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她的眼睛》
教学目标
1:概括内容,把握文章情节发展。
2:抓住文中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通过感知人物形象,感悟人性的伟大。
3:了解并分析本文设置悬念、伏笔与照应的精妙。
4: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抓住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1:浏览阅读法。
1
2:设疑法。
3:批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词:科学发展的任何阶段都离不开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接下来我们认识的这位作家他的想象力一定超乎寻常,他凭借一己之力把中国的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准。他就是——刘慈欣。
二:作者简介
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刘慈欣
2015年8月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来感受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交相辉映的无穷魅力。
2
三:浏览课文,概括内容。
浏览课文,可以一目数行的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通过对标题的扩充,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展示:
内容概括——因为“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小姑娘被困地心。为了让小姑娘最后看看这美丽的世界,所以主任安排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四:细读课文,明确构思,品析人物。
这篇小说想象奇特,构思巧妙,读来令人兴趣盎然。作者很会讲故事,尤其善于制造悬念。
(一):询问学生在阅读“度假”这部分内容中遇到的疑惑,明确小姑娘所处的环境。
展示:
飞船被裹在6000千公里厚的物质中, 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 连空间都没有, 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它们密密地挤在“落日六号”的周围, 密得只有中微子才能穿过,“落日六号”是处于一个巨大的炼钢炉中!
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个活动范围不到10平方米的闷热控制舱。
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3
(二):明确小姑娘所处环境后,进一步分析小姑娘在度假中的一些奇怪行为,明
确小姑娘对生命的热爱,对地球的热爱。
比如:
小姑娘做决定时的艰难。
“我太怕封闭了。”
“不,别拔下它!”
(三):分析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小说构思的巧妙,悬念的设置,伏笔与照应。
小结:小姑娘的奇怪行为源于她自身的经历,当明确小姑娘的经历后,她一切的怪异也找到了答案,我们也更懂得了小姑娘对生养她的这颗星球的热爱。
(四)品析小姑娘身上的高贵品质。
找到小姑娘与地球联系的最后一段录音,通过小姑娘的语言描写分析小姑娘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展示:
“……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 我现在已适应这里, 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 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 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 还可以清楚地看
4
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明确:小姑娘的高贵品质
①强烈的敬业精神
②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③对生养了自己的这颗星球的无限的热爱。
五: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明确小姑娘与科学探险者的异同,引出文中科学与幻想的交织,由学生来感受分析文中想象和科学的体现。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六:拓展延伸
(一)由凡尔纳《海底两万里》感受科幻小说的预见性,让学生明确科幻作品的特点。
展示:《海底两万里》(凡尔纳,1870年)凡尔纳是科幻小说的先驱,《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最具预见性的作品,其中的潜艇战、水肺潜水甚至泰瑟枪之后都成为现实。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的名字“鹦鹉螺号”就源自《海底两万里》。
5
小结:可以说科学幻想是一个追梦的过程,并且是美梦不断成真的过程,一步一步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
科幻,是未来的预言家。有了科幻,我们畅想着科学发展的未来。
(二)课外推荐学生阅读科幻小说,欣赏小视频《虫洞为什么存在,科学家大胆推测是外星人穿梭隧道?》
(三)写作
发挥科学想象,设计一款与本课眼睛”功能相似的设备,以《带上他的‗‗‗‗‗‗‗‗》为题,写一篇简短的科幻作品。
学生展示自己大胆的想象。
七:课堂小结
想象才能成就伟大!(凡尔纳)
八:板书设计
带上她的眼睛
刘慈欣
小说
6
幻想
科学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