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课教师:陈涛 学科语文 第 四 单元
教学课题:11、夜莺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老师 房振海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字,会写14个生字及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热爱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文重点 感情朗读训描写夜莺机智勇敢的段落。 课文的第一部分。描写小夜莺引诱敌人上钩的段落。 练点 读说结合训练点 讲述夜莺的故事,说一说对小夜莺的认识 课件。 预习提纲。 1、识记词语, 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木屑 空旷 垂头丧气 沉寂 盘问 野兽 轻蔑 教学准备 埋伏 凝神 烧毁 以防万一 兴致勃勃 口哨 2、多音字(注音、组词) 塞 1
钉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释词语。 轻蔑:------------------------------------------------- 沉寂:-------------------------------------------------- 宛转:----------------------------------------------------兴致勃勃:-------------------------------------------------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____巧妙同敌人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5、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送情报的?找出有关语句写下来。 (2)仔细读课文的开头三个自然段和结尾两个自然段,看看它们有什么系。 教 学 过 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次备课 1、板书课题,齐读 2、通过预习,请问: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 你认为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二、预习成果展示: 生初步了解,从整体上认识夜莺1、在预习中,有很多学生生字词写得既干净又漂亮,特别是XX、XX 等。(利用多媒体展示)(指导书写出错最多的生字“喂”:先出示这个 字,指出这个字在书写时,千万不要在下边加一撇,那样的话就是画蛇 添足了。“毁”的左上边“臼”要与“白”字形最相近,应该注意区分。 2
还有“惯”字,右上里边是一笔,不要写成两点了。) 2、有些学生通过多种理解方法,很好地理解了词语,比如:XX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垂头丧气”,XX利用抓关键字“垂”“丧”的方法理解了“垂头丧气”。(也可以让学生先说出对词语的理解,然后介绍自己的理解方法,教师总结方法,引导学生以后运用。) 3、有些学生认真读课文,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内容和段落,弄清了事情的发展,概括出了主要内容,比如XX的“课文主要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乌鸦,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4、有些学生边读边想,体会到了重点词语的好处,并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批注做得很好。特别是XX、XX。(利用多媒体展示他们的课本)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出示句子。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四、理解课文 (一)1、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2、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读第2、3自然段。 3、指名分角色读军官和孩子的对话,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儿体会到的? 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 4、再分角色齐读对话。 (二)过渡: 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1、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小组读第二部分。 3、齐读第二部分。 (三)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 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分角色齐读课文,体会歌声的作用。(适时加入口技鸟叫) 5、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 出示题目: 1、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上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憎恨临危不惧热爱应变自如祖国敌人毫无惧色坦然自若(四)1、指名读最后两部分。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3、齐读“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读。 五、巩固,总结 1、找出文中其他相照应的地方。
4、有些学生找出了感受深刻的句写出了自己的理解。(展示学生本) 三、精讲点拨。 1、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夜机智勇敢呢?快速默读课文,多遍自己找出的句子,完善自己解。 2、学生交流语句,教师随机指比如:⑴第二段:这歌声为什么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来?(引导学生体会夜莺要面对的勇气)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倒是只有我一个”。这些动物实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夜暗暗的骂德国兵,看出了夜莺的勇敢。) (3)“蠢东西!”军官想着,轻微笑了一下。“蠢东西”表面指谁?实际上又是指谁?军官为还会微笑呢? …… 3
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师总结: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神。 限时作业: 见配套练习册上的题。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婉转: 兴致勃勃: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想一想,填一填。 1、“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了’——就都跑了。”句子中的兽”是指 。2、“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笑了一下。军官认为 是西,其实,真正的蠢东西应该是 板书设计: 吸引敌人 14 夜莺的歌声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 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教学反思: 上课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描写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一条主线,抓住这些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1、找句子,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特别是关于小夜莺一些言行的句子,印象深刻,学生应该能够把他找出来。大部分同学能够找出小夜莺语言的句子,但是对于他的行动的句子相对来说要困难一点。特别是关于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学生没能把它联想到是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表现。
4
2、说句子,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从是怎
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了,我再根据一定的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比如教学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句话,我要让学生感悟的重点是小夜莺借野兽来骂敌人,体会他的机智,理解不慌不忙体会小夜莺的勇敢。而教学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句话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夜莺是以自己的天真烂漫来迷惑敌人,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通过我的引导,学生
