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文言文总复习(附答案)
9.三 峡
1、给加点字注音 阙( ) 嶂( ) 曦( ) ...襄( ) 溯( ) 御( ) ...湍( ) .
( ) 漱( )
涧( ) 属( ) 转( ) ...2、重点词语解释 ①重岩叠嶂( ) .②自非亭午夜分( ) ....③不见曦月( ) .④夏水襄陵( ) ..⑤沿溯阻绝( ; ) ..⑥虽乘奔御风( ) .⑦不以疾也( ) ..⑧素湍绿潭( ) . ⑨绝
多生怪柏( )
⑩飞漱其间( ) .⑪清荣峻茂( ) .⑫良多趣味( ) .⑬属引凄异( ; ) ..⑭空谷传响( ) .⑮哀转久绝( ) .3、通假字 略无阙处( ) .4、一词多义 ①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 . 自非亭午夜分 .②绝 哀转久绝 .
绝巘多生怪柏( ) .③疾 不以疾也( ) . 君有疾在腠理( ) .
第 1 页 共 33 页
5、古今异义 古义: ①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 .
今义: 古义: ③属引凄异 属 今义: .
6、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 .③回清倒影( ) .④良多趣味( ) .
⑤每至晴初霜旦( ) .
⑥空谷传响( ..
7、特殊句式 省略句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省略主语“ ”,即“ ”)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省略主语“ ”,即“ ”) 8、重点句子默写
①侧面描写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 。
②文中与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应的句子是 , , , , 。
③总括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是 , 。
④写高猿长啸声音特点的句子是 , , 。 9、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⑤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作家作品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地理学家。撰《 》四十卷,该书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 ,也是一部优美的 。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在文中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出了三峡 、
的景色,抒发了作者 。
10.短文二篇
第 2 页 共 33 页
1、给加点字注音 颓.( ) 鳞.( ) 与.( ) 遂.( ) 寝.( ) 荇.( ) 2、重点词语解释 ①五色交辉..( ) ②四时..俱备( ) ③晓雾将歇.( ) ④夕日欲颓.( ) ⑤沉鳞..
竞跃( ) ⑥实是欲界..之仙都..( ; ) 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⑧欣然..起行( ) ⑨念.无与为乐者( ) ⑩相与..步于中庭..( ; ) ⑪庭下如积水空明..( ) ⑫水中藻.、荇.交横( ) ⑬盖.
竹柏影也( ) 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3、一词多义 ①盖 盖.
竹柏影也 (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②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寡助之至.
( ) ③寻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未果,寻.病终( )
④书 答谢中书.书 ( ) 答谢中书书. (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⑤与 念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于中庭( )
4、古今异义 古义: ①四时.俱备 时 今义: 古义: ②晓雾将歇.
歇 今义: 第 3 页 共 33 页
古义: ③夕日欲颓 颓 今义: . 古义: ④沉鳞竞跃 鳞 今义: .
古义: ⑤念无与为乐者 念 今义: .
古义: ⑥盖竹柏影也 盖 今义: .
古义: 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今义: .
5、词类活用 ①五色交辉( ) .
②相与步于中庭( ) .6、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
A.相与步于中庭( ,即“ ”)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即“ ”) ②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 ”,即“ ”) 7、重点句子默写
①《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 。 ②《答谢中书书》中赞美江南山水美景的句子是 。 ③《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院中月光澄澈的句子是 , , 。 ④《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现作者豁达乐观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 。 8、重点句子翻译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③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④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⑤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第 4 页 共 33 页
⑦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作家作品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 , 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 ”。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汉族, 著名的文学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与 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 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他与唐代 、 和宋代 、 、 、 、 七位散文家并称为“ ”。11.与朱元思书
1、给加点字注音 缥.碧( ) 轩邈..( ) 泠.泠( ) 嘤.嘤( ) 鸢.飞戾.天( )( ) 经纶.( ) 窥.谷忘反( ) 横柯.( ) 蔽.( ) 2、重点词语解释 ①风烟..俱净( ) ②天山共色..( ) ③从.
