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2. 奥肯定理: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
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理。
3. 经济利润: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
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
1.
显性成本:是指计入账内的、看得见的实际支出,例如支付的生产费用、工资费用、市场营销费用等,因而它是有形的成本。
5. 纳什均衡的定义:在博弈G=﹛S1,„,Sn:u1,„,un﹜中,如果由各个博弈方的各一个
策略组成的某个策论组合(s1*,„,sn*)中,任一博弈方i的策论si*,都是对其余博弈方策略的组合(s1*,„s*i-1,s*i+1,„,sn*)的最佳对策,也即ui
(s1*,„s*i-1, si*,s*i+1,„,sn*)≥ui(s1*,„s*i-1, sij*,s*i+1,„,sn*)对任意sij∈Si都成立,则称(s1*,„,sn*)为G的一个纳什均衡。
6.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之间相互联系
的理论结构。 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M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7.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4. 8.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指在既定收入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
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
9.
10.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
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11. 加速原理:是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的变动与投资的变动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它的实质
是,对资本品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Derived demand),对产出量需求的变化会导致对资本存量需求的变化,从而引致投资。因此,它的特点是强调(预期)需求的作用,而不强调投入的相对价格或利率的作用。
12. 经济租:多数人把租金看成是土地或者财产的所有者,例如由于允许其他人在自己的
土地上种植作物或者居住自己的房屋而获得的报酬。然而,经济租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它是一种资源比如土地,劳动力或者资本获得的超过自身并且在次优用途中使用的收入。经济租=要素收入-机会成本(次优用途上的收入)。
13. 学习效应:是指因物流活动中产生经验而导致单位成本减少以及业务中新协同的产
生。这是在经济学方面的意思。
14. 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简称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需求
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需求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15. 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指一个相对平面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有
新的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6. 财政政策乘数: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财政变量的变动对均衡收入水平的影
响.财政政策乘数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财政政策乘数是指在上述条件下,政府支出的增减所能够引起的均衡收入水平变化的倍数。
17. 边际生产力:是用于阐明在生产中相互合作的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所得到的报酬的一
18.
19.
20.
21.
种方法。通常情况,当其他要素数量不变,而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离开(或加入)生产过程时所引起的商品产值的减少(或增加)量,就等于该种生产要素一个单位的服务报酬或其他报酬。这里很明显,决定生产要素的报酬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条件。在新古典理论中,一般用生产函数来表明这种投入和产出的技术关系。
货币乘数:也称为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所有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取决于它们在提供这些产品时所得到的价格,以及它们在生产这些产品时所必须支付的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费用。因此,总供给曲线反映了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状态。
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计算方法:出生
22.
23. 24. 25.
26.
率=“出生人口数”除以“总人口数”乘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除以“总人口数”乘100%。自然成长率=“出生率”减“死亡率”。
寻租行为: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它包括“旨在通过引入政府干预或者终止它的干预而获利的活动”。 寻租——Rent-seeking ,租,即租金。也就是利润、利益、好处。寻租,即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即资源在市场上通过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来实现配置的机制,也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
占优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菲利普斯曲线: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 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27. GDP平减指数:又称GDP缩减指数,GDP折算指数,是指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
GDP(现价GDP)增长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不变价GDP(constant-price GDP)或实质GDP)增长之商。该指数也用来计算GDP的组成部分,如个人消费开支。它的计算基础比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宏观测量。
28. 帕累托最优状态(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是博弈
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29. 生产力弹性: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统一比率变动
时的产出相对变动。
30.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
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31.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
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内第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此次上调后存款准备金率已超过17.5%的历史最高点,达到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