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环氧乙烷灭菌再确认报告

环氧乙烷灭菌再确认报告

来源:欧得旅游网


常州市益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环氧乙烷灭菌再确认报告

文件编号: YWY/CE-MC-2015 版本号修改状态: A/0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报告文本 /

目录

序号

文件编号

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2.0 3.0 4.0

附件 1 附件 2 附件 3 附件 4 附件 5 附件 6 附件 7

总则 重新验证方案 重新验证实施 验证结论

2014 年灭菌批记录抽样记录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记录 环氧乙烷灭菌剂产品检验报告 环氧乙烷灭菌用生物指示剂检测报告

传感器、菌片、负载装载图 产品灭菌前、灭菌后的检测报告 环氧乙烷残留量方法与对比分析报告

第一章 总则

1. 1 目的

根据 ENIS011135-1 标准《医疗器材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的验证及日常控制》的 要求:对环氧乙烷灭菌器及其灭菌工艺重新验证应至少每年一次的规定, 进行重新确认, 以保证满足本公司一次性医疗器材灭菌的要求。 1. 2 范围

本重新验证适用于本公司出厂编号为 080625 HMG-A-10M3的灭菌器及其相应的范围工 艺;本重新验证的产品及其包装为: (A)纸塑包装的产品: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一 次性使用胃管、一次性使用喂食管、一次性使用脐带夹、一次性使用吸痰管⋯⋯; (B) 全塑 PE袋包装的产品:一次性使用体外引流袋、一次性使用婴儿肛袋⋯⋯。 1. 3 重新验证

1. 3. 1 重新验证方案:由生产技术部制定,并经管理者代表确认后方可实施。 1. 3. 2 重新验证实施:公司内部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验证小组并负责按重新验证 方案组织实施。

1. 3. 3 重新验证结论:由验证小组对再确认的过程和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确认,并同 YEY/CE-MC-2011报告中相关数据及结论进行比对,形成重新验证结论并会签。 1. 3. 4 重新验证资料:所有有关重新验证的资料所取得的数据、表单和再验证报告应 由生产技术部妥善保管、存档。

第二章 重新验证方案

重新验证由以下部分组成:

2. 1 灭菌器运行一年后的评估:通过有效的评估证实灭菌器运行后对安装精度无影响。

2. 2 灭菌器运行一年来的灭菌操作评估:通过评估证实灭菌器能在设定范围内进行有 效的运行。

2. 3 灭菌器性能的重新确认:包括物理性能确认和微生物性能确认。 2. 3.1 物理性能重新验证:

2. 3. 1. 1 真空速率实验:(当温度恒定时)

要求:预真空至 -15Kpa 的时间≤ 6min

预真空至 -50Kpa 的时间≤ 30min

2. 3. 1. 2 真空泄漏实验:(当温度恒定,保压时间为 60min)

要求:预真空 — -50 Kpa

泄漏速率≤ 0.1 Kpa /min

2. 3. 1. 3 正压泄漏实验:(当温度恒定,保压时间为 60min)

要求:正压 — 50 Kpa

泄漏速率≤ 0.1 Kpa /min

2. 3. 1. 4 加湿实验:(当温度恒定,真空 -25 ~50 Kpa)

要求:温度明显变化并在 30~80%RH范围内

2. 3. 1. 5 灭菌室空载箱壁温度均匀性实验:

要求:控制温度 — 52±3℃,最大温差≤± 3℃ 条件:压力 — 常压

15 点温度传感器分布见附图

2. 3. 1. 6 灭菌室空载空间温度均匀性实验:

要求:控制温度 — 52±3℃,最大温差≤± 3℃ 并确定冷点位置 条件:压力 — 常压

15 点温度传感器分布见附图

2. 3. 1. 7 满载温度均匀性实验:

要求:控制温度 — 52±3℃,最大温差≤± 10℃ 条件:压力 — 常压

负载—81 箱,负载分布件附图

2. 3. 2 微生物性能重新验证(半周期法)

采用回顾性的验证:即采用原验证工艺的方法中灭菌时间为一半( 240min)时,将

灭菌生物指示剂 (枯草杆菌的黑色芽孢变种 — Atcc9372 )在灭菌环境下进行培养, 检测 有无微生物生长,有判定灭菌工艺的有效性,该试验重复两次。

条件:(1)灭菌工艺

灭菌温度 — 52±3℃

预处理时间 — 180±20min[ 温度 52±3℃,湿度 40~80%RH] 保温时间 — 100min 预真空 — -20 ~-30Kpa 保压时间 — 10min 温度— 40~80%RH 加药量 — 6.67Kg/10M3

灭菌时间 — 480min(重新确认试验时间) 换气真空度 —0~-5 Kpa

换气次数 —至少 5 次 通风时间 — 20~40 分钟 解析时间 —14 天(14天后测 EO残留量)

(2)灭菌生物指示片 菌种:枯草杆菌的黑色芽孢变种( Atcc9372 ) 数

量:31 片(其中 1 片用于阳性对照) 位置:见附图,菌片量与产品相同的小包装内 (3)负载

负载—81 箱(负载分布见附图) 注:本公司所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材的包装目前分为两类: a) 纸塑成型袋( 65±5g透折纸/0.055mm的 PE复合膜) b) 全塑 PE袋(单层的厚度为 0.05mm)