任课教师:陈涛 学科 语文 第 四 单元 教学课题:12、小英雄雨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老师 房振海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字。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3、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4、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课文重点 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的品质。 感情朗读训文中描写小英雄雨来的句段 练点 读说结合训如果雨来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吗? 练点 课件。 预习提纲。 教学准备 1. 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 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课文中标画出来。
5
芦苇 苇絮 黝黑 笤帚 门槛 枪栓 推推搡搡 劫难 枕头 挣扎 嘟嘟囔囔 咧嘴 趔趄 吆喝 漩涡 4. 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到课本上。(注音、组词) 还 弹 扎 拧 5.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地点)的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情) 6. 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用“ ”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课 文中的作用。 (2)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标画相关语句并在课本上做一下批注。 7. 搜集抗日英雄小故事,准备开故事会。 8. 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 学 过 程 6
一、谈话导入课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在前线浴血 奋战的中国军民,还有像你们年龄一样大小的孩子,他们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板书课题:小英雄雨来) 二、成果展示。 1、展示学生的多音字。(利用多媒体) 先找学生读自己整理的多音字,特别是“拧”的两个读音。(如果学生整理的好,就请他介绍自己的方法,如果他整理的不好,就请其他学生帮助,介绍查字典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查字典的好方法。) 2、有些学生通过多种理解方法,很好地理解了词语,比如:孟莹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推推搡搡”,张亚茹利用查词典的方法理解了“趔趄”。(也可以让学生先说出对词语的理解,然后介绍自己的理解方法,教师总结方法,引导学生以后运用。) 3、有些学生认真读课文,根据提示,概括出了主要内容,比如张艺的“课文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可以把主要内容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再让学生介绍概括的方法,教师总结指点。)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提出阅读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初读情况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并口头解释。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3、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再读课文,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全班交流讨论各部分的小标题,如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③掩护李大叔 ;④与鬼子作斗争;⑤河沿上的枪声;⑥雨来没有死。(也可用课文原句作小标题, 如“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3、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掌握人物形象特点 为什么要把雨来叫做“小英雄”?你认为在他的身上有哪些英雄特征? 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的事件和相关语句里分析理解。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一下, 把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 教师可以融入一个小组内,进行点拨指导。 4、全班分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综合,板书 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勇敢机智、舍己为人、不畏强敌、坚贞不屈的小英雄。 六、研读课文中重点段落,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深入理解雨来的英雄形象 1、读第一节。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删除)芦花村的景色怎样?
7
让学生打开字典,看“拧”的不同意教师结合意思引导理解。 提问:课文的每个主要写了什么?(交流后,教师强调括主要内容时,可这些内容串起来。 这些内容都可以删 三、精讲点拨。 作者为什么描写芦的美呢?(引导学会日本鬼子的残酷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 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 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这里写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在文章中有什么 作用吗? (为他能从鬼子手中逃脱打下伏笔。) 2、默读第二节。 提问: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 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 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这一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出现?(这句话表达了人们热 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一是起强调作用,二是作为全文的一个线索。) 3、重点默读第四节。 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 (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 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的坚强不屈?(“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看见!”) 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教师归纳: 巧妙地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 利用游泳本领,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这就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 七、拓展 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这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吗?如果他 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吗?(扮演角色对话) 八、作业(可以删除)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改编。或者缩写,或者续写,或者改成课本剧。 2、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朋友听。 限时作业: 见配套练习册。
8
是这样美丽的村庄破坏。) 限时作业; 一、给带点字选择读音,用“——”来。 归还 (hái huá.还乡河(hái hu.子弹(dàn tán).弹起(dàn tán).挣扎(zhā zhá) .扎针(zhā zhá) .咬着牙拧(níng .拧毛巾(níng nǐ.二、理解词语。 推推搡搡: 嘟嘟囔囔:: 三、概括课文内容 四、读课文,试着的语言给六个部分板书设计: 游泳本领高 上夜校念书 小英雄雨来 掩护李大叔 勇斗鬼子 宁死不屈 机智逃生 任课教师:陈涛 学科语文 第四 单元
教学课题:1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老师 房振海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课文重点
课文3----8自然段 9
