得行省同意,组织义兵剿灭了他扪。此役,何真索自披挂上阵,耙陈仲玉活捉回来.癸卯年,海南三山的邵宗愚攻陷了广州,广州守将何深战死,邵宗愚部在城里疯狂烧杀抢掠.何真听说后,率众收复了广州,他的军队军纪严明,广州民众非常高兴。
此时,中原局势一片混乱,南北变通断绝,何真更加努力地讲练士卒,他们占据关隘,保住了一方的安宁。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水军直取广东,廖永忠到了福州了,事先派人送信给柯真说:“元朝皇帝已经丧失了驾取政权的能力,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趁势而起,有的假借元朝廷的号令指挥一方,有的干脆倚仗强大的军队,肆意妄为,他们横征暴敛,割剧称雄,百姓生灵涂炭,可以说是痛苦到了极点,如今大明皇帝受命于天,正在开创华夏大业,只有两广,遥远荒僻,从未蒙受圣明君主的教化,我奉命南征,归顺者会受到安抚,违逆者将处以极刑。怕先生您尚未省悟,先派个使者报个信,希望先生您注意。”于是从海路直取广东。三月甲戌,何真登记辖区各郡县的人口、兵马,钱粮的数目,派使者捧着降表迎接受降。
早先,在明将汤和等人平定福建的时候,何真就派使者从海路捧着降表准备向元朝廷投降,正好遇到汤和的军队,于是使者改动了降表,请求向明军投降,并且派人回去向何真汇报.此时,征南将军廖永忠派专人护送何真的使者带着降表到京城。皇上下诏褒奖他,诏书说:“天下动荡的时候,所谓的豪杰有两种人:变动乱为安定的属上等,保护百姓直到天下安定,并且知道应当归顺谁的属次一等。至于据险苟活,残害人民。死不悔改的,就不值—提了。当初,我大军兵临闽越之时,你就诚心归顺,没让我费鞍马之劳,没有流血牺牲,使民众得以安居,你真可谓是识时务者啊。”何真叩头谢恩,说:“当年周武王讨伐残暴,救民于水火,没有预约就前来会盟的诸侯有八百。现如今,皇上平息动乱以使天下安定,此举上应天命下顺民意,天下百姓如影随形。臣本蛮荒
之人。近来恰逢动乱,武聚集乡里,只为保命,并无其它意思。现在有幸生逢大明的朗乾坤,皇上的光辉无处不在;臣是再驽钝,又怎敢违背天意。”皇上说:“手握兵权而不祸害百姓的人,他的后人一定能够享受他的忠诚,朕欣赏你的忠诚,考虑到江西地邻广东,因此特授你江西行省参政一职,以表彰你扫顺的诚心,联对你的希望是:好名声,是用来承载美德的.你的好名声已经够大的了,还需努力提升品德,以利辅佐国是” 五、本大题1小题,共6分。
17、(1)晓镜但愁云鬓改, 。蓬山此去无多路, 。( 李商隐《无题》 )
(2)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3)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苏洵《六国论》)
(4)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共11分)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毕淑敏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得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做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认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树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保谦逊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今生,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10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
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长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今生,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将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类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收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拔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作者“顿生气馁”的主要原因是她对佛说的话不信任。
B.“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的原因是“我”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
C.“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的原因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绿色。 D.文末写到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是为了让别人尊 重自己。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文章开头写佛说的话是为了写下文自己的追寻做铺垫。
B.“岂不冤枉死了?”运用了疑问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语气, 引人思考。
C.文章运用“眺望高山”,“凝望绿色”,“注视人群”来分别论证本文的主题思想。
D.第⑤段“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 ……”运用了排比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20.结合文意,谈谈本文中佛语“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给你的启示? (5分) 【解析】
18、B (A项说对佛说的话不信任,不妥;C项从没见过绿色不妥;D项说为了别人尊重自己也欠妥。)
19、 B (反问。)
20、佛语告诉我要学会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事物,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幸福和快乐。 七、语言表达题,共3题。(75分)
21、2019年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举行,主讲人是“神十” 的女航天员王亚平。航天员完成了太空质量测量、太空单摆运动等实验,向青少年讲解其中的物理原理,并与地面课堂学生进行互动。全国8万多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同步收听收看太空授课。
你对航天员“太空授课”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不超过100字。(5分) 【答案】
示例:虽然航天员在太空讲解的一些知识,换一个人在地球上的课堂也能讲,但太空授课的形式,将会激起孩子们对太空以及科学探索的向往,其效果会远远超乎想象。
2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10分)
为严格贯彻市政府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请代惠达公司给下属各分公司、厂拟写一则关于召开2020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通知。要求分管安全的厂长和书记必须参加会议,会议定于12月1日在公司多功能会议室召开,为期一天。 【答案】
通 知(1分) 各分公司、各厂:(1分)
为贯彻市政府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落实我公司安全生产事宜(1分),公司决定于12月1日(1分)在公司多功能会议室(1分)召开2020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请分管安全的厂长和书记按时(1分)参加会议,会期一天。(1分)会议重要,不得缺席。(1分)
惠达总公司(1分)
2020年11月25日(1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央电视台励志挑战节目《挑战不可能》中,来自世界各国不同领域的平凡生命挑战了包括体能、技艺、脑力等各种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不可能”盛宴。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都是一样的,但一样的生命能够绽放出不一样的精彩。”
主持人的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理解。
文体不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答案示例】
这段材料的核心是:“生命都是一样的,但一样的生命能够绽放出不一样的精彩。”据此可以立意:①平凡的生命也能实现巨大的人生价值;②相信自己,绽放生命的精彩;③勇于挑战,让生命闪光;④挑战自我,生命拥有多种可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