流飘荡( ) ④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⑤水皆缥碧..( ) ⑥急湍甚箭..( ) ⑦猛浪若奔.
( ) ⑧皆生寒.树( ) ⑨负.势竞上( ) ⑩互相轩邈..( ; ) ⑪争高直指..( ) ⑫泉水激.石( ) ⑬泠泠..作响( ) ⑭蝉则千.转不穷( ) ⑮鸢飞戾.天( ) ⑯经纶..世务( ) ⑰横柯.上蔽( ) ⑱疏条交映..
( ) 3、通假字 ①蝉则千转.不穷( ) ②窥谷忘反.
( )
第 5 页 共 33 页
4、一词多义
①穷 蝉则千转不穷( ) . 欲穷其林 ( )
②绝 猿则百叫无绝( ) . 天下独绝( ) . 负势竞上( ) .③上 横柯上蔽( ) .
从流飘荡( ) .④从 择其善者而从之( ) . 从先人还家( ) . 一百许里( ) .⑤百 猿则百叫无绝( ) .
5、古今异义 古义: ①一百许里 许 今义: . 古义: ②经纶世务者 经纶 今义: .. 古义: ③鸢飞戾天者 戾 今义: .
6、词类活用 ①任意东西( ) ..
②互相轩邈( ) ..③望峰息心( ) .④横柯上蔽( ) .⑤风烟俱净( ) .⑥负势竞上( ) .⑦猛浪若奔( ) .
7、特殊句式 省略句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 ,即“ ”) B.急湍甚箭(省略介词“ ”,即“ ”) 8、重点句子默写
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
②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 。 , 。 ③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是 ,泠泠作响; , 。 , ;写视觉感受的句子是 , 。 , 。 ④写山“奇”的句子是 , , , ,
第 6 页 共 33 页
, 。
⑤文中“ , ”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 , 。
⑥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 ; , 。
9、重点句子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⑤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作家作品
①吴均, 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才。他通史学,私自撰写了《 》。本文虽名“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实际上描写的是 。
②骈文,是 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是与散文相对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讲究 ,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也称“骈俪文”或“骈偶文”。
12.唐诗五首
1、给加点字注音 东皋( ) 徙倚( ) 落晖( ) ....
驱犊( ) 采薇( ) 萋萋( ) ...鹦鹉( ) 征蓬( ) 萧关( ) ....荆门( ) 早莺( ) 白沙堤( ) ...2、重点词语解释 ①东皋薄暮望( ) .②徙倚欲何依( ) ..
③长歌怀采薇( ) ..
④白云千载空悠悠( )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 ; ) ...⑥芳草萋萋鹦鹉洲( ) ..⑦单车欲问边( ) ..
⑧征蓬出汉塞( ) ..⑨长河落日圆( ) ..⑩江入大荒流( ) ..
第 7 页 共 33 页
⑪仍怜故乡水( ) .
⑫水面初平云脚低( ; ) ...⑬几处早莺争暖树( ) ..3、一词多义
使 烟波江上使人愁( ) 使至塞上( )
4、古今异义 古义: ①相顾无相识 顾 今义: .
古义: ②来从楚国游 从 今义: .
古义: ③仍怜故乡水 怜、 今义: .
5、重点句子默写
①《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 。诗中于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
②《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 , 。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③《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 , 。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
④《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 。
⑤《钱塘湖春行》中写莺燕报春的诗句是 , 。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 , 。 6、作家作品
①《野望》的作者是 ,号 , 代诗人。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 的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 。
②《黄鹤楼》的作者是 , 代诗人。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 之佳作。既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了 。
③《使至塞上》的作者是 ,字 , 朝著名诗人。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 ,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壮美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 。
④《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 ,号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⑤《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 ,号 , 代大诗人。此诗通过对 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 的热爱之情。
第 8 页 共 33 页
21.《孟子》二章
1、给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 ) 天下熄( ) 淫( ) ...舜( ) 畎亩( ) 傅说( ) ...百里奚( ) 曾益( ) 拂士( ) ...2、重点词语解释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③戒之曰( ) .④以顺为正者( ) .⑤居天下之广居( ; ) ..⑥与民由之( ) .⑦舜发于畎亩之中( ) .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⑨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⑩行拂乱其所为( ; ) ..⑪人恒过( ) .⑫衡于虑,而后作( ) .⑬而后喻( ) .
