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语文自测试题十七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七年级语文自测试题十七

班级: 姓名:

学会做人 郭振亚

①一个初中学生对我说,老师要我们“学会做人”,难道我们这些学生不是人吗?我们有头脑、有五官、有四肢,我们本来就是会说话、会思考的人,为什么还要“学会做人”?

②这的确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朱熹曾说过,“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做人”;曾国藩也说过,“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他们所说的“做人”、“圣贤”,固然都有着历史的局限,甚至还有着封建礼教的糟粕,但他们强调的都是“做人”要有道德标准。

③随着时代的发展,“做人”的内涵在与时俱进,“圣贤”、“好人”的标准,在今天也不同于昔时。被誉为“共同致富的红色亿元村”的南街村,镌刻在街头的是:“大公无私是圣人,先公后私是贤人,公私兼顾是好人,先私后公是庸人,损公利私是坏人”。“当代毕昇”王选院士对“好人”是这样诠释的:“我赞成季羡林先生关于‘好人’的标准: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儿就是好人。不过,我以为,这个标准还可以再降低一点儿,就是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的就是好人。”北京师范大学一位哲学系教授,把“标准”又降低了一点儿:“下品:一辈子损人利已的人;中品:一辈子偶尔损人利已的人;上品:一辈子都不损人利已的人。”

④对照这些箴言,大家不妨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你是大公无私,还是先公后私?是考虑别人和考虑自己一样多?还是一辈子从不损人利己?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即使不像白求恩、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人那样“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好人”。

⑤倘若你是一个“损公利私”、“考虑自己总是比考虑别人多”,抑或是“一辈子损人利已的人”,那就危险了,你“做人”的资格,就值得怀疑了。虽然你也有头脑、五官、四肢,但你只不过是一个徒具肉身,而缺乏高尚灵魂的人。如果你是一个贪官,那么,你就是蛀虫、硕鼠;如果你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那么,你就是变色龙;如果你把稻草说成金条,骗人上当,那么,你就是狡猾的狐狸;如果你一见权势人物,就点头哈腰,不讲原则,一味讨好,那么,你可能就是一条摇头摆尾的叭儿狗„„正因为如此,人们对那些行为猥琐、心理阴暗、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人,称之为衣冠禽兽,或者称之为禽兽不如。

⑥你看,人都有肉躯,但“灵魂”却不同。有的灵魂高尚、有的灵魂卑下、有的灵魂亮丽、有的灵魂龌龊,怎样“做人”?关键在于塑造自己的灵魂。

⑦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我们塑造灵魂的一面镜子。面对是非、善恶、美丑,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要旗帜鲜明,要知荣明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选自《福州晚报》 有改动)

1.作者在选文中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答:

2.选文第③段列举了“好人”的不同的标准,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⑪南街村人的标准: ⑫季羡林先生的标准: ⑬王选院士的标准: ⑭北师大教授的标准: 3.选文第⑤段是怎样论述的?

答:

①就在这时,一只大苍鹰,由雁回山的山阴处展开双翅,奋力滑行飞出。鹤群立刻发出嘹亮的“哦——哦——哦——”的啼鸣声。这大概是因为发现可怕的苍鹰便互相报警,彼此关照。

②苍鹰飞到鹤群上空时,疾速翻飞,“嗖”地一声,飞箭似的冲进鹤群的圆形队伍之中。静静旋转的鹤群,阵势立即A (崩溃 分散 溃散),惊恐万分,慌乱啼鸣,扑打双翅,陷入一片B (散乱 混乱 零乱)

③说时迟,那时快,有一只鹤被苍鹰抓住,痛苦地扑打着翅膀,落向下方。于是其他鹤更加狂乱啼鸣,一只紧跟一只,疾速转身,俯冲下来去追逐下滑的苍鹰。

④一场鹤与鹰的激战在长空中展开了。

⑤鹤分为几群,每群十几只不等,拧成一团,拼命向苍鹰扑去。在阳光下,鹤的双翅奋力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雨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

⑥苍鹰不知何时C (埋没 埋葬 湮没)在旋转的鹤群中,踪影全无。

⑦战斗继续了好长一段时间。苍鹰虽然壮勇剽悍,可是寡不敌众,变得束手无策。最后只好放开费了很大力气抓到的鹤,从飞舞啼鸣的鹤群中钻了出去,凌空疾翔,一瞬间,消失在雁回山那边了。

⑧苍鹰消逝很久之后,鹤群仍然零乱飞舞,担心地啼叫,直到弄清苍鹰不会再来袭击,才放下心来,恢复了圆形队,向高空升去。

⑨鹤群变换队形为螺旋形长队,有如盘蚊香拉长的形状,静静地飞上高空。不久,一只鹤慢慢地落后于伙伴,这引起我强烈的关注。

⑩这只鹤可能因为方才的战斗中受了重伤,愈来愈落在伙伴的后面,似乎已丧失了继续飞翔的力量。几次缓慢地扑打翅膀,终于迅速脱离开队列,身体飘飘摇摇,一直向下方落去。

11这时鹤群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静静飞翔的队列又陷入混乱之中。

12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引吭高鸣,盘旋周围。好像为伙伴加油打气。然而无济于事,伤鹤虚弱地扑打着翅膀,愈来愈向下落去。

13于是,竟然发生了意料之外的事。来救的两只大鹤,从左右两侧紧紧靠近伤鹤,各伸出一只长长的翅膀,将伤鹤架起来了。然后各自奋力扇动单翅,静静地把负伤的伙伴送回高空的队列。

