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絮叼(xù) 淡雅 荫蔽(yīn) 各得其所 ..
B.憔悴(qiáo) 分歧 诀别(jué) 喜出望外 ..
C.匿笑(ruò) 烂慢 一霎(shà) 泼泼洒洒 ..
D.徘徊(pái) 祷告 沐浴(ɡǔ) 翻来复去 ..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峭璧 竭然不同 惊慌失错 踉踉跄跄
B.绵延 心旷神怡 获益匪浅 骇人听闻
C.颤动 大相径廷 豪不犹豫 随声附和
D.愕然 恍然大悟 各得奇所 鸦雀无声
1 / 14
3、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B.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D.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冯小刚导演电影《芳华》,上映以来深受观众好评,该片用纯粹、美丽、残醋的方式告诉人们青春年华十分宝贵。
B.隐形战机歼20入列,首艘国产航母海试成功,不仅让中国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还让世界瞩目和惊艳。
C.“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引发超过15亿人次以上关注,是今年春节最暖心的活动之一。
2 / 14
D.就中国军机飞入韩国所谓的“航空识别区”一事,韩方无理要求中方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5、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B.书籍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籍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籍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C.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D.那柿树的千枝万杈挑起了一盏盏红灯笼,在秋风里摇荡。
6、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3 / 14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7、默写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4)杜甫《望岳》中,写诗人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5)陆游《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
4 / 14
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公亦以此自矜 矜:___________ .
(2)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___ .
(3)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___________ .
(4)舟而畏之 畏___________ .
2.翻译下面句子。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5 / 14
5.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 你要做什么呢
王安忆
①在我学琴的时候,一个唱歌的朋友带我去见一个拉琴的朋友。路上,他告诉我,那朋友琴拉得很漂亮,因为成分不好,屡次上调不成,投考文工团也终因政审不合格而不成。
②真倒霉啊!我叹息。此时,我亦在农村,亦在投考文工团。成分尚说得过去,问题则是业务能否及格了。
③我懵里懵懂地跟着唱歌的朋友拐进一条弄堂,走上一弯木楼梯,来到他家。他引我们走进一间亭子间,让我拉琴给他听。他很认真地看着我拉琴,听我拉完一支曲子,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全忘了。
④后来,他拉给我看,拉得很认真,拉完一支曲子,又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也全忘了。
⑤最后,他帮助我处理了两支曲子,以应付招考。他讲了许多,我都记不得了。
⑥“每天练四个小时才好。”他对我说——这个,我记得的,他正伏在桌上帮我修改谱
6 / 14
子。我不响。停了一会,我说:“我并不喜欢拉琴。”“那么,你喜欢做什么呢?”他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微笑着说,“你要做什么呢?”我不响。过后,我们告别了,走下了木楼梯。
⑦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于是,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一切都写尽写完了,却还要写。实在没什么可写的了,忽然想起了那个人的那一句话:
⑧“你要做什么呢!”
⑨很多日子过去了,很多悲欢成了往事。终于考上了文工团,自己明白不是拉琴的料,又不知自己究竟是做什么的料。无聊的时候,东想西想,偶尔会想起这个人,他微笑着对我说:
⑩“你要做什么呢?”
⑾后来,不知不觉地写起小说,被叫做“作家”。深感终于找到了与之合适的事情,终于有些事情可以做做。每日早起晚睡,煞有介事地写来写去,写完许多白纸和墨水。忙得很欢,心中不再有空处去乱拽情感来排解了。倒是充实。
⑿然而,眼看着偌多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切实可见的物质财富,科学家实践着新的技木革命,运动员赢得锃亮的金牌,让全世界抬头仰望五星红旗升起……看到自己忙来忙去为了一张白纸,真觉得空洞得可以,不着天又不着地。忽又茫然起来,想洗手不干。胡思乱想起来,有时候又会想起那位萍水相逢的朋友,他微笑着转过头对我说:
⒀“你要做什么呢?”
7 / 14
⒁是呀,我要做什么呢?一个人总必须要做点什么,否则就更加空洞了。也只有这样了。只有这样做下去,既然一个人总要做点什么。不做什么,会平添烦恼。无事生非嘛!
⒂多少悲欢变成往事,往事又过去。淡了的淡了,忘了的忘了,不愿想的就不去想,不愿忘的就写下采。可是有一种东西是你没想而又没忘的,它像是被记忆的筛子误留下的一颗小小的微粒,躲在记忆的角落。
⒃我再记不起那是一条什么马路,一弯什么样的楼梯,一间什么样的亭子间。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现在怎样,还好吗?我只记得他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⒄“你要做什么呢?”
⒅是啊。我要做什么呢?我总要做点什么吧!
(选自《广州日报》2017年6月1日,有删改)
1.“你要做什么呢”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请从结构上分析其作用。
2.阅读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于是,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
(1)“莫名其妙”在一个句子中出现两次,请分析妙处。
(2)“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如何理解“见不得人”?
8 / 14
3.文中—再写到拉琴的朋友教给我的—些技巧,我都“忘了”“记不得了”,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关于写小说这件事,文章⑾⑿两段有看似矛盾的描述,请结合加点词语谈谈作者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
5.“你要做什么呢?”作者不断问自己,也在问每一个读者,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说说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2、拔掉心底的篱笆
①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②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③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 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地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劳方面出色,来试试吧!
④你完全能想象我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9 / 14
⑤高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虽然也不低,师长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 你偏科啦!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⑥有一次他问我: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⑦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不准确,什么叫“我不擅长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⑧我听到这话别提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150,我拿了142分。
⑨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⑩人的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
10 / 14
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另一个方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拔掉心底的篱笆”含义的理解
2.请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动情地说:“我们做父母的其实特别希望孩子有帮父母做点事的举动或想法,哪怕只是倒一杯水,扫一次地,我们心里都会感到特别的欣慰,甚至是特别的感动……”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11 / 14
参考答案:
一
B
B
C
A
C
D
(1)独怆然而涕下 (2) 不畏浮云遮望眼 (3) 落红不是无情物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
1.(1)夸耀(2)打发(3)随便、随意(4)畏惧、害怕
2.(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12 / 14
决眦入归鸟 (4) (5)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3.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乙文: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5.示例: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三
1.(1)呼应标题(点题);(2)线索分明,脉络清晰;(3)回环往复,层层推进。
2.(1)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前者强调原因复杂,后者强调情感复杂,两次重复,表达了迷惘的青春期难以排遗又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 (2) 此处的“见不得人”是不能让人看见或知道的意思,表明自己当时的写作很幼稚,羞于让人看。
3.(1)用“忘了”“记不得了”和“只记得”形成对比;(2)突出“你要做什么呢”这句话在我心中的分量以及对我的影响。
4.觉得充实,是因为终于找到了与之合适的事情,终于有些事情可以做做,心中不再有空处。觉得空洞,是因为跟那些创造财富做出大贡献的人相比,自己的写作似乎看不到明显的价值,于是产生自我怀疑。所以两处并不矛盾。
13 / 14
5.(1)人应该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不能无所事事;(2)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职业;(3)人生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并为目标而努力;(4)不管处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要乐观面对生活,做出一番事情来。(言之有理即可)
四
14 /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