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提问:诗歌比较鉴赏可以从哪些方面设置比较点,或者说,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
答: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大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不同诗歌体裁比较(2003年全国春季试卷)
2、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2006年湖北卷) 3、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2005湖南卷 )
4、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比较(2005北京卷)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2005天津卷)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2005浙江卷 ) 7、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2005福建卷 ) 8、不同诗歌同一描写对象优劣比较(2005上海卷 ) 9、诗与画的意境比较?(2005年广东卷) 10、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11、不同诗歌选材立意比较
二 、比较鉴赏示例(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比较) (一)不同诗歌体裁及意象比较 1、2003年春季试卷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 答参考答案:(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参考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2、2006年湖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2005年北京卷: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解题要领:
1、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
2、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 3、思想感情用语的使用要准确恰当,不能胡乱套用。 4、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先整体再局部。 (三)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较 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苹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对比问题:
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2、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 “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解题要领:
1、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 2、由果寻因,准确理解诗句表达的不同含义。
3、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小结:对比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 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 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 较”这一程度。因此,工夫都要下在读懂诗歌上,下在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