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醉翁亭记的总复习

醉翁亭记的总复习

来源:欧得旅游网
《醉翁亭记》总复习

一、基本知识 (一)文学常识

作者 ,字 ,号 ,晚年号 ,谥号 , 著名 。 之一。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他继承了韩愈“ ”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有 。 (二)文言词语 1.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水位落下,石头显露出来。形容真相大白。

【觥(gōng)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2.常规词语

[环] [尤] [蔚然] [深秀] [回] [翼然] [临] [开]

[辄(zhé)] [意] [寓] [霏(fēi)] [归] [晦] [芳] [发] [时] [负] [伛(yǔ)偻(lǚ)] [洌] [肴(yáo)[蔌(sù)] [杂然] [陈] [丝竹] [弈] [酣] [颓然] [已而] [阴翳] [述] 3、翻译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10)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阅读探究

1.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答: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 2.第一段的写景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3.第一段文字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常用意思是什么? 答: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引出下文。

5.第一段写了哪两个主要内容?答:(1)醉翁亭的自然环境;(2)命名缘由。 6.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8.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什么?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写山和泉有什么作用?答:由山引出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作了自然的铺垫。 10.说太守而不称名,为什么?答:为文末埋下伏笔。

11.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答: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12.以简短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答: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 13.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答: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14. 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答:抓住了不同时令景物的各自特点。 15.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分——总。先写山间之景,再写景中之乐,强调了“乐亦无穷”。

16.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 17.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答: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18.第三段分几层?分别用三字概括层意。哪一层是核心?

四层:(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 19.“伛偻提携”指什么?是什么修辞方法?答:老人、小孩。借代。 20.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原因是什么? 答:生活安定富足,怡然自乐。

21.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是什么? 答:临溪而渔;酿泉为酒;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2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3.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答: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24.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山间野味,取之于当地。揭示宴酣之乐采自山水之乐。 25. 醉和乐有什么关系?

答:醉乐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26.第四段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答:太守与宾客日暮醉归,归结全文主旨。

27.“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照应上文什么内容? 答:暮而归。

28.作者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

答: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乐,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 29.太守所醉、所乐的是什么?

答:太守被贬,但仍励精图治,政绩卓越,使得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因此太守“醉”于其中,也乐在其中。

30.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什么? 答:醉能同其乐。

31.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答: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平安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 32.“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

答:(1)寄情山水之乐;(2)政绩卓著之乐;(3)与民同乐之乐。 33.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悠然自得的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 三、拓展延伸

34.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3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的为官原则,请联系本文,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答:我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像欧阳修那样,把百姓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这样才能赢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巩固我党作为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执政地位。郑培民同志就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 36.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

答: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修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阔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