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繁漪的性格分析

来源:欧得旅游网


在《雷雨》这部话剧中,繁漪是最具争议的人物形象。有人认为她是“五四”以后寻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新女性形象,是一个值得同情和赞颂的女性;也有人认为她是有违纲常伦理、伤风败俗、寡廉鲜耻的女人。毁誉不一正证明了繁漪这个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由这个典型形象表现出的思想意义的丰富性。

繁漪作为名门之女,正值花样年华,十八岁那年便被迫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一个足以做她父亲的男人,本身就没爱情可言,繁漪与周朴园的结合,实际上是貌合神离,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物质方面,繁漪可以得到一切用来满足女人虚荣心的东西,在精神方面,繁漪却一生空虚。对于一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子来说,自己非但不能得到真正自己渴望的爱情,还要被封建专制主义拷上精神枷锁。她一方面渴望自由,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没有勇气去摆脱封建传统家庭的束缚。所以她的悲剧有很大程度上是她自己造成的。

繁漪,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她的出场就带着一种神秘的气质。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笑,“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她的脸上”。然而她的生活并不快乐。作为周朴园的继室,她不甘心为人摆布,敢于反抗周朴园,面对周朴园的训斥,繁漪敢当面顶撞说:“不,我不愿意。”可以说,繁漪是周朴园家长专制的掘墓人。她这种性格的人是绝不能容忍别人的玩弄欺辱,绝不愿臣服失败的命运的,所以她采取报复手段与周朴园斗争。书中经典的一幕是繁漪拒绝周朴园要她吃药的强制要求,不管周朴园怎么威逼利诱,繁漪丝毫不愿让步,直到周朴园要周萍下跪恳求,她才勉强同意。足见她的倔强与反抗精神。

通常人们将繁漪的性格比喻成“雷雨”个性。极端、彻底,敢爱敢恨,有种可以摧毁一切的原始蛮力。从一开始“喘不过气来”的郁热和压抑,到最后的不顾一切的“报复”,

一种“雷雨”式的宣泄,她的情绪心态始终与作品的气氛融为一体。

她时而敛声息气,时而疯狂爆发,还有她那畸形的爱情、欲望的冲动,都裹挟着一种闪电雷鸣般的突发性和猛烈性。她代表着“五四”以来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在她身上体现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不屈的精神。她厌倦了冷寂阴沉的家庭,在形如枯井的心底却跳跃着一丝如火的热情,她爱上了周家的长子周萍,落到了“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地步,可是在她看来并不是可耻的,反而是正义的,是自己追求爱情、自由的最好宣言,是自己葆有生命活力的最好办法。所以当周萍痛苦甚至厌恶这种乱伦关系时,繁漪却发出这样的呐喊:“我跟你说过多少遍,我不这样看,我的良心不是这样做的。” 她曾几次三番地对周萍下过警告:“一个女子,不能受两代的欺辱,你可以想一想。”“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小心,现在风暴就要起来了。”

繁漪作为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后,受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使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力图作为一个“人”而“真真活着”。她不顾封建礼法高呼:“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可同时她又具备“中国旧式女人”的性格,她无法选择到更好的叛逆的方法和途径,所以作为周萍的后母,她不顾周朴园的淫威,选择与周萍谈恋爱,做周萍的情人,以此寻求自由和爱情。这种近乎乱伦的关系不会被世人接受,所以为剧情的悲剧发展埋下伏笔。《雷雨》达到高潮,也是悲剧的高潮。非理性的繁漪,大胆揭露周公馆的一切丑恶和伪善,她用“雷雨”摧毁了一切美好和丑恶。

《雷雨》描述了专制社会使人变成鬼、道貌岸然的邪恶扭曲人性的历程。无论你喜欢她还是不喜欢她,却不得不承认她的深厚丰满,她的性格光彩。而最重要的是她的复杂心理,交织着错杂矛盾的情感。如果从传统伦理道德的角度,从乱伦的角度看,繁漪被认为

是个坏女人。在中国封建社会,作为女性,她们最高的人生价值、美德规范就是做一个孝妇、贤妻与良母。“男尊女卑”是数千年来盘踞在中国广大国民意识深层的观念。女人只能顺从,只能是弱者,不能有半点反抗。所以当20世纪初中国剧烈的社会变革与思想变革来临时,女性们开始了反封建斗争,为自己的个性自由而摇旗呐喊。繁漪正是那个年代里为数不多的个性派女性的代表,她读过一些书,有自己的思想,敢于作出自己的决定,即使在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后,仍敢于冲破封建纲常,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我不是周朴园的妻子,我不是周冲的母亲!”她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大胆释放自己的女性,比起处在那个时代许多把自己的一生归于命运安排的女性来说,她的确勇敢得多,她不屈服于命运。试想,在一个根本不被当女人看,不被当人看的家庭里,四周都是窒息的空气,没有一点新鲜空气,繁漪为了抓住一根活命稻草,追求自己的爱情,难道没有她的合理性吗?

然而她同追求自由的现代女性又有本质的区别,在她身上还残留封建落后女性的局限性。首先,作为一个真正觉醒的新女性,她应该自尊、自爱和自律,而繁漪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点,她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没有为普通百姓谋幸福的思想境界,一样张口闭口下等人如何如何。她心目中的理想至高也就是追求自由的爱情,而且是一种畸形的爱情。虽然繁漪和周萍在年龄上属于同一辈人,而繁漪是周朴园的妻子而周萍是周朴园的儿子,这一现实无法改变。在追求爱情中,她施尽手段破坏周萍和四凤的爱情,一次次哀求周萍把她带走,甚至许诺把四凤一起带走也可以,在得不到周萍的爱时,她竟采取玉石俱焚的做法,这难道是一个追求自由的新女性的做法吗?为了爱情,她的行为甚至让人鄙夷,作为周冲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四凤,然而她鼓励自己的儿子追四凤并不是因为做母亲的自私而是做女人的自私。到后来她百般阻挠周萍与四凤的感情,死搅蛮缠地跟踪周萍,下跪哀求周萍,勉强他的感情,这并不符合她要强的个性,既然她敢于反抗周朴园,为什么要向周萍下跪,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追求个性吗?

她的悲剧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她的不幸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她的叛逆和挣

扎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冲击。然而通过追求个性而产生的爱情,不是美丽的,所以她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她的悲剧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繁漪的悲剧深刻性,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这个家庭和整个社会,人性被扭曲异化,美的心灵被扼杀窒息。

虽然繁漪的性格看上去很矛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形象充满了闪光点。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繁漪像一道闪电闪亮了大众的视线。所以撇开她反抗的方式,她的精神无疑是一种革新。即使最后是悲剧的摧毁,雷雨过后终究会迎来光明的晴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