感情朗读训课文3----8自然段 练点 读说结合训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练点 课件。 预习提纲。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执行 维护 给予 素质 沉浸 凯旋 遗体 硕士 贡献 圣坛 威胁 呼吁 妻子 充满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谁写得干净又漂亮。 _ 4、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写在课本上) 卓越 凯旋 呼吁 5、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吁 给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教学准备 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作者在信中深情地回忆了______(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陈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真情和责任感。7、 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雷利的父亲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在课文中标画出来。 (2)读课文3、4自然段,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标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受。 (3)“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理解。 教 学 过 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无家可归。今天我们学习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 10
二次备课 二、成果展示。 1、在预习中,有很多学生生字词写得既干净又漂亮,特别是张艺、孟莹等。(利用多媒体展示)
指导学生书写“凯”“姨”“康”。 (1)出示课件和 “凯”的演变字体,指导学生注意把这个字写美观。 (2)出示“姨”这个字,指出这个字的右边容易写错,注意那一撇要写出来。 2、有些学生通过多种理解方法,很好地理解了词语,比如:张亚茹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永驻人间”,靳慧敏利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了“凯旋”。(也可以让学生先说出对词语的理解,然后介绍自己的理解方法,教师总结方法,引导学生以后运用。) 3、高凯华利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了“卓越”。(其实,查字典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大家应该经常运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 (2)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四、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 3、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 五、提出共同的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作者在为谁呼吁? 六、感悟与交流,解决疑难 1、默读与感悟。 2、小组交流。 3、班上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 ①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②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③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④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 (2)过渡: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张艺读懂了课文内容,知道了这国孩子的呼声是要和平不要战争括的主要内容比较好。 三四五环节应该删除,没有必要因为学生在预习中已经完成了。 精讲点拨。 主要指导好一些重点句子,比如(1)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什么。 想一想:爸爸在呼唤什么呢?你知道的?这说明爸爸是一个怎人呢?(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识爸爸。) (2)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坛上。 引导学生对比体会爸爸的死与的死的不同,进而体会爸爸的伟为世界和平而作出的贡献。 11
①点击软件,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绪。 ②个人练习朗读3、4、5自然段。 ③组内交流,互读互评。 ④班上展示读,师生共评。 (4)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 ①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平的环境没有持久地保持下去。 教师点拨:“51年前”,指的是1945年(小作者写这封信是在1996年),全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从那场战争结束后,人们就以为再也不会发生战争,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之神永远留在人间。但是现实并不随人愿,近几十年来,局部动荡,战事不断,人民饱受苦难。 ②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b、教师播放一段美国轰炸阿富汗的电视报道录像,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及人民的苦难。 c、谈对“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句的理解。 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的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5)感情朗读6、7自然段,把作者的心情把握准确。 (6)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 ①在为“我”的家人及深受战争苦难的各国孩子呼吁。 ②在为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父母、妻子、孩子呼吁。 点拨:这是小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怎样把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呢? (7)训练感情朗读,产生情感共鸣。 七、总结全文 1八、拓展延伸 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还处于战争之中,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你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 2、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让学生联系现实,说说对这句话解。(所谓现实,即是学生搜集关资料,教师随即补充,引导学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齐读三个“为了”,说说自己的感(引导学生体会孩子对战争的以及对和平的呼唤。) 谈谈自己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别是理解“为战争敲响丧钟”是意思。) 限时作业: 配套练习册。
12
板书设计: 问候与感谢 倾诉与怀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发出呼吁
任课教师:陈涛 学科语文 第 四 单元
教学课题:14、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课1课时 时 主备老师 房振海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课文重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想感情。 全文。 点 感情朗读训练全文 13
点 读说结合训练点 课件。 预习提纲。 1、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蔚蓝 巡弋 不速之客 蜥蜴 频频 绿茵茵 祈盼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巡弋 : 不速之客 : 频频: 祈盼: 3、反复读课文,概括:每一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仿照第一小节和第五小节编诗歌。 教学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歌中几次提到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在文中标画出来,用心体会,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在课本上简要做一下批注。 教 学 过 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课件。)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次备课 一、 二、预习成果展示 读词语很准确,比以前有了很大步。请他大声读出积累的词语。1、表扬预习提纲做得认真的同学:xx、xxx、 2、指名读读自己收集的词语 (教师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3、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说说解释词语的方法。 刘媛等同学读懂了每个小节,请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说说诗歌的特点。 说说每小节讲了什么?(并请他3、课文主要内容xx、xxx、xxx概括的比较好,让这几个同学说说,读懂的秘密,教师总结读书方法发其他学生。) 总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几种。 张思艺等同学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三、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些词语,请他们说出对某个词语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解以及理解方法。(鼓励学生积极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有效的方法理解词语)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靳慧敏等同学读书很有感情,请四、检查自学情况 读出自己读得最好的小节。(鼓励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读法。
