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和古诗词诵读
知识梳理与巩固练习试题(附答案)
_______月_______日 星期_______ 姓名:_______
【字词梳理】
《沁园春·长沙》
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 挥斥方遒:意气奔放,劲头十足。 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
《红烛》
慰藉:安慰、抚慰。
《峨日朵雪峰之侧》
揳入:揳。把楔子、钉子等捶打到物体里面。这里指用力插入。 罅隙:缝隙。
《百合花》
讷讷:说话迟钝不连贯。 憨憨:傻气,难为情。
讪讪: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磕磕绊绊: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灵便;形容事情遇到困难、挫折,不称心,不顺利。
《哦,香雪》
昂首阔步:仰起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五彩缤纷:形容颜色繁多而绚丽。
喜怒哀乐:喜悦、愤怒、哀伤、快乐,泛指人的各种情绪。 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空洞。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古诗词诵读
1
《静女》
一、【文化常识积累】 1.了解《诗经》。
《秦风·无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诗经》 “六义”。
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①《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②《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③《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④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⑤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⑥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二、【理解与鉴赏】 1.解释词义。
①见:通“现”,出现。 ②爱:通“薆”,隐藏。 ③说:通“悦”,喜爱。 ④女:通“汝”,你。 ⑤匪:通“非”,不是。 ⑥姝:美丽漂亮。 ⑦城隅:城角。
⑧踟蹰: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 ⑨娈:美好。 ⑩洵:诚然。 2.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描绘了“我”见到恋人前后的
2
不同心情。
3.你如何看待小伙子对姑娘所赠的两件礼物的赞美?在小伙子心中,彤管与荑草哪个更重要?
明确:
①这是借物咏人,因人赞物。小伙子对礼物的赞美,实际上是赞美姑娘,表达的是小伙子对姑娘的真挚恋情。
②照常理,彤管应比荑草贵重,但在小伙子心中夷草更贵重,这从小伙子的赞美可以看出来。小伙子对彤管只称赞它外表色泽鲜艳,对荑草则大加赞叹“洵美且异”。“洵”即诚然、实在,“异”即特别、异常。显然他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是另有所感。荑草虽极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给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因而,它已不再是一般的荑草,而成为小伙子眼中“洵美且异”的珍品。姑娘借荑草以传情,小伙子接受赠物,也就是接受了姑娘的一片深情。可见他们彼此真诚相爱,心心相印,并且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们的爱情也会像那初生的荑草一样,在爱的雨露滋润下繁茂起来,可以想见他们的爱情将会永远甜蜜幸福。 4.概括诗歌描绘的人物形象。
明确:
①女主人公是一个活泼、调皮、大胆的女子,敢于邀请男主人公约会,又故意调皮地躲起来。 ②小伙子是一个十分憨厚、痴情的人。收到姑娘的邀请时他是多么开心得意,面对姑娘的礼物时他巧妙地运用双关语赞美礼物和姑娘。约会后还不忘夸一番姑娘和礼物。
《涉江采芙蓉》
一、【文化常识积累】 了解《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二、【理解与鉴赏】 1.解释词义
①遗:赠送。 ②以:连词,表示结果。
2.“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明确:通过兰泽、芳草、芙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夏日采莲图。
3
3.“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欢快——失望。
4.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鲜艳的荷花,气氛是这样的愉快欢乐,可接下来的两句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这里景与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明确:以乐景写哀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兰泽、芳草、芙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夏日采莲图,表现主人公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和内心的欢快之情。三四句笔锋一转,转喜为悲,用夏季美景烘托出内心的孤寂,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伤。
《虞美人》
一、【文化常识积累】 了解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原名从嘉,自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两年后去世(据说是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今存词三十余首,与其父李璟汇刻为《南唐二主词》。 二、【理解与鉴赏】 1.解释词语
①了:了结,完结。
②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③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暗指亡国。
2.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你能否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愁。 3.词人的愁从何来?
明确:亡国之痛,故园之思。
4.词人是借助了哪些事物或意象来抒发自己的这种哀愁的?