14在这段时间里,其他鹤高声啼叫,盘旋高空,一齐等待伤鹤返回,待伤鹤归队后,才似乎放下心来,又排成圆形队,向高空飞去。

15缓缓盘旋上升的鹤群,愈来愈小。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像飞蛾,最后小如蚊。空气清澈如洗,一直可以辨认出鹤的体形。

16过了一会儿,由圆形队的先端开始拉长伸直,速变成竖线,停止上升。从排头依次掉头向北,敏捷地变为一缕长长的细丝,加快速度,一路向北飞去。

1.在文中的A、B、C三处后边的括号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2.读了前半部分的“鹤鹰激战”之后,你觉得鹤的哪些精神感动了你? 3.选文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群鹤当时怎样的心情? 4.选文第⑤段写鹤与鹰激战的场面两处写道“银光闪烁”“光莹莹耀眼”,这有什么作用? 5.鹤群救助伤鹤的行为表现了什么精神?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真实与否无从考证,但主人公的微笑如灯,当我陷入困境时给我以信念和力量。

1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后,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流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毁的劫难。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位14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右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是一种更大的肉体伤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叫一声“疼”字,而是咬牙微笑着,不停地向营救人员挥手致谢,两手臂做出表示胜利(victory)的“V”字形。她相信政府派来的救援部队一定能救她。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所淹没。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没有一点痛苦失望的表情,反而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状。那一刻仿佛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着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一下子老了许多。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死神可以夺去人的生命,却永远夺不去在生死关头那个“V”字所蕴涵的信念和精神。如果不能在形体上与死神较量,那就在灵魂上与它较劲。自信自强,让灵魂始终微笑,并且高举那面胜利之旗。

1.你喜欢文章的标题吗?为什么?

2.小女孩为什么会一直微笑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请试着揣摩她的心理活动。 3.文中画线的“庄严”和“悲惨”两个词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如何理解“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的含义?

5.请你想想刚发生的四川地震,再写出一个与小女孩具有类似精神的人及其所做的事。(用概括语言表述,不超过40字)

①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渍,并且每擦一下,就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②贝里奇很为自己的下属公司拥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欣慰,问他为何要感谢那位圣人?黑人说,是他帮助找到这份工作,让自己终于有了饭吃。

③贝里奇笑了,说:“我曾遇到一位圣人,是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你愿意见他一下吗?”黑人说:“我是孤儿,从小靠锡克教会养大,我很想报答养育过我的人,这位圣人若使我吃饱以后还有余钱,我愿去拜访他。”

④贝里奇说:“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大温特胡克山。据我所知,那上面住着一位圣人,能为人指点迷津,凡是能遇到他的人都会前程似锦。20年前,我去南非登上过那座山,正巧遇到他,并得到他的指点。假如你愿意去拜访,我可以向你的经理说情,准你一个月的假。”

⑤这位年轻的黑人是个虔诚的锡克教徒,很相信神的帮助,他谢过贝里奇就上路了。30天的时间里,他一路披荆斩棘,风餐露宿,过草甸,穿森林,历尽艰辛,终于登上了白雪覆盖的大温特胡克山,他在山顶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遇到。

⑥黑人小伙很失望地回来了,他见到贝里奇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董事长先生,一路我处处留意,直到山顶,我发现,除了我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贝里奇说:“你说得很对,除你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

⑦20年后,这位黑人小伙做了美孚石油公司开普敦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名字叫贾姆讷。2000年,世界经济论坛大会在上海召开,他作为美孚石油公司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针对他的传奇一生,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发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你遇到圣人的时候。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风餐露宿: ②徘徊:

2.说说第①段中加点的“圣人”与第③段中加点的“圣人”意思是否相同,并且说明理由。 3.第③段中加点的“笑”字反映了贝里奇怎样的心理?

4.请你从文章中找出一句与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5.读完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1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国之财任其索用,一国之人任其役使。所以古往今来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国王生活的样子也成了一般人追求的最高标准。

2但是不要忘了一句俗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虽然 但 ,同样权大位显,如王如皇者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

3就是在君主制度的社会里,王位也并不是所有人的选择。明代仁宗皇帝的第六世孙朱载堉,就曾7次上疏,终于辞掉了自己的爵位,他一生潜心研究音乐和数学,他发现的十二平均律传到西方后,对欧洲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出身公爵世家的法国人德布罗意,不重公爵爵位,不要锦衣美食,但他对量子理论作出的贡献却使他在科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4在现代社会里,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下,人们的利益取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都大大多元化了。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享受山呼万岁式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社会有许许多多的“国王”在各自不同的王国里尽享着自己臣民的膜拜。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他读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内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王感。

5每个人只要有自己的追求都能得到一种王者的回报。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这大约是人生最低潮最无奈的吧。但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他仍然会有追随者,仍然可以反败为王。北宋时的柳永,屡试不第,但他却成了“词王”,“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你看他这个王国有多大。林则徐因主张禁烟被贬,但却受到沿途官民的热烈拥戴。在人格王国里他被推举为王。

6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仍是人人可以为王。一次爬香山,在山脚下一位年轻人用草编成蚂蚱、小鹿之类的小动物,插满一担,惹得小孩子和家长围成几层厚厚的圆圈,很有拥兵自重的威风。等到登上半山时,又见许多人挤在一起围观,一个老者在玩三节棍,两手各持一节细棍,将那第三节不停地上下翻挑,做出各种花样,人们越是喝彩他越是得意,在这个山坡上临时组建的三节棍小王国里,他就是国王。

⑦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已得到一样的满足。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没有权力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天下谁人不识君”。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结合第②段内容,根据提供的句式,在画横线处填入一句可以统领文段内容的句子

2.简要说说第⑤⑥这两个段落的论证过程。

3.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人人皆可为国王”?(限100字以内)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