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3、通假字 ①往之女家( ) .②曾益其所不能( ) .③衡于虑( )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 ) .4、一词多义
①道 行天下之大道( ) . 妾妇之道也( ) .
②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得志,与民由之( ) .
③戒 必敬必戒( ) . 戒之曰( ) .
④正 以顺为正者( ) . 立天下之正位( ) .
第 9 页 共 33 页
⑤之 往送之门( ) . 居天下之广居( ) .
⑥发 发于畎亩( ) . 发于声( ) .
⑦士 管夷吾举于士( )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 生于忧患( ) .⑧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 )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征于色( ) .
⑨拂 行拂乱其所为( )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
5、古今异义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丈夫 古义: 今义:
古义: ②父命之 命 今义: . 古义: ③与民由之 由 今义: .
古义: ④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筑 今义: .
古义: ⑤管夷吾举于士 士 今义: .
古义: ⑥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今义: .
古义: ⑦出则无敌国外患 出 今义: .
6、词类活用
第 10 页 共 33 页
①丈夫之冠也( ) .②富贵不能淫( ) .
③贫贱不能移( ) .④威武不能屈( ) .
⑤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
( )( ) ( ) ( ) ⑥人恒过,然后能改( ) .
⑦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 ..7、重点句子翻译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④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⑤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作家作品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和《 》《 》《 》一起合称为“四书”。
22.愚公移山
1、给加点字注音 高万仞( ) 惩( ) 山北之塞( ) ...
出入之迂( ) 叩石垦壤( ) 箕畚( ) ....孀妻( ) 始龀( ) 智叟( ) ...穷匮( ) 亡以应(wú) 厝( ) ...2、重点词语解释 ①方七百里( ) .②惩山北之塞( ; ) ..③出入之迂也( ) .④聚室而谋曰( ; ) ..⑤吾与汝毕力平险( ; ) ..
第 11 页 共 33 页
⑥指通豫南( ) .
⑦达于汉阴( ) .⑧杂然相许( ; ) ...⑨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 ..⑩投诸渤海之尾( ) .⑪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 ) ...⑫叩.
石垦壤( ) ⑬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⑭始龀..( ; ) ⑮寒暑易节..( ; ) ⑯北山愚公长息..
曰( ) 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 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⑲惧其不已.也( ) ⑳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2○1无陇断..焉( ; ) 3、通假字 ①始一反.
焉( ) ②汝之不惠.( )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 ④一厝.朔东( ) ⑤无陇.断焉( ) 4、一词多义 年且.九十( ) ①且 且.
焉置土石( )
②之 隐土之.北( ) 汝之.不惠( )
其.
妻献疑曰( ) ③其 其.如土石何( ) 惧其.不已也( ) ④以 以.残年余力(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始一反焉.
( ) 第 12 页 共 33 页
⑤焉 且焉置土石( ) .
5、古今异义
古义: ①达于汉阴 阴 今义: . 古义: ②投诸渤海之尾 诸 古义: . 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曾 古义: 古义: 古义: 毛 古义: 6、词类活用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 .③寒暑易节( ) .
④面山而居( ) .
7、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A.杂然相许。(省略主语“ ”,即“ ”) B.一厝朔东。(省略介词“ ”,即“ ”) ②倒装句
A.甚矣,汝之不惠!( ) B.何苦而不平?( )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③被动句
帝感其诚。(“ ”是被感动者,即“ ”) 8、重点句子翻译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且焉置土石?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④甚矣,汝之不惠!
⑤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9、作家作品
列子,名 ,又名 ,郑国人。 前期思想家, 家代表人物之一。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今存《列子》共8篇,内容多为 、 和 。
第 13 页 共 33 页
23.周亚夫军细柳
1、给加点字注音 棘.门( ) 被.甲( ) 弓弩.( ) 诏.书( ) 驱驰.( ) 按辔.( ) 持兵揖.( ) 介胄.( ) 曩.者( ) 2、重点词语解释 ①匈奴大入.边( ) ②以备.胡( ) ③上自劳.
