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地方及民族特色型:浙江宁波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地方及民族特色型:浙江宁波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70)地方及民族特色型:浙江宁波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因境内有甬江故而简称“甬”。是中国浙江省的副省级城市,浙江省第二大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全市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人口760.57万(2010年)。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南靠台州,东与舟山隔海相望。 简介 宁波是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史前遗址”发源地。秦朝,始皇嬴政派遣徐福出海采集长生不老仙药,从达蓬山北麓东渡日本,一去不复返。唐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时列为对外贸易三大港口重镇。并与日本、新罗及东南亚、欧洲一些国家进行商务往来。明朝时期(公元1522年),葡萄牙人在双屿设立机构,作为战略支点,进行产品交换、中转码头、集散中心的职能,后被浙江巡抚朱纨率领军队捣毁。16世纪中叶,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兴起,宁波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口之一。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诞生了中国最早设立的四大海关(江南海关、浙海关、闽海关、粤海关)之一的浙海关!鸦片战争以后,被开辟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还有四明山红色革命根据地谱写了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壮丽诗篇!如今的宁波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宁波港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已与世界上2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也是上海中国国际航运中心枢纽港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区。 侨乡宁波 宁波还是著名的侨乡,有四百三十多万宁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宁波帮”已成为联结宁波与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为全国四大商帮[晋商、徽商、甬商、粤商]之一的宁波帮享誉全球,在全国乃至世界经济舞台上纵横捭阖,在工商、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独领风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铸就了屹立不倒、永放光芒的宁波形象。正如国父孙中山先生所说,“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力之大,固可首居

一指者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指示。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近30年来,这一伟大号召激励了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巨大热情,广大“宁波帮”人士积极响应邓小平同志的牵挂,情系家乡、不忘家乡、反哺家乡,积极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出资出力,推动宁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沧桑巨变凝聚了无数“宁波帮”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凝结了无数“宁波帮”人士的心血和汗水。真可谓“拳拳赤子心,造福桑梓情”。 历史 据考古学发现,宁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的一部分。这里是世界最早的大米种植地之一。在公元前2000年的夏朝,宁波被称作“鄞”,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这里则属于楚国辖地。在统一中国之后,秦国占领了长江三角洲,并建立了稳固的政权,于公元前222年在宁波建立了三个县。方士徐福也是从宁波带兵出发的。这次事件也是中国第一次对外贸易交流。 到了5世纪晚期,韩国商船发现了宁波是联系南方首府南京以及与中国贸易往来最为便利的港口,宁波因此文明与东南亚。唐朝时期(公元618年-907年),与日本及韩国的贸易来往日益密切。 尽管宁波的历史悠久,但是宁波建城确实从公元821年开始的。最初只是个小城市,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宁波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沿海贸易的发展以及南宋定都于杭州,宁波在11世纪有了很重要的发展。一直到元朝,宁波都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沿海城市。 在明朝初期(公元1368-1644),由于海上贸易收归官有以及建造海洋航行船只是被明令禁止的,宁波的经济有所滑落。在这个时期,沿海城市常常遭受到日本海盗的袭击,因此这里便成为了军事防御的区域。这一情况直到16世纪才有所改变,但是西方的商人开始往来于中国进行贸易。宁波在1843年被迫对外开放,但是随后贸易市场下滑后,这个港口逐渐被上海所取代。 1949年政府设置宁波市,1980年成为了中国东部沿海的主要港口。1988年,中央任命政府任命宁波为“计划单列市”,可以自行确立地方法律和规章制度。今天,宁波是外国商人、游客非常喜欢的一个贸易城市。 文化 宁波文化荟萃,历史上曾有较高层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派,又如四明学派、姚江学派、浙东学派,出现了虞世南、高则诚、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张煌言

等一批文化名人。其中藏书脉络深厚,涌现过一大批藏书数万卷的藏书名楼。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由当时隐退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公元1772年,清朝乾隆皇帝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书籍638种,于是乾隆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中的一部,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明清以来,文人学者都为能登此楼阅览而自豪。它是中国藏书楼阁首屈一指的代表之作。佛教信仰成就举世闻名,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这是位居天下禅宗五刹之一的天童寺的写照。阿育王寺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