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腾讯与360

来源:欧得旅游网
腾讯360之争,谁是最终利益攫取者?

腾讯与360之争,硝烟未散,暗潮汹涌。

近十年,中国互联网产业迅速繁荣发展,不少民族互联网企业快速成长为各个领域的龙头老大、航空母舰。但是,年轻的民族互联网企业,同样面临少年维特“成长的烦恼”。或许是太过年轻、太过冲动,腾讯与360的恶语相向、血肉相搏,充分暴露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不成熟、不理性,责任和担当的缺失。

腾讯与360,两强争利,后果是什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2010年3月5日19时52分58秒,腾讯QQ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1亿;截至2010年5月底,360免费杀毒的市场覆盖率超过51%,用户总数突破2亿。1亿人同时在线即时通讯,1亿人同时在线网络游戏,2亿人同时在线网络杀毒,这已不再仅仅是一种文娱服务,而是一种社会责任。

腾讯与360争斗,是对用户利益的绑架,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那些忠实的用户。一夜之间,常年QQ联系的朋友联系不上了,多年使用的360安全卫士不见了,淘宝用户QQ商业联系中断了,用户社会交往受限,用户电脑不再设防,用户经济利益受损。截止11月4日19时,近150万人参与的新浪调查显示,79.1%的网友认为腾讯与360之间的纠纷是“两家公司为自家利益,不考虑用户权益”;如果在360与QQ之间必须卸载一个,57.5%表示卸载QQ,23.3%表示卸载360。

当今中国,腾讯相当于网络世界的电信,360相当于网络世界的疾控中心。腾讯与360甚至罔顾用户利益停止网络服务,危害不亚于现实世界中断电信服务、关闭疾控中心,对中国经济运行、社会交往、国家安全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每一个大型互联网企业都会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力,每天影响着成千上万的人。影响越大,责任越大,担当越多。现有,不少互联网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有的炮制虚假新闻,有的制造炒作事件,有的侵犯用户隐私,有的传播低俗信息,有的宣扬暴力色情,有的热衷人肉搜索,有的肆意盗版侵权,有的挟持无辜网民„„他们陷入了逐利的误区,不断突破道德底线,甚至不惜违法犯罪,完全忘记了肩负的社会责任和道义担当。 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互联网企业肩负的责任着尤为重大。年轻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承载着庞大的用户服务,维系着经济社会运行,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中流砥柱。日益成长壮大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不仅要计算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更要计算肩上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腾讯与360,两败俱伤,意味着什么?门户大开,领土丧失。据权威人士透露,腾讯与360之争,致使腾讯丧失近四分之一用户,360丧失近四分之一用户(周鸿祎承认是20%)。根据百

度11月4日实时热点排行,“MSN注册”搜索量超过5万次,相比3日暴涨2159%,杀毒软件搜索量暴涨1601%。如果双方不及早清醒,不及早补救,下一步流失的用户将更多,只能是自食恶果。

当今中国,虎狼之师,觊觎华夏。即时通讯、搜索引擎、门户网站、门户网站、社交网站、杀毒软件,可以说是今天互联网领地的六大制高点,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全球来看,六大制高点都被美国等的互联网巨头所占领。他们早已是狼子野心,凭借强大技术和资源优势,全球攻城略地,窥伺中国互联网市场,妄图主导甚至控制中国互联网。

腾讯与360,是中国即时通讯、杀毒软件领域的龙头老大,具有无可撼动的行业地位。同时,他们也是中国外拒微软MSN、卡巴斯基入侵的国之重器。腾讯与360罔顾民族和国家的道义担当,鹬蚌相争的结果,只能是渔翁得利。腾讯与360恶斗之后,有网民保留360而改用MSN,有网民保留QQ改用卡巴斯基,有网民两个都卸载改用MSN和卡巴斯基。如今MSN注册已成流行。就连360所有员工都全部卸载QQ,改用MSN即时聊天。

