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2年(第2卷)第2期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 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 综述 动作用。但是由于学校体育教学中各年龄阶段学生之间年龄跨 度较大,学生的生理、心理、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各种教学指导思想表现出缺乏系统性、连 贯性,体现在各年龄阶段教学重点的倾向性以及教材的处理、 教法的选用和组织安排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及地区特点 不协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因此, 导思想,已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各类学校已将传 统的体育课,改革为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正在全国推广。围 绕“健康第一”的思想,体育课目标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 身体运动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社会人文素质为目标,充分挖 掘体育的多功能效应,将其溶入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中。“健康 第一”的思想不仅对体育课程目标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新世纪体 育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决策。 3.2对体育教学思想的思考 根据学生各年龄阶段的特点,确立相应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使之具有相应的层次,有助于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把握教学 改革的方向,控制和优化教学改革的进程,提高教学改革的质 量 3 2.1对健康的认识应由片面的健康观向全面的健康观转变 有人认为,健康就是人的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 沛、无痛无病。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健康观显然具有 时代的片面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 教学在传授“三基”、增强体质的同时,朝着多目标、多功 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 能方向发展。同时,国外的休闲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 和虚弱”。可见,全面的健康观把健康的范畴从医学生物扩大 等体育思想出现。也极大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进展。随 到心理和社会的领域。如果我们的认识水平仍停留在片面的健 着北京即将举行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已深入人心, 康观上,我们的教学就很可能穿新鞋走老路。健康第一既是体 奥林匹克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奥 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同时也覆盖了健康内容的全部涵义。因 此,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健康的概念、内容、它们之间的相 互联系以及相互递增的层次,是实现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关键 环节,这样才能真正把全面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教学的首 位。 3.3.2学校体育教学思想将向“人文体育观”方向发展 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思想从唯“生物体育观”,转向了生 物、心理、社会因素构成的“三维体育观”,拓宽了体育在 健身、娱乐、竞技、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功能。使我国体育 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也指导着学校体育教学思想。可以预测,未 来学校体育会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前进,关注学生的需要,重 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必将确立以“人文体育观”为 核心的教学思想。 3 3.3确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 相结合的学校体育教学思想 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中的理念,它的内涵是及其丰富的。 3 2 2对课程结构的认识应由完整的竞技项目体系向健身方 法手段转变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均把竞技项目视为 随着素质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需要从其他相关的理论中汲取 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顺序、教学内容不能随意分割 “合理内核”,使其本身的理论不断成熟和完善。目前,在 和取舍,形成了固定的课程教学过程和模式。例如田径项目的 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过程中,人们试图从不同的途 教学,往往过多地强调项目结构的完整性,并且以技术教学为 径,采用不同的教育理念去指导体育教学实践,以求获得新的 主导,以提高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因而费时多,效果也不 突破。然而,尽管各种理念有其“合理内核”,但健康第一。 好。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必须破除竞技项目结构完整 终身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作用和价值是任何时候都 性的传统观念,把竞技项目视为健身的方法手段。教材的选 不能动摇的。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具有重大 用、教学内容的取舍完全依据项目对健身的意义、价值、效 的理论核现实意义。从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来看,体育是教育 果加以提炼,实施以健康为主导的教学,防止教学的竞技化、 的一部分,是为人的全面教育服务的,因此,顺应素质教育 成人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的潮流,学校体育教学思想应确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与素质 3 2 3教学方法应由包办式向学导式转变 教育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思想。 包办式和学导式是体育教学中相互对应的教学方法。包办 式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递和灌输,忽视对学生进行 参考文献 J].《上海体育学院学 方法论的教育和能力的训练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堂体育课 [1]孙亦峰等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思考[自始至终均由教师主导,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一旦 报 ̄2000,24(S1):39~41 学生离开了教师,就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会练,很大程 f2】刘咏文等.新中国体育教学思想的回顾【J】.《解放军体育学院 学报 ̄2003 22(4):120~121. 度上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使课堂气氛沉闷、僵化。 学导式教学在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是有主 [3]陈红辉.探讨学校体育各年龄阶段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特征[J] 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 《南京体院学报》2002,16(4):27~29. 生进行独立学练。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并以各种 【4】任宏权.刘亮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J]《四川 教学方法相配合,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配套功能和效应,教会 体育科学 ̄2000,2(90):59~60 5】舒盛芳,沈建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与体育教 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练习、学会评价,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由此可见,实现由包办式教学到学导式教学的转变,势必 学[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4,20(61):9O一92 会在教学方法的功能及其体系上带来深刻的变化,并将成为今 【6]邵华.几种体育教学思想的比较研究(上)【J].《中国学校体 育 ̄2000,1:63~64 后整个学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切入点,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朝 着健康第一的方向深入发展。 [7】邵华.几种体育教学思想的比较研究(下)[J]《中国学校体 3.3对未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展望 育>>,2000,2:61~62. 3.3.1学校体育教学思想将向层次性和延续性方向发展 学校体育教学在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的影响下,产 生了各种教学指导思想,对引导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加快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步伐,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推 92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