军( ) ④已而之...细柳军( ; ) ⑤彀.弓弩,持满( ) ⑥天子且.至( ) ⑦居无何...( ; ) ⑧天子乃按辔徐.行 ) ⑨介胄之士.不拜( ) ⑩使人称谢.( ) ⑪成礼而去.( ) ⑫曩.者霸上、棘门军( ) ⑬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3、通假字 ①军士吏被.
甲( ) ②改容式.车( ) 4、一词多义
周亚夫军.细柳( ) ①军 上自劳军.( ) 至霸上及棘门军.
(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②使 使.人称谢( ) 彀弓弩,持.
满( ) ③持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将以下骑.
送迎( ) ④骑 笔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 ⑤为 天子为.动( )
第 14 页 共 33 页
文帝之后六年( ) .⑥之 已而之细柳军( ) . 称善者久之( )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⑦乃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 . ⑧以 以备胡( ) . 请以军礼见( ) .
5、古今异义 古义: ①天子先驱至 先驱 今义: .. 古义: ②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节 今义: . 古义: ③使人称谢 谢 今义: .
古义: ④居无何 居 今义: .
古义: ⑤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兵 今义: .
6、词类活用 ①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
②介胄之士不拜( ) ..
③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 .
7、重点句子翻译
①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②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③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8、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中国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为《 》。
《史记》是我国历史 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 ,下至 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 , ”,
第 15 页 共 33 页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4.诗词五首
1、给加点字注音 结庐( ) 车马喧( ) 东篱( ) ...烽火( ) 搔更短( ) 簪( ) ...角声( ) 燕脂( ) 提携( ) ...折戟( ) 嗟日暮( ) 谩有( ) ...2、重点词语解释 ①结庐在人境( ; ) ..②悠然见南山( ) ..③烽火连三月( ) ..④家书抵万金( ) .⑤浑欲不胜簪( ) .⑥提携玉龙为君死( ) ..
⑦折戟沉沙铁未销( ) .⑧自将磨洗认前朝( ) .⑨殷勤问我归何处( ) ..⑩我报路长嗟日暮( ) .3、通假字 学诗谩有惊人句( ) .4、一词多义 城春草木深( ) .城 黑云压城城欲摧( ) .
5、古今异义 ①国破山河在 国 .
②自将磨洗认前朝 将 .
6、重点句子默写
①陶渊明在《饮酒》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
②杜甫《春望》一诗,通过“ , ”这一动作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其思亲、忧国的形象跃然纸上。
③《雁门太守行》中的“ , ”两句,表现了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坚定决心。
第 16 页 共 33 页
④杜牧《赤壁》一诗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 。
⑤李清照的《渔家傲》中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基调的句子是 , 。
7、作家作品
①《饮酒》的作者是 (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 ”,世称 ,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 的鼻祖。这首诗主要写诗人自己在乡村里 的归隐生活,充分表达出他 , 。
②《春望》的作者是 (712-770),字子美,自号 ,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 ,被世人尊为“ ”,其诗被称为“ ”。这首诗从望景色始,又以望者的情态作结。通过眺望沦陷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作者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
③《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 (790-816),字长吉, 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有“ ”之称。本诗运用 手法,渲染了 的战斗气氛,表现了边塞将士的 ,借以抒发了诗人的 。
④《赤壁》的作者是 (803-约852),字牧之,号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与 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 ”,著有《樊川文集》。《赤壁》这首咏史诗借助东汉末年英雄成败之事,从反面落笔,用二位美女的命运来说明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的影响。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激愤。
⑤《渔家傲》的作者是 (1084-约1155),号 ,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代女词人, 词派代表。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漱玉词》辑本。《渔家傲》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发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她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参考答案
9.三 峡
1、给加点字注音 阙(quē) 嶂(zhànɡ) 曦(xī) ...襄(xiānɡ) 溯(sù) 御(yù) ...湍(tuān) .
