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来源:欧得旅游网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弓仙、设问、反问、反复、对比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四、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五、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六、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七、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 由近到远) 八、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弓仙 九、引号的作用: 1、 表示引用的部分、 2、 表小特定称谓、 3、 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 表示否定、 5、 表示讽刺 6、 表小话语的引用、 十、破折号用法: 1、 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2、 表示话题的转变。 3、 表小意思的递进。 4、 表小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5、 表示话语的中断。 6、 表示声音的延长。 7、 表小引出下文。 8、 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 卜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余;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 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十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 +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 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 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

8、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十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 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 ,与事实不 符。 十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十五、段意的归纳的方法

1 .记叙文:回答活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文:回答活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十六、记叙顺序的作用 1、 顺叙

通过事情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和按照认识的发展来叙述 2、 倒叙

内容集中,对比鲜明,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 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半板和结构的单调。 3、 插叙

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更充实、周密,中心鲜明。回 答句式:插叙了内容,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 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 十七、某段起什么作用: (1) 开头,作用:

A、 引起下文

B、 点明所要描写的对象 C、 照应文章标题

D、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 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 此段在文中,作用:

A、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 结尾,作用: A、 总结全文

B、 揭示文章主旨 C、 照应前文 D、 照应题目

E、 引人深思 十八、段内划分层次的方法 1. 按递进关系分层

递进关系分层是按故事先后顺序叙述出来的。后一层意思总比前一层意思推进 一步,层层递进地叙述事情的主要内容。 段里前后层次之间不能颠倒,要有一定 的顺序。

2. 按总分关系分层 一段话中的总述,中心句往往是标志。中心句在段的开头,乂称“总起句” , 它对全段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围绕总起句,展开叙述的部分,乂叫分 述句。这种结构的段落,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先总后分,就是先总述,后分述。

(2) 先分后总,就是先写分述内容,再写总结句进行概括。 (3) 先总后分再总,就是先总起全段的内容,再围绕总起句分述,最后再用一 句话小结全文的主要意思。 3. 按并列关系分层

在一段话中,有时按照段的中心意思,从几个方面展开叙述,每个方面没有主 次之分,而是分类排列写出来。这就是并列关系。 4. 按因果关系分层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起因和结果。按照起因、结果构成的段式,就是因果分层关 系。这里有两种情况:

(1) 一种情况是先写原因,后写结果。 (2) 一种情况是先写结果,后写原因。

段式的构成是多种多样的,只有认真阅读,深入分析,才能正确划分层次。 十九、划分段落的方法

划分段落要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要通读全文,了解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第二步,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哪几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合并起 来表达同一个内容。

第三步,划分段落以后,还要检查是否划分得正确。

具体的方法有:

1、 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作者为了写的活楚、明白,总要交代起因、经过和结果。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就是从文章中找出哪儿是起因,哪儿是经过,哪儿是结 果,并把每一部分划分一个意义段。 2、 按事物的几方面分段。 有的文章为了写同一事物,往往用了好些材料,从几个方面表现它的中心。这 样就可以按照所述的几方面来分段。 在分段以后,可以把内容相同的方面划分为 一段。 3、 按时间顺序分段。 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的。 在叙述内容时,往往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 的词语或句子,找出这些语句,就可以划分段落。 4、 按照地点变换分段。 有的文章,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故事的地点发生了变化。这时,我们就按照 地点变换给文章分段。访问记、参观记和游记,多用这种分段的方法。 5、 按照总分结构分段。 有的文章,在开头先总的概括介绍一下要写的内容, 然后再一一叙述事情,这 就是总起分述的文章,我们可以按照总分结构的方法分 段。 6、 按照气候变化来分段(暴雨倾盆、雨后天晴) 7、 按照人物活动来分段(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二十、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 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 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 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 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5. 内容借助法。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

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结了

6.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8、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9、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10、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