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2011— 2012学年第 二 学期
教 师 教 案
课程名称_______语文__________ 专 业 会计+汽商 任教年级___高一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 _后学明_________ 周 课 时 3节/周 × 2班
2012年2月
教 案
课题名称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善良》 授课时间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教学目标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高一的学生对文艺随笔不太了解,但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认识,希望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文艺随笔这种散文形式有深学情分析 入认识。让学生明确作者对善良的看法,也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结果,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教学重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手段 本课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说 明 一、导入 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人最宝贵的五种品质,引出“善良”。生活价值观教育:爱心、和平、尊重、合作、简朴、谦实 施 过 程 虚、责任、自由、诚实、团结、幸福、宽容等12种生活价值观。 二、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方法,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明确: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
2、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 明确: 提出问题(1—4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分析问题(5—11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表明观点(12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三、重点研读 (一)研读第一部分: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明确: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有否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 2.作者是怎样层层追问的? 明确:层层追问如下 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 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 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 (这样的层层追问是王蒙语言的一大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3.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 (二)研读第二部分: 1.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对比论证(找出所在段落) 第五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尽管善良常败,但人们还是喜欢善良,进而阐述了善良的作用) 第八段结果对比:善良得弘扬——凶恶被压缩(从道德、意义上阐述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第十一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说明善良的人永远不会丧失信心) 对比论证作用:使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更鲜明。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 2.齐读第六段,说说第6段论述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明确:运用排比:第一组排比,层层深入的表现了人们对善良的态度。第二组排比,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 3.运用排比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来说理,列举事例,会增加文章气势和说服力。 四、合作探讨,加深理解 1.为什么说“她(善良)属于人,她属于……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明确:因为,善良是人的本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说“她属于人”;因为“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所以说“她属于……”
善良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一次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 2.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作者有否作进一步的阐述? 明确:第十段、十一段进行了阐述: 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 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乐观。 3.为什么“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明确:小孩子是由于天真,不谙世事而善良。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是出于对社会发展的了解和自觉而善良。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对社会发展只是一知半解而且自以为是,闹出许多可悲的事来,如“”时“阶级斗争扩大化”,故而最不善良。 练习 1、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灯塔”为喻体,作 业 仿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以“善良”为陈述对象,依照上面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 2、当面临人生的两难困境时,我们如何选择?除了为善与不为
善之外,我们又面临哪些道德上的困境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两难困境,写一篇随笔。 3、完成课后“练习与思考” 善 良 王 蒙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1、提出问题(1—4自然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板书设计 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2、分析问题(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3、表明观点(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教学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