(yǎn)
涧(jiàn) 属(zhǔ) 转(zhuǎn) ...2、重点词语解释 ①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②自非亭午夜分(正午;半夜) ....③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 .④夏水襄陵(升到高处;大土山) ..⑤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⑥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
第 17 页 共 33 页
⑦不以疾也(此、这;快) ..⑧素湍绿潭(急流) .
⑩飞漱其间(冲荡) .⑪清荣峻茂(茂盛) .⑫良多趣味(甚,很) .⑬属引凄异(连接;延长) ..⑭空谷传响(回声) .⑮哀转久绝(断绝,消失) .
3、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4、一词多义
三峡七百里中(在)自.①自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消失)哀转久绝.②绝
绝多生怪柏(极).也(快)不以疾.③疾 君有疾在腠理(小病).
5、古今异义
古义:到了
①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古义:有时
②或王命急宣 或 .今义:表选择关系古义:连接
③属引凄异 属 .今义:属于
6、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形容词作名词,急流) .③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④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 .
⑤每至晴初霜旦(名词作动词,结霜) .⑥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
7、特殊句式 省略句
第 18 页 共 33 页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省略主语“三峡”,即“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省略主语“两岸”,即“两岸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8、重点句子默写
①侧面描写群山高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文中与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应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总括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写高猿长啸声音特点的句子是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许多趣味。 ④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高处的猿猴时常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凄凉怪异。 ⑤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10、作家作品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四十卷,该书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在文中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0.短文二篇
1、给加点字注音 颓(tuí) 鳞(lín) 与(yù) ...
遂(suì) 寝(qǐn) 荇(xìng) ...2、重点词语解释 ①五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②四时俱备(四季) ..③晓雾将歇(消散) .
④夕日欲颓(坠落) .⑤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
⑥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⑧欣然起行(高兴、愉快的样子) ..⑨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⑩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院子里) ....⑪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⑫水中藻、荇交横(均为水生植物) ..
第 19 页 共 33 页
⑬盖竹柏影也(大概是) .
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罢了) ....3、一词多义
竹柏影也(大概,大约。用于句首,表推测)盖.①盖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表解说缘由).
承天寺,寻张怀民(到)遂至.②至 寡助之至(极点).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找).③寻
未果,寻病终(不久).书(官职名)答谢中书.④书 答谢中书书(书信).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为乐者(和、同)⑤与念无与 .
步于中庭(共同)相与.4、古今异义
古义:季节①四时俱备 时 .今义:时间古义:消散
②晓雾将歇 歇 .今义:休息古义:坠落
③夕日欲颓 颓 .今义:消沉,萎靡古义:鱼
④沉鳞竞跃 鳞 .今义:鱼鳞
古义:想到
⑤念无与为乐者 念 .今义:纪念,思念古义:大概是,原来是
⑥盖竹柏影也 盖 .今义:遮盖古义:只是
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今义:转折连词
5、词类活用 ①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
第 20 页 共 33 页
②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6、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
A.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即“相与于中庭步”)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即“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②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吾”,即“吾解衣欲睡”) 7、重点句子默写
①《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答谢中书书》中赞美江南山水美景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③《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院中月光澄澈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现作者豁达乐观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重点句子翻译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猴、鸟雀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③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④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门里(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⑤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⑦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夜没有月光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啊。 9、作家作品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他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七位散文家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11.与朱元思书
1、给加点字注音 缥碧(piǎo) 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ɡ) ....
嘤嘤(yīnɡ) 鸢飞戾天(yuān lì) 经纶(lún) ....窥谷忘反(kuī) 横柯(kē) 蔽(bì) ...2、重点词语解释 ①风烟俱净(烟雾) ..
第 21 页 共 33 页
②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从流飘荡(跟、随) .
④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⑤水皆缥碧(青白色) ..⑥急湍甚箭(比箭还快) ..⑦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
⑧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⑨负势竞上(凭借) .⑩互相轩邈(高;远) ..⑪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⑫泉水激石(冲击,撞击) .⑬泠泠作响(形容水声清越) ..⑭蝉则千转不穷(表示多) .⑮鸢飞戾天(至、到达) .⑯经纶世务(筹划、治理) ..⑰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 .⑱疏条交映(互相掩映) ..
