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卷第3期 2015年2月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V01.6 N0_3 February 2015 新闻采编人员如何履行使命 ——恪守职业道德、掌握采编分寸 郑旭飞 (东莞广播电视台,广东东莞摘523071) 要:新闻传播所肩负的使命决定了新闻采编人员在肩负使命中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和掌握采编分寸,如此 才能更好地彰显新闻采编工作的特色。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如何做好新时期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工作进 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闻;采编工作;职业道德;履行使命;分寸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任何一个职业都有职业道德,任何工作都具有一定的 分寸,才能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责。对于新闻采编人员而 言,只有恪守职业道德、掌握采编分寸,做到恪尽职守,才能 更好地履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 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一、新闻采编人员履行使命中如何恪守职业道德 新闻采编人员所肩负的使命是对新闻信息的认定、采 集、加工和制作,采访主要是快速掌握典型且具有新闻价值 又真实的事实,编辑主要是严把政治关、事实关、知识关、技 术关。因而在使命履行过程中,为了确保新闻传播的真实 性、及时性和客观性,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恪守新闻采编 工作的职业道德,具体来说,就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恪尽职守,克己奉公 在新闻采编工作中,作为采编人员必须始终谨记自身 所肩负的使命,致力于职业道德的恪守,这就需要在新闻 事实报道过程中始终忠于职守,克己奉公,在坚持实事求是 原则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奉献精神。 例如,央视在每年的春运专题报道中,很多记者需要深入海 陆空一线亲身进行报道,通过记者的亲身体验,为广大旅客 出行提出温馨提示,这就需要记者坚守在春运第一线,及时 地提供各种出行信息和注意事项,及时地宣传最新的法规 政策,尽可能地将春运现场的真实场面及时传递给受众,从 而更好地践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二)人文关怀,客观公正 对于新闻采编人员而言,人文关怀也是主要职业道德 之一,尤其在很多突发性和灾难性事故的报道中,必须做 到人文关怀,并确保媒体和被报道人之间利益的平衡性,尤 其是在突发性和灾难性的事故报道中,必须体现人文关怀。 例如,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报道,新闻采 编人员在现场、医院等对现场相关人员进行采访时,就应注 重人文关怀,将新闻客观公正地报道出来,而这就需要在报 道中掌握提问技巧,尽可能地降低报道对新闻当事人及其 家属带来的伤害,才能更好地彰显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 (三)抵制诱惑,不畏权钱 新闻采编人员作为新闻的制作源头,作为新闻采编人 员必须抵制各种诱惑,不畏各种权钱,将新闻事件真实地报 道出来,才能更好地彰显职业道德的恪守,尤其是在当前新 闻传播渠道多元化的特点,很多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了人们 的质疑,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部分记者自身的职业道德素 质水平不足有关,加上部分记者的价值观扭曲,难以抵制金 钱的诱惑,成为假新闻的炮制者。例如,8月18日,凤凰网 刊登了一则有关昆山事故问责的新闻,附带凤凰卫视视频 新闻,并称此消息来自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后国家安全监 管总局经查证,这纯属一则由凤凰卫视记者依据道听途说、 作者简介:郑旭飞(1979一),女,江西抚州人,本科,初级。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03—0065—01 人为炮制的虚假新闻。而这背后的故事更是耐人寻味。所 以,作为新闻记者为了恪守职业道德,就必须抵制各种诱 惑,成为捍卫新闻真实性的“护花使者”。 二、新闻采编人员履行使命中如何掌握采编分寸 任何工作都有一定的尺度,超过这个尺度就会使得工 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待考量。尤其是对于新闻采编工作 而言,采编人员履行自身使命的过程中,只有切实掌握采编 分寸,才能更好地确保所采编新闻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全面 性。因此,作为采编人员应掌握以下几点采编的分寸¨J: (一)注重细节,拿捏得当 新闻采编人员为了更好地确保高效的工作,合理地掌 握采编分寸。首先就必须从细节人手,将细节做到无可挑 剔,切实做到拿捏得当,才能确保所采编新闻的价值。尤其 是在重大新闻事件中,为了找出最具新闻价值的素材,就需 要紧密结合新闻事件特点,将其提炼和升华成为整个宣传 报道内容的亮点,才能写出更加具有深度和维度的新闻作 品,从而促进其社会感染力提升的同时扩大其影响力。这 就需要新闻采编人员更好地驾驭新闻细节,以独特的视觉 去挖掘新闻细节的所在,从而更好地拿捏采编的分寸。 (二)求真务实,把握分寸 新闻采编工作的核心就在于能否合理地掌握其新闻分 寸,所以新闻分寸应在整个新闻采编全程中贯穿,只有把握 良好的效果,才能提高其传播的效果。而为了把握新闻采 编的分寸,就必须做到求真务实,客观公正,尤其是在民生 类节目中,很多问题本身就具有争议性,如果采编人员在采 编时偏向于某一方,这不仅会误导观众,也难以将公平、公 正、求真、务实体现出来。所以在采编过程中,采编人员就 应始终以平等的姿态加强与当事人的沟通和交流,才能使 其讲真话、说事实,而不至于过分渲染、客串,同时也能掌握 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以良好的引导和专业的角度发 挥采编人员的作用。 (三)术有专攻,有条不紊 新闻采编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巧性,在进行新 闻采编工作时注意技巧的运用。只有合理地利用自身的专 业采编技术,才能确保采编工作的有条不紊。例如,在很多 画面中需要应用模糊化的处理技巧,尤其是军事政治涉密 新闻、未成年人、隐私、血腥场景等均需要利用马赛克技术 对其进行模糊化的处理,而这都是采编人员必须具备的专 业技术知识。此外,还应具有新闻采编的组织指导技巧,对 新闻素材的组织指导贯穿新闻采编工作的整个过程,强化 采编质量。 三、结语 新闻采编人员只有恪守职业道德和掌握采编分寸才能 更好地履行自身神圣的使命。因而对于采(下转第78页) 65 编辑出版 多,这样的话一个综合性的出版社就会和其他每一个学科 的图书产品和该学科专业的出版社之间形成竞争。因此, 对于综合性科技出版社来说,怎样加强学科之间的合理布 局,尽量突出该出版社的优势学科,是进行选题优化的最基 本的问题。 