当初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并不是因为其宣称的所谓原因,而是因为市场竞争落败,暂时退出中国市场休养生息,并把香港作为桥头堡,伺机再次进入中国。至今,中国还没有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能够国际互联网巨头匹敌的企业。腾讯与360,两强相争,两败俱伤,而且是伤得竟然是如此惨烈,这是始料不及的。如今,中国的即时通讯、杀毒软件领域已是门户大开,MSN、卡巴斯基开始长驱直入,大有直捣黄龙之势,直至控制中国互联网的命脉。中国网络空间的大好河山、神圣主权,就这样在两个黄毛小子的交恶中一片一片沦丧。

如果真的不幸言中,中国网络空间领土被美国等互联网发达国家占领,那么拥有“关闭互联网”权力的美国总统,将随时可能关闭中国的互联网。这将是多么可怕的一幕场景!

腾讯与360,还只是中国民族互联网企业的新军,年轻气盛、意气用事,念其初犯,尚可原谅。但如果他们不好好汲取这次恶斗血拼事件的教训,继续一意孤行,那就是绝对不可原谅的,对不起用户、对不起民族、对不起国家。

3Q之争:没有原罪 却在积累罪孽

360和腾讯之争,这场发生在互联网领域的有中国特色的恶性竞争,已经步入了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之道。政府部门的介入,或者更准确地说,在行政干预之下,这两家市场化的公司之间你死我活的搏杀,在白热化之际突然被叫停。腾讯恢复了QQ和360在用户桌面的兼容以及QQWeb,360开始召回激怒腾讯的扣扣保镖。互联网“恢复了平静”。 硝烟尚未散去,和平已不可期

2010年11月8日,在北京盘古酒店,腾讯CEO马化腾现身接受媒体的采访称,他称:

过去一周是“惊心动魄的一周”,腾讯的行动是“迫不得已”,腾讯向用户沟通传递信息有不完善的地方,也伤害了用户的感情。“我在此向每一位用户表示歉意”。就在这天下午,新浪网总编辑陈彤通过微博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可靠消息刚刚透露:某超级互联网巨头,将很快宣布参战,加入同盟国联盟。如果这样,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已经卷入了互联网一战。”此消息随后引起各方猜测。晚上,有媒体引用“知情人士”消息称:“阿里巴巴集团将宣布终止和奇虎360的广告合作,此举将令奇虎360损失约5000万元左右广告收入。”但随后阿里巴巴副总裁王帅对媒体表示:“我们关注360与腾讯事件的事态发展,但对此消息不作评论。” 而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负责运营微软在中国的网络服务业务的上海M SN网络通信技术公司将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与新浪建立新的合作关系。此前有媒体也透露:“新浪与微软M SN的合作之前就已展开,由新浪和微软美国总部高层达成,而之所以于近日宣布也是为了抢夺„3Q大战‟中腾讯失去的市场份额。”

悬念高企,云谲波诡,预示着这场并未见分晓的争斗将重燃战火或者由明争转为暗斗。

最新消息显示,传监管机构的部分专家在非正式征询业界意见,探讨分拆腾讯的可能性。一个被提及的方案是,将腾讯分拆为腾讯网和QQ两部分,前者专注于网络内容,后者专注于即时通讯。11月8日下午,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紧急约见了上周五提交针对腾讯公司的《反垄断调查申请书》的律师。

11月9日,金山、搜狗、傲游、可牛、百度五家互联网企业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称“360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安全谎言”,表示将不兼容360系列软件。不惜选择最惨烈的方式,即便玉石俱焚也要与360战斗到底,绝不妥协。腾讯继续在势力范围内给用户和对手设置障碍。有用户发现,通过360安全浏览器无法打开QQ邮箱。双方头头嘴上的争拗还在继续,周鸿祎称腾讯应当对这一恶性事件承担七成责任。而马化腾则认为,腾讯是被360设局陷害。并一语双关地警告现在和潜在的对手:“不要再打我们的主意。最好离我们远点。” 公众利益成为筹码