3、通假字 ①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②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4、一词多义
(形容词,尽、完)蝉则千转不穷.①穷
欲穷其林(动词,走完).
(停止)猿则百叫无绝.②绝 天下独绝(绝妙).负势竞上(向上).③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从流飘荡(随着).
之(听从) ④从择其善者而从.
先人还家(跟随)从.
许里(实指,表示“一百”)一百.⑤百
猿则百叫无绝(虚指,表示“多”).
5、古今异义
第 22 页 共 33 页
古义:表约数,左右①一百许里 许 .今义:或许,赞许等
古义: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②经纶世务者 经纶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古义:至
③鸢飞戾天者 戾 .今义:罪恶
6、词类活用
①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飘,向西飘) ..②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③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④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⑤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⑥负势竞上(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上) .⑦猛浪若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
7、特殊句式 省略句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即“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即“急湍甚于箭”) 8、重点句子默写
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③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视觉感受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④写山“奇”的句子是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⑤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重点句子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烟雾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竞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⑤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忙于处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0、作家作品
第 23 页 共 33 页
①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才。他通史学,私自撰写了《齐春秋》。本文虽名“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实际上描写的是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
②骈文,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是与散文相对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讲究对仗工整,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也称“骈俪文”或“骈偶文”。
12.唐诗五首
1、给加点字注音 东皋(gāo) 徙倚(xǐ yǐ) 落晖(huī) ....
驱犊(dú) 采薇(wēi) 萋萋(qī) ...鹦鹉(yīng wǔ) 征蓬(péng) 萧关(xiāo) ....荆门(jīng) 早莺(yīng) 白沙堤(dī) ...2、重点词语解释 ①东皋薄暮望(接近) .②徙倚欲何依(徘徊) ..
③长歌怀采薇(采食野菜,比喻隐居不仕) ..④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平川、原野;分明的样子) ...⑥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 ..⑦单车欲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
⑧征蓬出汉塞(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⑨长河落日圆(指黄河) ..⑩江入大荒流(辽远无际的荒原) ..⑪仍怜故乡水(喜爱) .⑫水面初平云脚低(刚刚;低垂的云) ...⑬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3、一词多义 人愁(让,令)烟波江上使.使 使至塞上(出使).4、古今异义
古义:看
①相顾无相识 顾 .今义:照顾古义:往
②来从楚国游 从 .今义:跟从古义:喜爱
③仍怜故乡水 怜 .今义:可怜
第 24 页 共 33 页
5、重点句子默写
①《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诗中于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②《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③《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④《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⑤《钱塘湖春行》中写莺燕报春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作家作品
①《野望》的作者是王绩,号东皋子,唐代诗人。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清幽、萧瑟、恬静的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
②《黄鹤楼》的作者是崔颢,唐代诗人。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既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了思乡之情。
③《使至塞上》的作者是王维,字摩诘 ,唐朝著名诗人。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壮美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④《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⑤《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21.《孟子》二章
1、给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yǎn) 天下熄(xī) 淫(yín) ...
舜(shùn) 畎亩(quǎn) 傅说(yuè) ...百里奚(xī) 曾益(zēng) 拂士(bì) ...2、重点词语解释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③戒之曰(告诫) .④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 .⑤居天下之广居(居住;居所,住宅) ..⑥与民由之(遵循) .⑦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 .
⑨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样的) .
第 25 页 共 33 页
⑩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扰乱) ..⑪人恒过(常常) .⑫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⑬而后喻(了解,明白) .
