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王新华 审核:王新华
三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自主学习】
一、 学习目标
1、概述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 重点难点
1、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认识思想、理论、三个代表的时代特点及一脉相传的马克思主义
三、 学法指导
1、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理论开始形成和最终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 3、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四、要点透析
发展主要内容 历程 精髓 1、背景:结束之初,“左”的思想并未根本改变; 指导意义: 核心 作用、评价 2、思想:①结束后,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思想 ①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酝酿 ②发表《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实事大精神支柱。 求是 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③是指导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 讲话,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转折——理论开始逐步形成。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进初步 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形成 2、思想:①十二大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什决了理论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②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1、背景:国际:20C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成熟 并形成 2、思想:①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标志着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②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强。国内: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新时期; 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 ④是指引中国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体系 标,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③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理论”这个概念,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章。 【宏观线索把握】
1、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作用
三位伟人 孙中山 三次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思想 理论 三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和中华成立 新中国成立和建立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中国进行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2)、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思想。 (3)、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理论。
2、三大理论探索民族发展之路的模式
孙中山:走欧美式资本主义道路
:从走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从国情出发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 启示:从国情出发,走本国特色;理论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完善;
3、两大理论形成的共同因素:
(1)、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进行创新; (2)、总结中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3)、吸取外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4)、中国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五、 预习思考
1、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④完成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1978年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运动,这里的是指(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 C.使全党认识到“”是错误的 D.打破了和教条主义束缚
3、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党历史上把“思想,实事求是”确定为会议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五大
4、《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没社会主义 D.什么是“”
5、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发表了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但其内容不包括( )
A.正确、客观地评价思想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D.判断实践的标准
三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课堂检测】
1、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A.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2、“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
①提出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下列关于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进党章 B.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D.“南方谈话”标志着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4、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黑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怎样的思想精髓?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祖国统一 D.思想,实事求是
5、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能够支撑这个观点的材料是( )
①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③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④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三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当堂训练】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是( ) A、《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B、中国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D、十五大上首次使用“理论”概念
2 、1992年南方谈话的重要理论成果包括( )
①回答了要不要进行改革开放的问题 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④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中国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改革目标是( ) A、达到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巩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4、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南方谈话 ③十四大 ④“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理论被写章,成为中国党的行动指南是在( )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1992年十四大上 C、1997年十五大— D、2002年十六大上 6、思想与理论一脉相承的活的灵魂是( ) A、思想 B.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 D.艰苦奋斗 7、下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B、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C、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D、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8、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成果包括( ) ①三民主义 ②思想 ③理论 ④“三个代表”思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互动探究一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产生了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资料,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1)根据图片资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为三幅图撰写一个解说词(应包含时间、事件、影响等)。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互动探究二
材料一:
最早提出和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1979年,他在讲话中指出:“过去搞民主,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江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丁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主要是……以上十条,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理论)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形成的过程如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精髓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和内在联系。
三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课后拓展】一 选择题:
1、在1978年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运动,这里的是指(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 C.使全党认识到“”是错误的 D.打破了和教条主义束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这次大会上重新确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 3、最能体现中国党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是( ) A 、构想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之所以说新时期党的基础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的,主要这次会议提出了( )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理论 ②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 ④实行改革开放的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5、下列属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有( )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④“”的构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错误的是( ) A.其核心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C.是我国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D.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
课后拓展二 非选择题:
归类整理
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你帮助整理关于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1978年5月 1978年12月 1987年10月 1992年初
(3)论证说明
南巡讲话 十一届三中全会 ③ 形成了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标志着理论的确立。 ④ 事件 ① 意义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
1980年8月,同志会见意大利记
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对做了如
运用史料论证自己的观点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上面两则史料你认为最能说明什么理论的什么特点?请说明你的依据。
三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预习思】 1-5 :A D B C A 【课堂检测答案】 1-5: A B C D B 【当堂训练答案】1、B 2、C 3、B 4、B 5、C 6、B 7、A 8、B 探究一:
⑴图一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总统,宣告中华成立。
图二:1928年春,朱德等率南昌的部分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到达井冈山,同领导的工农
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根据地。
图三: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形成了以他为核心
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⑵ 孙中山总结了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下评价:“尽管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实现了第1次国共合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探究二:
(1)a历史背景:总结中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决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前提;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组织保障;国内外政治形势严峻。
b形成过程: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三大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1992年春,发表“南方谈话”,标志着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十四大高度评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在十五大上,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理论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国家统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d思想、实事求是是理论的精髓。
(2)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中国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三个代表”是统—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没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课后拓展答案】一、选择题: 1-6:D C B B A A
二、非选择题:(1)①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分)②重新确立了中国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标志着理论的初步形成。(1分)③十三大(1分) ④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发展生产力,是理论的深化与发展。(1分)
(2)特点:实事求是是理论的基本特点。(1分)
依据:《双猫图》反映了坚持以实践效果来评价历史的特点,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对的评价客观公正,既不回避错误又不抹煞功绩,也同样反映了实事求是的原则。(3分)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