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罐变更方案
一、目的
因目前疫情管控,造成产品销售困难,储罐液位每天持续上涨,为了防止**在疫情管控期间造成憋库,影响装置正常生产,特将**罐(此储罐原为存放**)变更为储存产品**使用。 二、工艺变更
利用原**罐区原有管线将现轻烃进**罐改进**罐(储罐类型为:拱顶罐,安装内浮盘,罐顶设有氮封),将**产品改进**需按以下要求执行:
1)、检查各阀门是否开关灵活,有无损坏,有损坏阀门需更换后方可使用;
2)、确认进罐流程管线是否畅通,用氮气吹扫置换管线; 3)、对需要隔离的部位进行加装盲板隔离;
4)、打开**人孔检查储罐内是否有杂物及积水,若有积水利用隔膜泵将积水抽出,封好人孔用氮气置换储罐并进行气密检测;
5)、**进罐前确认流程,流程无误后打开进罐阀门; 6)、**罐储存液位不得超过库容的80%,岗位人员每天监控储罐液位,液位异常及时报告调度及相关领导;
7)、调度人员及时与销售人员沟通,联系轻烃产品及时销售; 三、工艺变更流程图
G-204G-205A2B2A1B1C1C2
图中A1、A2为G-204进料阀门,C1为G-204装车阀门;B1、B2为G-205进料阀门,C2为G-205装车阀门;实线为原有产品线,虚线为变更后产品线。
四、风险辨识及安全管控措施
火灾危险性 密度 闪点 爆炸 极限 饱和蒸气压(kPa) 汽油 甲类 轻烃 甲类 是否 相同 是 否 相近 相近 相近 存在风险 与原设计相同,风险未增加 原介质密度大于变更后介质密度,故该罐承压能力满足要求 闪点相近,风险未增加 爆炸极限相近,风险未增加 闪点相近,风险未增加 0.70-0.78 0.63 -58~10 1.3-7.6 40.5~91.2 -48 1.5-7.8 53.32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两种物质介质理化性质基本相同,故原罐区防火设计满足变更需求,存储介质变更后安全风险未增加,储罐在与
原设计同等工况下,变更使用风险未增加,故该变更切实可行。
1、投运的主要风险分析
1) 储罐区存储有大量的**,均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特性,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其蒸气很容易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即有可能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2) 储罐因操作失误等原因,可发生沸溢,使物料跑损或储罐罐顶开裂损坏,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3) 储罐安全附件诸如呼吸阀、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排污阀等失灵将造成“假现象”,误导操作、监控,酿成跑、冒、滴、漏、超压超液位现象而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4) 在装卸车过程中的泵、阀门、管道出现密闭不严、开裂、泄漏、超压操作等故障,将直接导致物料的泄漏以及设备爆炸,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5) 储罐防静电设施发生故障或设置不到位,如法兰跨接不全面等将影响输送物料时物料与罐壁、管壁摩擦而产生静电,使储罐有可能因输送物料产生的静电火花积累形成静电火花,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6) 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流速控制不良,造成物料流速过大,使流体与管壁、设备表壁的摩擦增大,静电积聚过快,释放不及时,也会引起静电火花进而引燃物料,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7)物料在储存过程中危险性较大的因素就是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其主要原因如下:
A 储罐本身存在质量缺陷、焊接质量差、强度不够引起泄漏; B 储罐进料过量,液位失控或失真,引起泄漏; C 管线和阀门质量缺陷引起泄漏;
D 物料的腐蚀性太强,其储存罐的材质无法承受其腐蚀性引起储存罐破损,引起泄漏;
E 性质相抵触的物料接触;
F 泄漏物料产生的可燃蒸气因明火或静电引起燃烧、爆炸; G 在防爆区域内使用非防爆设备或工具; H 储罐无防雷或防雷设施不可靠,接地不良; I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2、安全管控措施
1) 投运前由技术管理部组织对进罐流程进行确认,保证流程畅通,同时组织对管线及罐体进行气密试验,确保无泄漏,并制定罐区操作规程。
2) 由装备部组织按照原设计图纸,逐项核对液位计、温度计等安全附件,确保其完好准确,并组织对罐体进行测厚,确保其承压强度。
3) 由安环部组织对消防设施逐项进行核对检查,确保其完好备用。
4) 岗位人员对现场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和整改。
5) 罐区内严禁使用非防爆工器具。
6) 严格控制进油速度在1m/s 以内,在进油后岗位人员协同仪表
就远传液位计进行进油液位校准工作,并随时确认进油量以及进油速度。
7) 在进油的同时将采样器、搅拌器、人孔、排污孔安装密封性进行确认,确认无渗漏现象。确认油罐脱水阀无渗漏现象,继续进油。
8) 现场所有操作都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油位不得超过设计液位的80%。
3、应急救援措施
罐区一旦发生危化品品泄漏,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少泄漏的危险、危害。处理泄漏根据具体情况应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1)要根据泄漏位置,风向风速,准确判断下风向危险距离,并及时用通知相关的单位和人员疏散或禁止进入危险区,岗位马上封闭危险区的周边,并出示警示牌,防止各种车辆和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防止发生人员中毒事故。
2)发生人员急性中毒时,抢救人员首先使用应急设施,并将中毒者安置在空气流畅的安全地带,安静休息,保持呼吸畅通,必要时给予吸氧。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同时呼叫急救车紧急救护。
4)切断火源。泄漏易燃易爆、有毒物料时,立即停止泄漏区周围一切可以产生明火的作业,严禁火种。
5)处理人员的个体防护。根据泄漏物料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当的呼吸器、防护服、橡胶长靴、胶皮手套等防护用品进行防护。
6)堵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如坚固包装容器桶盖,在漏点打卡子,包装桶底部渗漏时倒置等。
7)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不燃性材料吸附吸收、收集处理。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