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4期 TLANJIN SCIENCE&TECHNOLOGY 科学观察 黄希顺(天津市计量监督检测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2) 对《机动车检测专用轴(轮)重仪》偏载测试中 固定载荷合理选择的探讨 【摘要】根据工作经验,对《机动车检测专用轴(轮)重仪》在偏载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 轮重仪偏栽 固定载荷误差 机动车检测专用轴(轮)重仪国家检定规程于2006年颁布 实施,至今已经5年多了,本人在从事检定工作的过程中,对偏 载测试的固定载荷合理选择有些体会,在此提出来,谈谈自己 的看法,与同行共同研究探讨。 流,提出《机动车检测专用轴(轮)重仪》偏栽的试验载荷应为最大秤量的1/10。 【关奠词】轴重仪机动车检测专用轴(轮)重仪是判定汽车制动性能的辅助 设备,根据机动车检测专用轴(轮)重仪的测量功能可分为轴 重仪和轮重仪两种。 轴重仪只能用来测量汽车的轴质量,无法分别测量同轴 左、右轮的质量。轮重仪可分别测量同车轴的左、右轮的质量, 也可以通过仪表内部数据处理后显示轴质量。 1偏载测试 机动车检测专用轴(轮)重仪检定规程7.2.6条规定,偏载 收稿日期:2011—07—05 测试“用不小于50 kg的固定载荷,在承载器不同位置的示值 5推进官产学合作 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往往对设备要求高,投资成本大,风 战略转变。通过建立各种战略联盟,以获取各种所需技术、技 能和其他有形无形资源,增强市场渗透力,建立全球性市场, 分担昂贵的研究开发费用,分散开发和经营风险,从而达到增 强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险高,且具有潜在的高额利润,因此,只有政府才能为高新技 术的研究与开发投资,也只有政府才有能力组织有实力的研 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完成这种研究开发工作,并使其研究成果 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应用。促进科研与产业结合,是国家增强 7结论 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高技术的 竞争实力的重要措施。日本政府积极组织企业和大学、国家科 研机构联合攻关的做法,己成为日本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一种 特有方式。据统计,1982--1992年,日本研制的新产品约70% 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军工尖端技术。到60年代 初,我国在与国防有关的几乎所有领域内都接近了当时的世 界水平,并取得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但我国工业总体基 础明显落后,局限于军工领域内的高技术产业十分薄弱,特别 是“十年动乱”,使我国高技术产业受到严重干扰,发展势头减 弱,以至在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的上一轮世界科技、经济 快速发展中,我国没能跟上步伐,从而失去了一次宝贵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PC建设出现了新局面,连续20年 是官产学联合攻关的成果,而且这些成果迅速形成了产业规 模。 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当今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与经济国际化、全球化趋势 相结合而进行的,这意味着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本身就具有 保持了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国家组织实施的863、火炬、技 国际化、全球化的特性。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乃至 全球范围内利用和配置资源。科技活动的国际PC、产业结构的 改、产学研等计划,为发展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创造了较好 条件。2010年中国HPC TOP1OO(高性能计算百强)排行榜在 京公布,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改进型天河一号A(Tianhe一1A) 变化和信息社会的出现已经把世界组成_『一个互相依赖的大 系统。尤其目前世界各国都想在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 时候,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己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同时,随着 高新技术开发向着投资高、规模大、风险多的方向发展,许多 稳居冠军宝座,己经成为全球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我国成 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2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 国家。未来我们将认真研究、摸索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方法, 为使我国在本世纪实现科技大发展而努力。■ 跨国公司也正在从单纯的竞争战略和孤军作战向国际合作的 间的差值应不大于该称量点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四分之 ”一。本人认为用不小于50 kg的固定载荷作偏载测试不妥,应 确定一个合理的同定载荷值。 2偏载测试中固定载荷值的探讨 规程巾规定,偏载测试“用不小于5O 的固定载荷,作为 偏载的试验载荷”这里存在两个问题:①对于一个承载轴载荷 为10 t的轴重仪或轮重仪来说,偏载测试固定载荷太小,尤其 是轴重仪;②偏载测试固定载荷太小,也不能正确反应偏载测 试的合理性。实际情况是每辆车单轮重至少在200 kg以上。 例如:一个承载轴载荷为10 t的轴重仪,最大载荷为 10 000 kg(e=5 kg)。那么用60 kg的固定载荷与用1 000 kg的 固定载倚进行偏载测试,就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因为二者 的允差是一样的,都为10000×0.2%=20 kg(因为6O kg和 1 000 kg这两个点都是在小于等于10%的最大称量点内),而 偏载合格的判定是,“在承载器不同位置的示值间的差值应不 大于该称量点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四分之一”,即5 kg。具体 讲就是用60 kg的周定载荷作偏载试验有可能合格;而用 l 000 kg的固定载荷作偏载试验有可能不合格。 分析1:用60kg的固定载荷作偏载试验(假设零点的误差 为零)。 这4个承重点的显示值都为60 kg,用加减小砝码法求得 这4个点的误差分别为:1点(△m=1.5 kg)+1.0 kg、2点 (△rn=2.0 kg)+0.5 kg、3点(△m=3.0 kg)一0.5 kg、4点 (/Xm=2.5 kg)0 kg那么,在承载器不同位置的示值间的差值 为l(+1.0)一(一0.5)I=1.5 kg,小于5 kg篇载测试合格。 分析2:用1 000 kg的同定载荷对同一台轴重仪作偏载试 验(假设零点的误差为零)。 这4个点的 示值分别为1 005 kg、1 000 kg、1 000 kg、 1 000 kg,用加减小砝码求得,这4个点的误差分别为:1点 科学观察 TIANJlN SCIENC2E0&T1E1年第4期 CHNOLOGY (Am=3.0 kg)+4.5 kg、2点(Am=0.5 kg)+2.0 kg、3点(/km=4. 5 kg)一2.0 kg、4点(△m=3.5 kg)一1.0 kg,那么,在承载器不同 位置的示值间的差值为: 1 4.5一(一2.0)l=6.5 kg,大于(10 000 X 0.2%)÷4=5 kg,偏载 测试不合格。 造成以上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这4个传感器是否在同一 水平面;二是试验载荷太小,不能真实地反映偏载的误差造成 的;_一是由传感器的线性特性造成的。 而偏载试验载荷过大对偏载测试也没有好处,如果用超过 10%Max的载荷做偏载测试,会造成载荷集中(因为承载器较 小),有可能造成传感器损坏。 3偏载测试载荷的确定 偏载测试载荷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偏载测试结果。根 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偏载测试载荷的确定应从以下几方面 考虑: ①参考JJG 555~1996(( ̄P自动秤通用检定规程》中对偏载 测试的规定,“对于承受偏载量较小的承载器,在每个支承点上 施加砝码约等于最大秤量的1/10。 ②应从轴(轮)重仪的实际情况来考虑,一个承载轴载荷为 10 t的轴(轮)重仪,如果是轴重仪则承重台是一个台面,显然 偏载测试载荷太小。若是轮重仪则承重台是分离的两个台面, 对于偏载测试来说载荷也是不够的。 ③应从全国统一的测试方法来考虑,这样便于各省市计量 人员的交流和比对,这也是国家检定规程所要求的。 4结语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机动车检测专用轴(轮)重仪》偏载 的试验载荷应为最大秤量的1/10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