14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五、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六、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七、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 3、“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八、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组织学生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定学生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3、组织学生办小报《战争与和平》。 4、学习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认真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精讲点拨 (一)重点抓住第一小节指导学会、朗读: 自由读第一小节,说一说:蔚蓝海原来什么样?现在什么样?作用了什么方法? 大海之所以会这样,原因是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是巡弋的战舰雷,教师随机引导,用哪个词语括呢?让学生体会战争的危害。)朗读这一小节,读出自己对战争怒。 (二)学生自学第二、三、四小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巡视,然体交流。 多种形式练习朗读,比如:女生两行,男生读后两行;小组比赛读 讨论:为什么最后一句都是“这是为了什么?”(作者想表达呢?) 仿照这样的格式,自己练习编一节,集体交流。 齐读最后一小节,说出自己的理并想象战火中的孩子还需要什么着说几句话。 四、练习背诵课文。 限时作业 一、理解词语。 频频: 祈盼: 二、概括主要内容。 三、仿照诗歌试着编写几句小诗
15
板书设计: 14﹡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3、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索然无味都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4、提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搜集与战争相关的影视资料。 2、搜集新闻。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结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记忆“读读写写”的词语。 4、教师听写词语。 三、学习“我的发现“
16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个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时,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
总结: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多积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三课时 看图写话
一、触景生情
1、播放残酷的战争录像,然后定格在书中的那张照片上。
2、启发谈话:战争给从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刚才的录像和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真情表达
1、指出要求: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照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
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和想到写下来。 三、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希望你们通过课文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计给你的朋友听。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
17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 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坦都 是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
2、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到车内和办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车内外发生的事情。那就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二、前期准备
1、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 ,你们认为做哪些准备工作? A要选 一个灵活、机智、知识丰富、口才突出的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B发布的新闻要有意义。
C发布的新闻稿要结构完整,简洁明了,能够吸引人。
D作为必面人要对自己所发布的东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E新闻发布人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富有感染力。 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的这几点对于开好一个新闻发布会很重要,待会儿我们的小小新闻发布会就以上述这五点来作为评比标准,看看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中,哪些同学表现最突出,我们就可以评他为“最佳新闻发布人”,同时我们还要评出今天的“头条新闻”“热点新闻”“最佳新闻”等。我知道大家都惧了很多的资料,但光会惧资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会整理资料。现在,我们就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大块来自由组合,整理一下手头的资料,争取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有好的表现。
2、学生根据“时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日常生活”“其他”“这几大版块自由组合,交流、讨论、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3、召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A.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每个版块的三个代表分别发言。第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B.评价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教师交流、指导。 C.总结刚才新闻发言人的公有优缺点,再次准备。 D.新闻发言人发言。
4、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热点新闻”等。 5、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师生总结
1、通过今天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你有一些会么样的收获?
2、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小小新闻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经常
18
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19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韩庄小学
陈涛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