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注加理解——语文课堂的诗意状态

关注加理解——语文课堂的诗意状态

来源:欧得旅游网
关注加理解——语文课堂的诗意状态

当阳市北门小学 罗华芸

去年十一月十七日至二十四日,我校举行了一学期一次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新教师为我们展示了十节精彩纷呈的课,我着重聆听了七节语文课,在听和教中比较并反思,深受启发。

一、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尽量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这次公开课中,执教《穷人》这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写桑娜内心活动以及她和渔夫对话的部分,当学生评价朗读时,许多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大家的观点精彩纷呈,理由充分且情感真挚。老师后来讲述,她在预设这一环节时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学生乐意参与进来,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独特的看法。尽管是始料不及的,课堂时间又有限,但老师一点都没慌,抓住这个契机,只要学生的观点是说得通的,教师都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不同读法,最后又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有个性体验地读,学生兴趣盎然,突破了本课体会人物内心这一难点。

在教《珍珠鸟》一课时,老师点拨:最令人感动的语句其实都定格在一幅画里,请同学们为书中这幅图取一个名字,学生说了“美好的境界”“友谊长存”“信赖”等等,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举手,可这一内容是文本重点,不能让大多数学生囫囵吞枣地听一下,老师马上降低难度,鼓励没发言的同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说得不够精彩老师也及时表扬,为的是让更多不敢发言的同学大胆表达,课堂上有沉默,有等待,结果有些同学说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更为精彩。如“有一种美好叫信任”“信赖是幸福的源泉”等,我们不禁为这位教师关注、尊重、期待学生,善于呵护学生的创新灵性的言行而喝彩。

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为其营造自由探索的空间。

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动去合作,自己获取?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为其提供机会。记得一位教师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文章中作者失去父亲的悲痛之情令人动容,作者痛恨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也让读者共鸣,此时教师让学生质疑,一名学生问:“作者当年只是

一名中学生,如今他已长大成人,我很想知道他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这一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问到同学们心底里去了,大家多么想知道雷利的前途命运。当老师告诉大家:他在父亲牺牲后,努力学习,以父亲为榜样,现在任国家联合会情报员时,大家都露出敬佩的眼神。这一问一答,比任何讲解的效果都显著。

三、关注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率。

在执教《珍珠鸟》时,教师有几处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心灵上产生共鸣。第一处是开课时,老师出示了一幅珍珠鸟的图片,图中珍珠鸟真是惹人怜爱,老师说,今天我们要结识一位动物朋友,它非常漂亮,我们一看就会喜欢它,请同学们热情地向它打招呼。这一环看似简单,其实效果不一般,学生从心理上与文本亲近了,产生了想了解这位漂亮朋友的强烈愿望。第二处,当学生已认识到珍珠鸟是多么喜欢它的主人,甚至蹲在主人肩上睡着了时,教师问: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幅画面呀,你们知道是什么创造了这一奇迹吗?请读第8、9、10段,不过,大家要把自己当作珍珠鸟,用第一人称来读。呀,学生一开口,感觉就出来了,“起先,我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后来,我围着主人的笔尖转圈圈,主人继续写他的文章。”,“有时,我跳到主人的茶杯上,喝他的茶,他也不责骂我。” „„主人对珍珠鸟的悉心照料,关心呵护之情溢于言表,不用老师字斟句酌,自然而然就体会到了文本中的情感。

四、关注语文学习的社会性,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和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应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学生头脑中已储备的与学习新知有关的材料充分地挖掘出来。例如,教学《幸福是什么》,教师让学生事前调查自己觉得幸福是什么?家人觉得幸福是什么?学生有了这些思想准备,就自然会对课文中三个小孩觉得幸福是什么充满好奇,学习兴趣更浓厚。

教材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最终应让学生联系生活去感悟,这样不仅有读透文本的实用价值,也有指导生活的实际意义,更为单元作文寻找到了素材,数管其下。在执教《珍珠鸟》这一课时,当学生理解文本后,教师感觉大家对“信赖,往往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感到认同,同时又充满疑惑,是不是只有文中作者碰巧遇到了这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呢?教师抓住大家渴望的眼神,把知识拓展到文本外,展示了课外收集到的因为信赖而产生的动人画面,有小鸟

在小羊背上休憩的画面,有海鸥和海边的人们和睦相处的画面,有小女孩与大象为友,大象用鼻子驮着小女孩玩耍的画面,有长颈鹿和驼鸟相依相伴的画面„„如果我在执教《钓鱼的启示》一课时,能在学生用心读透文本之后,让学生走出文本,找找生活中像父亲这样讲诚信的故事,讲一讲,效果会远远超出教师反复指导学生体会文中富有哲理的话的效果,学生习作的素材也能信手拈来。

五、 关注全体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当学生觉得困难重重时,我们要善于给学生递上梯子,消除畏难情绪,给学生攀登的信心。如在教学《风筝》一课时,老师让学生谈谈风筝丢了后,孩子们找风筝的心情,学生总是在“伤心”、“难过”这些感受中徘徊,教师灵机一动,让同学们来一个收集表示心情的词语大赛,这时气氛又热烈起来,大家又挖掘出好多词语,如:垂头丧气、灰心、失望、失落、六神无主、扫兴、郁闷、沮丧等。

课堂不只是老师的,也不只是优等生的,教师应关注学生差异,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让学生觉得他讲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在《风筝》一课的教学中,老师问:假如你是风筝,你飞这么高,看见蓝天、白云,你会说些什么?这是一个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问题,有的学生很容易就说了一大串动听的话,大多数同学只能说出平凡的语言,可这些平凡的话代表了孩子们的心声,老师并没有因为赞扬了动听的回答,就忽视对广大普通学生的鼓励,有一名学生很不流利地回答:“我想对蓝天说‘你好吗?’,对白云说‘你好吗?’”老师知道他是基础差的学生,平时上课很少发言,这时的表现是多么难得,所以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我想,其他类似的学生也有了想说一说的冲动。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展示教师教育智慧,增进师生的情感沟通,将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参与、情感交融、共同成长的高效课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