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探寻
摘要: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下幼儿园进行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师要能够抓住幼儿一日活动的关键点,能够进行平稳、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不断为幼儿顺利的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探究幼儿园教学中有效衔接的有效实施方法,希望能够以此提高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活动;幼小衔接;教学策略
处于幼儿园的幼儿,身心发展处于基础时期,进入小学后,面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的突然转变,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对今后未来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幼儿园教师要能够积极的运用多种多样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幼小衔接,确保幼儿能够在进入小学前建立良好的心理、生理环境,能够尽快融入小学的学习生活。
一、当前幼小衔接工作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当前幼儿园实行幼小衔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幼儿园与小学分离式衔接现象,如一部分的幼儿园教师认为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需要缓慢的进行过渡,而一些小学教师则认为一部分行为习惯已在幼儿园养成,幼儿在进入到小学后,小学教师会直接省略简单的行为习惯培养。同时一般幼儿园教师往往会按照设定好的教学方案开展日常衔接活动,与小学教师研讨的机会不多,也不会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小学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小衔接工作,不利于幼儿快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其次,当前国家出台家园共育制度,但大多数的家长认为在幼儿园学习的课程不具有太多的现实意义,也有一些幼小衔接的教学内容很多家长并不认同,甚至有些家长仍然缺乏家园共育理念。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要能够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真正在家园共育中发挥出最大的教育
价值。另外,每个幼儿的成长环境是不同的,自然会形成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能够选择多样化的途径来了解幼儿,尤其要能够对幼儿的心理进行积极的疏导,这样才能够让班级中的幼儿能够认识到自我约束力的重要性。但从当前的幼小衔接工作可以看出,很多教师并没有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沟通,这样会让幼儿在幼小衔接学习中产生反感情绪,进而对未来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1]。
二、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小衔接的有效实施方法 (一)建立幼儿园、小学、家长合力教学机制
首先,在当前幼儿园幼小链接工作中,幼儿园教师要能够从幼儿入园开始就能够与家长进行实时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机制,时刻关注幼儿在一日活动中不同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尤其幼儿进入大班以后,幼儿园教师要能够与家长进行共同研讨开展幼小衔接的具体主题课程,让家长了解到日常幼小一日活动中的衔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能够积极主动的与幼儿园教师共同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另外,幼儿园教师还要能够与小学一年级的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来开展幼小衔接工作调研、座谈会等等,进一步统一幼小衔接教学方针,提高幼小衔接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合力教学机制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互相沟通,设置上小学的相关情景游戏,家长可以在家为幼儿准备小书包、本、文具等等,逐步引导幼儿在书包上写自己的名字、书包中装自己的书。在幼儿园一日活动游戏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幼儿通过游戏个人用品放到固定的地点,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教师可以和家长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来布置游戏小任务,要求幼儿能够按时完成,不拖拉。作业形式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什么事、明天要带什么东西等等,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能够用符号记事情,也可以每天监督幼儿按时完成作业。另外,如有的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稍显迟缓,则幼儿园教师可以与该幼儿的家长进行互相沟通,让家长陪伴幼儿一起来听故事,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之上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等方式,让幼儿得到更多锻炼语言的机会。在日常的一日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针对该幼儿开展
有趣的语言游戏,让幼儿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不断激发幼儿参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进入到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2]。
(二)加强幼儿能力的衔接
幼儿进到小学之后,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这就需要幼儿能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所以幼儿园教师应该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呈现科学、多元化的特点,不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这样会让幼儿在上小学后能够更快的适应学习与生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另外,在幼小衔接一日活动设置方面,教师要更注重学生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在活动过程中逐步让幼儿提高自身主观能动性,增加幼儿思考、探究的机会,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方面,开展不同主题的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如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时间管理来开展不同种类的活动,可以包括时间是宝贵的、我的课间安排、拼读游戏时间、读写游戏时间、我的时间安排表、上课时候要怎么做、当前几点了等等不同的内容,让幼儿在规定时间里能够合理的安排自身的行为,不断养成良好的活动、游戏习惯。再例如,幼儿园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来开展不同的活动方案,如我会列队、我会爱护自己眼睛、我会削铅笔、我能够正确去读、写,养成良好、握笔姿势和书写习惯,我会编谜语、我能自己回家、我会讲礼仪等等不同的内容,这样能够让幼儿提高学习的自信心的基础之上,在健康、语言、科学、社会等不同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代的幼儿园教师要能够重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幼儿个体差异性,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为今后进入小学和未来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冯青,郭楚玙. 生态学视域下开展多元合作的幼小衔接研究[J]. 教育观察,2019,8(38):23-24+42.
[2]孙可宁. “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小衔接问题研究——基于对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比较分析[J]. 职业技术,2020,19(12):104-108.
[3]宋梅.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幼小衔接政策研究 ——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为例[J]. 学,2021(12):29-34.
幼儿教育·教育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