在出版社强化优势学科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加强优势 学科编辑部门的资源,只有具有完善的编辑部门资源才能 使出版社的内容与其他出版社相比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例 如,在自然科学方面,逐渐扩大领先的优势,在市场营销过 程中实施产品领先的战略,拥有完善的编辑部就意味着能 够比其他出版社较早地发布一些科学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另一方面,高校出版社还可以考虑在发挥现有学科的基础 之上,进一步发展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如工程技术学科业务、 医学专业等多个方面,求得学科的多元发展。在学科多元 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资源,来丰富期刊中的 知识,来吸引更多的读者。 (3)广泛聚集优秀编辑作者。对于高校出版社来说, 作者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作者是进行选题创新过程主要的 承担者,而编辑承担的是选题组织者的角色。因此,要想创 新高校出版社的选题离不开优秀的编辑作者队伍建设。在 出版社的编辑作者队伍中,要保持具有丰富经验的老作者、 (上接第27页)严重影响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健康发展。 这就要求生活服务类节目相关工作者必须勇于创新,不断进 翻译者队伍,也要及时补充具有先进思想的年轻群体,这样 才能使出版物不失严肃的同时还具有时代精神。在平时的 工作中要及时追踪国家的重大项目研究,建立起专门的项 目负责人,这样才能保证出版社能够得到最及时的消息。 四、总结 在目前阶段中,高校出版社要想扩大其发行量,逐渐提 高其科技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首先就要对其选题 进行重新的研究。选题是整个出版流程的开端,并且在整个 出版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旦选题确定之后,就 会根据其进入下一步的选材、写稿过程中。由此可以看出, 出版物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能够成为支撑整个出版社的顶 梁柱,关键在于最初的选题。因此,出版社要逐渐重视起对 选题的创新型研究,才能使我国的I叶J版行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陈媛.中小型高校出版社的困境与营销策略思考[J]. 出版广角,2014(12). [2]王军.后改制时期,高校出版社的机遇与挑战[J].出版 广角,2013(14). [3]李文邦.论高校去行政化及其对高校m版社体制改革的 影响[J].出版科学,2011(6). 河南大学,2008. [2]柴燃.消费时代的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研究[D].河南 大学,2008. 取,从丰富电视节目内容、提高电视节目科学性、树立服务意 识、提高娱乐性和趣味性等方面出发,全面提高生活服务类 节目的制作水平与质量,提升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收视率,促 进生活服务类节目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冉.我国电视生活服务类“真人秀”节目研究[D] t I; ,f f : f 々 [3]许淼.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的文化内涵研究[D].山东 师范大学,2009. [4]武龚.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新动向研究[D].山西大学, 2013. [5]陆叶.国内生活服务类电视节日研究[D].华中师范大 学,2013. (上接第65页)编人员而言,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术 水平,在确保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开展采编工作,才能 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陇华,刘华男.新闻采编人员‘如何履行使命——恪守职 业道德、掌握采编分寸[J].科学经济社会,2010(04): 139-145. [2]薛雪.关于新闻采编人员如何履行使命探究[J].艺术 科技,2014(07):64—65. 干 f f f f F f f f f f f , (上接第7()页)有的毫无生趣、枯燥单调,而有的报道则引人 人胜、充满活力。因此,新闻记者要把新闻现场报道事业当作 毕生的目标,多留心新闻现场的各类事件,使自身具备丰富的 人生阅历以及灵活的思考,综合提高自身的素养,为现场报道 事业发挥出最大的能力,增强报道的生动性和灵活性。 (四)发挥声音的优势 广播的优势在于声音,对于新闻现场报道也同样如此, 在进行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时,要通过声音抓住听众们的心。 首先,采访记者要学会把新闻说出来,这不仅是做好新 闻现场报道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现场报道质量的重要技 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记者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 现场的情况真实地体现出来,能够让听众感受到现场的氛 围,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记者的表述要清楚,具有一定的 立体感和现场感,另外现场的提问还要抓住观众所关心的 问题。 ’ 然地感受到施工的忙碌场景,增强了现场感。 四、总结 新闻广播作为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必须要把新 闻报道的时效性重视起来,通过文字、声音等各类因素把实 际情况真实的传达给观众;另外新闻工作者要在工作中不 断地积累经验,善于总结,不断增强自身报道的能力、应变 力和观察力,把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魅力真正地体现出来, 赢得更多听众的热爱。 参考文献: [1]李丹,栾丽.浅谈广播新闻现场报道[J].新闻天地(下 半月刊),2010(08):28—29. [2]余丽云.做好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策略分析『J].新闻 天地(下半月刊),2011(06):15—16. 其次,要有效利用现场的音响,在使用音响时必须要注 意合理性,不管是环境音响还是背景音响都要与实际相结 合,使听众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听觉上冲击听众,把听 觉转变为视觉景象。例如,记者去工程建设的现场进行采 访,就要以现场设备的发动声音作为背景,这样听众就会自 [3]关键,刘瑜.从成功案例看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现场报道 [J].新闻传播,2011(06):180. [4]尚晓光.试析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现场感和表现力[J]. 中国广播,2015(01):82—84. [5]傲德娃拉.广播现场报道的优势及应把握的原则[J]. 新闻知识,2011(07):90—91.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