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匹敌,相当) .3、通假字 ①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②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③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 .4、一词多义
(道路)行天下之大道.①道
妾妇之道也(原则,行为准则).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够).②得
志,与民由之(实现)得.(谨慎)必敬必戒.③戒
戒之曰(告诫).者(准则,标准)以顺为正.④正 立天下之正位(正确).门(动词,去,到)往送之.⑤之
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于畎亩(动词,起,指被任用)发.⑥发 发于声(动词,表现).(名词,狱官)管夷吾举于士.⑦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
⑧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征于色(介词,在).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⑨拂
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生于忧患(介词,由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
5、古今异义
第 26 页 共 33 页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古义:指有志气,有作为的成年男子丈夫
今义:已婚女子的配偶古义:教导,训诲②父命之 命 .今义:生命;命令古义:遵循
③与民由之 由 .今义:由于
古义:捣土用的杵
④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筑 .今义:建筑,修建古义:狱官
⑤管夷吾举于士 士 .今义:士兵,军人古义:在国内
⑥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今义:进入古义:在国外
⑦出则无敌国外患 出 .今义:出来,出去
6、词类活用
①丈夫之冠也(名词作动词,行冠礼) .②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③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 .
④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⑤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受到贫困〈之苦〉) ⑥人恒过,然后能改(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
⑦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动词作状语,在国内,在国外) ..7、重点句子翻译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大道——义。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能够实现志向,就与老百姓一起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④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⑤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第 27 页 共 33 页
这样以后才知道常处忧虑祸患之中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常处安逸享乐之中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8、作家作品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和《论语》《大学》《中庸》一起合称为“四书”。
22.愚公移山
1、给加点字注音 高万仞(rèn) 惩(chénɡ) 山北之塞(sè) ...
出入之迂(yū) 叩石垦壤(kòu) 箕畚(jī běn) ....孀妻(shuānɡ) 始龀(chèn) 智叟(sǒu) ...穷匮(kuì) 亡以应(wú) 厝(cuò) ...2、重点词语解释 ①方七百里(指面积) .②惩山北之塞(苦于;阻塞) ..③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④聚室而谋曰(家;商量) ..⑤吾与汝毕力平险(你们;尽,全) ..
⑥指通豫南(直) .
⑦达于汉阴(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为“阴”,与“阳”相对) .⑧杂然相许(纷纷地;赞同) ...⑨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都……;削减) ..⑩投诸渤海之尾(相当于“之于”) .⑪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肩负,扛;成年男子) ...⑫叩石垦壤(敲、打) .
⑬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寡妇) ..⑭始龀(才、刚;换牙) ..⑮寒暑易节(更替;季节) ..⑯北山愚公长息曰(长叹) ..
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思想;通达,这里指改变) ..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⑲惧其不已也(停止) .⑳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 .21无陇断○焉(高地;隔绝) ..
3、通假字 ①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②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 .
第 28 页 共 33 页
④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 ) .⑤无陇断焉( “陇”同“垄”,高地 ) .4、一词多义
九十(副词,将近)年且.①且
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
北(助词,的)隐土之.②之 汝之不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妻献疑曰(代词,代他的).
如土石何(语气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③其其.不已也(代词,代愚公)惧其.
残年余力(介词,凭)以.④以 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用来).(语气助词,表陈述)始一反焉.⑤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5、古今异义
古义:山之北,河之南①达于汉阴 阴 .今义:阴天古义:相当于“之于”
②投诸渤海之尾 诸 .今义:各个,许多
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古义: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曾 今义:曾经古义:草木毛 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
6、词类活用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③寒暑易节(形容词作名词,冬季) .
④面山而居(名词作动词,面向着) .
7、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A.杂然相许。(省略主语“室人”,即“室人杂然相许”) B.一厝朔东。(省略介词“于”,即“一厝于朔东”) ②倒装句
第 29 页 共 33 页
A.甚矣,汝之不惠!(“甚矣”前置,表示强调,即“汝之不惠,甚矣”) B.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即“苦何而不平”)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即“遂率荷担子孙者三夫”) ③被动句
帝感其诚。(“帝”是被感动者,即“帝被其诚感”) 8、重点句子翻译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的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②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④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⑤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9、作家作品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今存《列子》共8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23.周亚夫军细柳
1、给加点字注音 棘门(jí) 被甲(pī) 弓弩(nǔ) ...
诏书(zhào) 驱驰(chí) 按辔(pèi) ...持兵揖(yī) 介胄(zhòu) 曩者(nǎng) ...2、重点词语解释 ①匈奴大入边(侵入) .②以备胡(防备) .③上自劳军(慰问) .