360与腾讯这场混战,是中国IT和互联网行业长期以来低水平不正当竞争的一次充分暴露。在争斗过程中,奋不顾身加入参与群殴者有之。乘火打劫者有之。作壁上观等着坐收渔利者有之,纵观整个过程,可以发现,腾讯激起众怒的绑架劫持用户的举动,并非一时冲动,而是这类网站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的行径。

尤为恶劣的是,争斗双方以用户电脑桌面为战场,将公众利益作为制胜的筹码,手段之下流,行径之卑鄙,被认为是世界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仅见,严重地损失了用户权益。腾讯逼迫用户在360和QQ之间二选一的行为,甚至连其高管也借亲友之口表示愤怒。而在被行政叫停后,广大消费者权益受到的损害,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应代表公众利益的行政部门似乎

只忙着劝架,还顾不上受损的千百万用户。

腾讯与360的争斗,表面上双方打着保护用户隐私维护用户权益的幌子,事实上,双方均是通过引诱和胁迫用户的不正当手段在争夺市场,这次争斗的深层次的原因是监管缺失导致企业商业道德沦丧,直接伤害了终端用户的基本权益,把互联网行业的竞争降低到了一个最低水平,凸显了互联网用户的弱势。

无辜沦为两家公司不正当竞争受害者的广大用户,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乃是规范市场,将竞争导入良性轨道的关键问题。从法律和行政执法角度而言,作为普通用户,无论是免费用户还是交费用户,都可以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或者向法院起诉,要求认定软件许可协议中的相关条款中,凡属于免除软件供应商责任、加重用户责任并排除用户主要权利的霸王条款,都应确认无效,并对损失予以赔偿。因为涉嫌垄断、不正当竞争,且牵涉到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用户也可以要求反垄断执法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门予以处罚和处理。

然而,面对现实可知,消费者总处于弱势,用户总是刀俎间鱼肉,乃是仅仅依靠法律条文无法改变的现状。据报道,宁波一位购买了腾讯服务的VIP用户,在所在地法院起诉腾讯侵权,索赔1元,就被法院以“对该案无管辖权”为由不予立案。而天津、西安、扬州等地用户起诉腾讯虽已立案,但审理结果还需拭目以待。有用户在微博发起的QQ付费用户万人签名起诉腾讯的活动,也并未引起足够的反响和重视。

因此,正如法律和互联网专家所指出的,保护消费者权益才是政府应当做的事,不应当仅仅止步于叫停双方的恶斗。行政权力从来不是化解市场竞争的手段,更不是治愈恶性商业争斗病症的万应灵药。政府应当责无旁贷地尽快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和消费者保护的法规,并且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追究双方损害用户利益的责任,并让施害方履行赔偿责任。 阳光财富行业正在积累罪孽

探讨中国互联网长期处于低水平竞争的原因,有论者指出,从360和腾讯之争,反观中国互联网管理的现状,法律无保障和程序无正义是行业混乱无序、竞争不择手段的根本原因。由此衍生出来的行业协会不作为、无权威,不能保持客观中立立场,反而加入团战成为逐利中的一员,正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只有丛林法则,几无文明规范的表征。而政府监管偏重于内容,轻视技术创新,忽略规范和建立市场规则,则更是助长了这种恶劣的风气。

放眼国际,以开放、自由、包容、分享的原则为基础,不断地技术创新才是互联网持续发展和创造巨大价值的原动力。但显然这一原则和动力已经在中国互联网失效失灵。

腾讯身为世界上第三大互联网公司,封闭、控制、排他,独占才是其本质特征,其赖以成功的是中国海量的人口,以及一款技术含量有限但粘性很强的即时通讯软件QQ。而其凭借自

己资金实力和市场份额,滥用市场权力,在技术上通过抄袭、模仿、复制、鲸吞、封堵扼杀创新和竞争对手的行径,早已恶名昭著。360则长于揣摩用户心理,迎合用户喜好,利用信息不对称及用户对技术知识的缺乏,以及监管和检测机制的缺位,以华而不实的概念混迹于世,以挑战业界四处树敌的方式攫取利益。