明确: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5.“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明确: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是诗人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
4
6.“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是快乐的往事。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精神层面:欢乐、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7.体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明确:以水喻愁,设问、比喻、夸张,化虚为实,化抽象无形为具体形象。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愁思之多;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写愁思之长。 8.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愁情”?
明确:虚实结合(眼前—回忆、想象)对比(现在—过去、物—人)比喻(满腔愁绪—一江春水)
《鹊桥仙》
一、【文化常识积累】 了解秦观
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人。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因政治上属于旧党,多次遭受打击,最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他长于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为“苏门四学士”。词作受苏轼影响,也受与歌女交往的生活经历影响,内容多写男女情爱,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凄迷幽婉,清丽典雅,属婉约派。 二、【理解与鉴赏】 1.解释词义。
①纤云:纤细的云彩。 ②飞星:流星。 ③银汉:银河。 ④迢迢:遥远的样子。 ⑤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⑥忍顾:怎忍回头看。 ⑦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2.词人说牛郎织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你觉得他们的“一相逢”,“胜”在哪呢?
明确:
①“纤云弄巧”,轻柔纤细的云彩,变幻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衬托了织女的美好巧慧,她似乎在为爱人的到来作着精心的准备,她沉浸在爱的甜蜜中,欢愉的心情了然可见。②“飞星传恨”,飞星可以解为流星,流星划过夜空,不时闪过长长的白亮的光芒,“传恨”,原本是流星下落的天体现象,词人赋之以情感,写出了相会的牛郎织女相思之苦,相盼之切。
③“银汉迢迢暗度”,银河之宽阔,相隔之遥远,暗衬相思之苦,相见之难。
④“金风玉露”,即秋风生起,白露为霜时节,以“金”“玉”相饰,赋寒凉季节以吉祥的喜庆,写出了情感的珍贵真挚纯洁。
5
⑤“柔情似水”,情深意重,缱绻美好。鹊桥上的相逢,我们看到的是温馨浪漫,流光溢彩,相爱的人情深意长,景美、人美、情美,成就着这个古老爱情故事的唯美,难怪秦观感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3.这首词作写于北宋年间,到现在已千年,为什么会流传这么久,仅仅是它里面有美丽的爱情吗?
明确:不是,还因为其豁达之气,“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试概括这首词的思想主旨。
明确: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上片写牛郎织女相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
第一单元巩固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 ..
B.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 ..C.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 ..
D.香雪的小木盒,因为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 ..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
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
读者前。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
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
达了心中的情感。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6
A.雪莱,法国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B.《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没有多大
关系。“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D.闻一多提出诗歌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所描绘的力的形象,可以看作是“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是新兴
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C.《百合花》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表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
D.《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之初火车的开通给边远山村带来的新鲜事。小说通过激烈的冲突和曲折
的情节,描绘了香雪等几位姑娘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折射出山村生活的新变化。
5.请从下列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个,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要求:不要出现常识性错误,字数在60字以上。(6分)
香雪(《哦,香雪》) 通讯员(《百合花》) 年轻媳妇(《百合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风颂(节选)
雪莱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当作那树丛: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韵, 甜美而带苍凉。给我你迅猛的劲头 狂暴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
请把我尘封的思想散落在宇宙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心声,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7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巴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哦,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致云雀(节选)
雪莱
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 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 我从来还没有听到过 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 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
赞婚的合唱也罢, 凯旋的欢歌也罢, 和你的乐声相比, 不过是空洞的浮夸, 人们可以觉察,其中总有着贫乏。
什么样的物象或事件, 是你欢乐乐曲的源泉? 什么田野、波涛、山峦? 什么空中陆上的形态?