④已而之细柳军(不久;到,往) ...⑤彀弓弩,持满(张开) .
⑥天子且至(将要) .⑦居无何(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不久) ...⑧天子乃按辔徐行(缓慢地) .⑨介胄之士不拜(将领) .⑩使人称谢(告知) .⑪成礼而去(离开) .⑫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 .⑬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一定) .3、通假字 ①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 .
第 30 页 共 33 页
②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本文用作动词,指扶轼) .4、一词多义
细柳(驻军、驻扎)周亚夫军.
(军队)①军上自劳军.
(军营)至霸上及棘门军.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使者,使臣)..②使
使人称谢(派,命令).满(拉)彀弓弩,持.③持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拿).
送迎(读qí,坐骑)将以下骑.④骑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读jì,骑马的人,骑兵).将军(动词,担任)乃以宗正刘礼为.⑤为
天子为动(介词,被).
文帝之后六年(助词,的).
细柳军(动词,到、往) ⑥之已而之.
(音节助词,不译)称善者久之.
使使持节诏将军(就)于是上乃.⑦乃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才).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任用).
备胡(用来)⑧以以 .军礼见(用)请以.5、古今异义
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①天子先驱至 先驱 ..今义:走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先驱者古义: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②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节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古义:告知
③使人称谢 谢 .今义:感谢古义:经过④居无何 居 .今义:居住
第 31 页 共 33 页
古义:兵器⑤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兵 .今义:士兵
6、词类活用
①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作动词,下诏书) .
②介胄之士不拜(名词作动词,披甲戴盔) ..
③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使……锐利) .
7、重点句子翻译
①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皇帝和随从)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下了坐骑,迎送皇帝。 ②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在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③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领一定会被(敌人)袭击而成为俘虏。至于周亚夫,怎么能够侵犯呢!
8、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为《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4.诗词五首
1、给加点字注音 结庐(lú) 车马喧(xuān) 东篱(lí) ...
烽火(fēnɡ) 搔更短(sāo) 簪(zān) ...角声(jiǎo) 燕脂(zhī) 提携(xié) ...折戟(jǐ) 嗟日暮(jiē) 谩有(màn) ...2、重点词语解释 ①结庐在人境(建造,构筑;简陋的房屋) ..
②悠然见南山(闲适淡泊的样子,这里形容不经意的样子) ..③烽火连三月(指战事) ..④家书抵万金(值,相当) .⑤浑欲不胜簪(简直) .⑥提携玉龙为君死(指宝剑) ..
⑦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⑧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 .⑨殷勤问我归何处(情意恳切) ..
第 32 页 共 33 页
⑩我报路长嗟日暮(叹息,慨叹) .3、通假字 学诗谩有惊人句(“谩”同“漫”,空,徒然) .4、一词多义 春草木深(长安城)城.城 黑云压城城欲摧(城墙).5、古今异义
古义:指京城长安
①国破山河在 国 .今义:国家古义:拿,取
②自将磨洗认前朝 将 .今义:将要
6、重点句子默写
①陶渊明在《饮酒》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杜甫《春望》一诗,通过“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一动作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其思亲、忧国的形象跃然纸上。
③《雁门太守行》中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两句,表现了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坚定决心。
④杜牧《赤壁》一诗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⑤李清照的《渔家傲》中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基调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7、作家作品
①《饮酒》的作者是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田园诗派的鼻祖。这首诗主要写诗人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②《春望》的作者是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这首诗从望景色始,又以望者的情态作结。通过眺望沦陷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作者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
③《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有“诗鬼”之称。本诗运用夸张手法,渲染了凝重而惨烈的战斗气氛,表现了边塞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借以抒发了诗人的报国之志。
④《赤壁》的作者是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赤壁》这首咏史诗借助东汉末年英雄成败之事,从反面落笔,用二位美女的命运来说明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的影响。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激愤。
⑤《渔家傲》的作者是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漱玉词》辑本。《渔家傲》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发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她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第 33 页 共 3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