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1917年2 月,陈独秀发表《 》,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并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 ”。
2、鲁迅的小说集《 》和《 》被视为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3、鲁迅小说的两大情节结构模式是 和 。 4、小说《两个家庭》的作者是 。 5、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原则是 。
6、郭沫若诗集中被誉为中国现代新诗奠基之作的是《 》。 7、新月派明确提出以“ ”和“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8、诗集《昨日之歌》的作者是 。 9、冰心的小诗集有《 》、《 》。 10、 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 11、冰心1926年出版了散文集《 》。 12、许地山的散文集是《 》。
13、“五四”以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是 。 14、话剧《名优之死》的作者是 。
15、在茅盾创造的人物形象系列中,以民族资本家和 成就最高。 16、 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目选项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新文学社团是
A、创造社 B、文学研究会 C、新月社 D、语丝社 [ ] 2、鲁迅的散文诗集是 A、《野草》 B、《朝花夕拾》 C、《热风》 D、《坟》 [ ] 3、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不包括 A、《秋收》 B、《春蚕》 C、《残冬》 D、《林家铺子》 [ ] 4、下列郭沫若作品中采用书信体写成的爱情诗集是 A、《星空》 B、《前茅》 C、《瓶》 D、《恢复》 [ ] 5、散文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的作者是
A、瞿秋白 B、许地山 C、茅盾 D、郭沫若 [ ] 6、曾提出诗歌“三美”理论的是
A、闻一多 B、徐志摩 C、朱湘 D、胡适 [ ] 7、左联成立和解散的时间分别是
A 、1930年、1935年 B 、1931年、1936年
C 、1930年、1936年 D 、1931年、1937年 [ ] 8、我国最早的话剧社团是
A、进化团 B、新民社
C、春柳社 D、上海民众剧社 [ ] 9、以下哪种诗是冯至20年代对中国新诗发展所作的独到贡献
A、抒情诗 B、新格律诗 C、象征诗 D、叙事诗 [ ] 10、庐隐的《海滨故人》是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哪些人生活的作品
A、贤妻良母 B、女中学生 C、女大学生 D、男大学生 [ ]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目选项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些作家属于创造社
A、郭沫若 B、郁达夫 C、沈雁冰 D、成仿吾 E、冰心 [ ] 2、鲁迅下列小说中涉及到辛亥革命的篇目是 A、《祝福》 B、《阿Q正传》 C、《孔乙己》
D、《药》 E、《风波》 [ ] 3、以下属于茅盾《子夜》中的资本家形象的是 A、赵伯韬 B、吴荪甫 C、胡国光
D、冯云卿 E、吴老太爷 [ ] 4、下列哪些是20年代的乡土小说作家 A、冰心 B、王统照 C、王鲁彦
D、彭家煌 E、台静农 [ ] 5、1928年,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 A、文学研究会 B、现代评论派 C、太阳社
D、后期创造社 E、语丝社 [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语丝社
语丝社1924年成立于北京(1分),因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1分)。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1分)。《语丝》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1分)。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新青年》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1分)主编陈独秀,(1分)提倡民主与科学。(1分)在《新青年》阵地上集结的激进的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其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其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1926年7月,《新青年》停刊。(2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郭沫若《屈原》中屈原的形象。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有眼见的政治家,一个人文主义者。(2分)其性格特征表现为:1)高尚的气节和情操。2)博大的爱国爱民情怀。3)不畏强暴,顽强斗争。(3分)
2、简述文学革命取得的重大实绩。
(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1分)
(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2分)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1分)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1分)
3、简述冰心“问题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
(1)1919—1920年。代表作《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2分)(2)1921—1930年。代表作《超人》、《烦闷》、《悟》。(2分)(3)1931年。代表作《分》。(1分)
4、简述胡适《尝试集》的艺术特点。
(1)明白清楚,讲求“可懂性”(1分) (2)平实、冲淡的意境(1分) (3)托物寄兴(1分)
(4)在诗形和用韵上,多是句不论长短,声不拘平仄,音节自然,用韵自由(2分)
5、简述“五四”散文格外发达的原因。
(1)散文文体比较自由。(1分)
(2)散文一般较简短,一有感触,即可成篇,适合于“五四”时期思想启蒙的需要,也有利于开展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2分)
(3)由于古代文学中散文较发达,新文学若要站住脚,务必打破用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因此诸多作家往散文方面努力,也是为了向传统文学示威。(1分)
(4)散文“化传统”化得较好。(1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鲁迅《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2分)他是赤贫的雇农,无房无地,以帮人打短工为生,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2分)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4分)此外,他主观、狭隘、保守,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也沾上些游手之徒的狡猾。(2分)他还受到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如深恶造反,以为造反是与他为难;严于“男女之大防”及排斥异端,等等。(2分)
形象意义:(3分)(1)提出教育农民的严重问题。(2)揭示了辛亥革命的深刻教训。(3)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辛亥革命前后普遍存在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
2、论述茅盾对小说艺术的探索。
(1)在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开掘上,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茅盾小说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必然显示出题材的强烈政治性。(4分)
(2)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茅盾更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此外,进行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4分)
茅盾笔下的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比之民族资本家系列较少理念化的痕迹,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3)在小说结构上,茅盾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的作品总是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4分)
(4)在小说艺术表现上,茅盾特别注重于细腻的心理刻画,他追求着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3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试卷三 评分标准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文学革命论》,三大主义2、《呐喊》,《彷徨》3、看/被看,离去—归来—再离去4、冰心5、失事求似6、《女神》7、和谐8、冯至9、《繁星》,《春水》10、周作人11、《寄小读者》12、《空山灵雨》13、上海民众剧社14、田汉15、时代新女性16、叶绍钧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A 3、D 4、C 5、A 6、A 7、C 8、C 9、D 10、C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ABD 2、BDE 3、AB 4、CDE 5、C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