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猫》导学案
16 猫
学习目标
1.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做摘录的习惯。
2.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重点)
3.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难点)
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1.了解作者
郑振铎(1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
第 2 页
第 3 页
妄下断语: 。 4.默读课文,根据以下习题做好圈点勾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维码《猫》 文章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 划分文章结构。
三部分,一(1至2段)二(3至14段)三(15至34段)
3.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三只猫,第三只
4.圈点勾画并总结作者所养的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
第一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性情 很活泼,“在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过来又扑过去” 第二只猫 从舅舅家要来的 更有趣,更活泼。 第三只猫 流浪猫 不活泼,忧郁,“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毛色花白,不好看。“钻到火炉底下,毛被烧脱更觉难看了” 浑身黄色 很受家人的宠爱。 不为大家所喜爱,若有若无。 冤死 丢失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家中地位 很受喜爱。 结局 病死 课文朗读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
合作探究
一、品味语句,体会情感。
第 4 页
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又活灵活现的猫跃然 纸上。“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 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用心体会,细读文章,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朗读并勾画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按句式说话:“读 ,我体味到 。 ”
(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 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2.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棍打死它,它是被我打上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弥补的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突出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自责与懊悔.表达
第 5 页
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结构上收束全文与前文照应。
二、写法探究。
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形成对比,凸显主题
二维码 对比手法的作用 2、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三只猫的命运的?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例: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三、主题探究。
(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讨)
(1)对于挥舞大棒、妄下断语的我 (2)对于第三只“可怜的猫” (3)对于第二只猫
(4)对于隔壁周家的丫头
(5)对于那个捉走第二只猫的过路人……
课堂小结
第一只猫:生命的新鲜与块乐 忧郁酸辛(略)
猫 第二只猫:提心吊胆 怅然 愤恨(较详) 第三只猫:若有若无 怒气冲天 刺我良心的针(详)
第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