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
……
我们瞻前顾后,为了 不存在的事物自扰, 我们最真挚的欢笑, 也交织着某种苦恼,
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
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 憎恨、傲慢和恐惧, 即使我们生来不会
8
抛洒任何一滴眼泪, 我也不知,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比一切欢乐的音律 更加甜蜜美妙, 比一切书中的宝库 更加丰盛富饶。
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
交给我一半,你的心 必定熟知的欢欣, 和谐、炽热的激情 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6.简述雪莱的《致云雀》和《西风颂》中“云雀”和“西风”的象征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史上一个传统观念是“最伤悲的歌是最美妙的歌”,而雪莱在《致云雀》中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原诗回答。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雪莱观点的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郭沫若说雪莱是“自然的宠子,泛神论的信者,
思想的健儿”。请在《致云雀》和《西风颂》(节
思想”。(4分)
选)中任选一首,结合具体诗歌内容,谈谈雪莱在诗歌中所透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参考答案】
1.D【解析】原文为:“香雪的小木盒,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因为”表因果关系,“尽管”表转折关系。根据文意,此处应用“尽管”。
2.C【解析】全诗采用的是直接抒情,并非间接抒情。 3.A【解析】雪莱,英国诗人。
4.D【解析】小说的基调是明净、清新、委婉动人。作品没有着笔于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也未设置激烈的矛盾冲突,更无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它只是捕捉住瞬间,撷取几个小小的生活场景,将艺术描写聚焦在人物身上。细致入微地描绘她们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由此折射出生活的新旧嬗替。
5.【答案】①如:我更喜欢香雪。香雪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着,渴求知识,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与其他姑娘们一样,对山外世界的装扮的关注,对美的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成为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
②如:我更喜欢通讯员。由于“我”是个女同志,通讯员始终走在我的前面,刻意与我保持距离。当我跟他说话,问起娶媳妇与否的时候,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当我要走的时候,他却“摘了帽子,偷偷地用毛巾擦汗”。展现了纯洁、质朴、羞涩、腼腆的
小通讯员的形象;在返回部队时怕“我”
这样的伤员饿着,他主动留下两个攒了很久的馒头。在物质短缺的年代,他省下口粮给“我”,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远超馒头本身的价值;不仅如此,小通讯员在枪筒里稀疏地插着几个枯枝,展现了严峻冷酷的战争年代中没有泯灭的生活情趣和对生命的热爱。
③如:我更喜欢年轻媳妇。在包扎所棉被不足,需要向老百姓借的时候,年轻媳妇主动将自己唯一的嫁妆—— 一条枣红底洒满百合花的假洋缎被面主动捐献出来,在物质极度困乏的年代,更可以看出她的真诚善良、无私奉献;当初还羞于为伤员擦身的年轻媳妇,当通讯员身负重伤被抬回时,她不再羞涩而是主动为通讯员擦洗身体,可以看出人性的纯美、亲人般的温情。
6.“云雀”是欢乐、光明、爱、美丽的象征,也是诗人理想自我形象的象征。“西风”象征推翻暴政的
者)。
力量(或
7.原诗: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雪莱认为:①谱曲者多为不存在的事物自忧、苦恼,本身不具有不凡的品质,而难以接近云雀那种极乐音流;②只有甜美欢快的思绪才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使得歌声更甜蜜美妙、丰盛富饶;③只有饱含“和谐、炽热的激情”的歌声才更能令人倾心,最欢乐的歌才是最美的歌。从雪莱的《致云雀》中看到的是最为纯粹的欢乐。
8.《致云雀》中的
思想:“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的空洞浮夸、略带贫乏,是诗人对传统
婚姻制度对人的压迫和凯歌背后所折射的战争和暴力的讽刺;而无与伦比的云雀之歌欢乐纯净,是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云雀的鄙弃尘土、振翅高歌体现着诗人的挣脱束缚、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
《西风颂》中的
态度。
思想:“秋天”“枯叶”“灰烬”并没有浇灭诗人的内心之火,希望的“炉火”
10
诞生其间;这时的西风代表着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绝对力量;忧伤死寂的悲秋世界反衬了诗人愈挫愈勇,
不息、斗争不止的顽强精神。最后的反问更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坚持正义的乐观精神。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