仔细打量,这两家所谓的高科技公司商业和赢利模式的共通之处,其实与中国的各行各业别无二致,都是在攫取和吞噬中国的人口红利。不同之处则是,历来被认为属于阳光财富,没有“原罪”公司首脑,正在通过不断的作恶,积累着污垢和罪孽。

腾讯强令卸载360涉嫌侵犯用户权益

用腾讯做出最艰难决定的话说:\"如果QQ用户不把电脑客户端常用的360安全杀毒软件卸载,QQ用户就被\"停运\"。

2010年11月1日到11月7日,浩浩荡荡的\"3Q之争\",堪称互联网史上的史无前例的\"狗血事件\"。腾讯接二连三给QQ用户的致歉信中,他们那句\"我们做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不仅仅成了网络流行语,更成了腾讯要挟自己的QQ用户在QQ与360软件中\"二选一\"证据。

用腾讯做出最艰难决定的话说:\"如果QQ用户不把电脑客户端常用的360安全杀

毒软件卸载,QQ用户就被\"停运\"。

要知道腾讯公司这种要挟客户\"二选一\"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消费者保护权益,并且腾讯的\"二选一\"波及的不仅仅是腾讯6亿用户的即时通讯服务,也波及到6亿QQ用户自己即时通讯的安危和利益,腾讯QQ时不时给QQ用户发的致歉信,以及弹出来的关于360软件破坏QQ正常运行的公告,已经严重干扰了QQ用户。

在过去的一周里腾讯的QQ用户可谓\"人心惶惶、惊慌失措\",不仅仅被\"3Q\"之争搅和的不得安宁,更是对腾讯要挟QQ用户卸载360软件一事感到无比的愤慨。因为当今QQ使用人群非常广泛,QQ早已经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一种大众社会公共服务的消费品。 腾讯与QQ用户之间存在用户协议,只要用户没有实施违反用户协议内容的行为,腾讯应当保证用户对软件的正常使用,而目前对于360用户停止提供QQ的即时通讯服务显然依据不足。

大家可以认真的研读一下2010版QQSP2项下的用户协议后发现,第一、360的任何一项软件尚没有生效判决或权威部门将其认定为是恶意或外挂软件,第二、用户使用360软件行为,同样不成为QQ可以单方终止协议的条件。由此而言,腾讯的单方终止QQ服务的行为,只能是一种违约行为。

现在腾讯利用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把\"二选一\"强加给了普通的电脑用户,把自己跟360软件公司的战争,把自己对360软件公司的不满发泄到6亿QQ用户之上,腾讯这次强令客户卸载360软件的做法已经触犯了消费者保护权益。

并且,腾讯在过去一周与360之间的恶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霸道蛮横、刁蛮、霸道,以及霸占互联网的狼子野心,就他那个QQ医生,QQ杀毒软件明摆着抄袭360,要致创业公司360于死地不说,当360查出他用QQ客户扫描器偷窥隐私,他立马诬陷360推广黄色网站,他更是联合百度,金山,遨游,可牛搞互联网联盟公约一起抵制360,这在互联网史上前所未见。

在腾讯盗版抄袭他人公司作品搞QQ附加收费剥皮客户,不让竞争对手活命的背后,是他的霸道与蛮横,腾讯以艰难决定给6亿QQ用户的\"二选一\"要挟性的背后,是他的仗势欺人,腾讯为了打击360可以堂而皇之的不顾6亿QQ用户的个人感受与安危,来要挟QQ用户卸除360,他希特勒般的霸权主义,不仅违反了互联网开放的底线,更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