灭菌重新验证时采用负载为纸塑成型袋的

第三章 重新验证实施

3.1 验证小组 经管理者代表批准,验证小组内以下成员组成: 组长: 成员: 3. 2 验证实施前的准备 3. 2. 1 灭菌器的评估

3. 2. 1. 1 本公司灭菌器在 2014年共计进行 62 次灭菌,每次使用前均由操作工按照操 作规程进行维护性检查,各管道、阀门及密封件安全可靠、无泄漏。

3. 2. 1. 2 质检部按规定请法定计量部门对灭菌器的仪器、仪表进行校检:压力表、温 湿度计、磅秤精度完好,符合使用要求。 3. 2. 1. 3 电器装置接地可靠。

3. 2. 1. 4 电脑操作系统工作正常,记录装置能够正常工作,打印记录表单清晰、完整。

3. 2. 2 灭菌器运行评估:

随机抽取批号为( E20140307 、 E20140411、 E20140619 )等的灭菌批记录,其记 录的参数均在灭菌工艺参数范围内。同时各批次的生物指示片经检测均无菌生长,灭菌 器运行过程正常、有效。 (见附件 1 共 6页)

随机抽取灭菌批记录与验证灭菌工艺比较表

批次 项目 验证灭菌 工艺 E20140307 E20140411 E20140619 0 预热 (min) 保温 (min) 预真空 (Kpa) 保压时间 (min) 1 -20 ~-30 10 -18.6 ~ --18.5 ~-25.1 -18.2 ~-23.0 26.8 10 10 10 58.6 ~ 65.3 40~85 65.4 ~ 70.8 58.4 ~63.4 湿度 (%RH) 加药量 6.67 6.68 7.0 7.0 (Kg) 灭菌时间 480 480 480 480 (min) 灭菌温度 52±3 51.6 ~ 54.2 51.2 ~54.3 51.4 ~53.3 (℃) 换气真空度 / / / 0~-5 (Pa) 换气次数 5 5 5 5 (次) 换气时间 20~40 22 22 22 (min) 解析时间 14 14 14 14 (天) 3. 3. 3 产品、包装及其它 3. 2. 3. 1 初始污染菌

三组产品从净化车间移出至进入灭菌器进行灭菌的最长滞留时间均不超过 10 小时, 并由质监部门提供初始污染菌的化验报告。 (见初始污染菌检测报告) (附件 2 共 3 页) 3. 2. 3. 2 产品

三组产品(胃管、导尿管、喂食管 )应在灭菌前按各自标准的要求检测相关的物 理、化学性能,并提供报告(见三个产品灭菌前的检测报告)与灭菌后的物理、化学性 能的报告(见三个产品灭菌后的检测报告)进行对比。 (见附件 3)

3. 2. 3 .3 包装 包装材料由于供方没有改变产品包装的材料及包装工艺均未发生改变,同时热合封 口的工艺也没有变化。

3. 2. 3. 4 环氧乙烷环氧乙烷供应商没有改变,环氧乙烷出厂的检测报告符合标准的规 范。(见附件 4 共 1 页)

3. 2. 3. 5 环氧乙烷灭菌生物指示剂 灭菌生物指示剂的供应商没有改变,其生物指

示剂的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

6

(9372)。芽孢含量为 2.5 ×10fu/ 片,供方的检测报告证实菌片符合 ENISO11138-1.2: 2006的要求。(见附件 5 共 1页)

3. 2. 3. 6 加湿用水 加湿用水本公司采用去离子水(纯化水)见检测报告保证使其

才成为微生物资源。

3. 3 再验证实施 再验证的实施由验证小组按验证方案进行,并做记录。对再验证所取得的数据进行 分析、处理,并与( YWY-CE-MC-201)4进行比对后,形成再验证报告、存档。

第四章 验证结论

根据 ISO11135-1:2007 标准的要求,验证小组对本公司 10M3环氧乙烷灭菌器及灭菌 工艺按第二章所述的验证方案进行再验证。现将再验证结果汇总如下: 4. 1 灭菌器评估 根据“ 3. 2. 1. 1 ”、“3. 2. 1. 2 ”、“3. 2. 1. 3 ”、“3. 2. 1. 4 ”可以确认灭菌 器系统完整,保持原安装精度。 4. 2 灭菌器运行评估

根据“3. 2. 2 :可以确认灭菌器运行过程正常有效,同时验证小组分别对灭菌器电 器控制系统、灭菌器计算系统、灭菌器辅助设备分别进行检查,其结果见表 1、表 2、 表 3.

灭菌器电器控制系统检查记录(表 1)

项目包括 开关 按键 传感器 仪表 动力器具 加热器件 加湿器件 安全属地 验证人:

标准准确性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功能准确性 备注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记录人:

灭菌器计算系统检查记录(表 2)

项目名称 主机 显示器 启动运行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备注 运行 30min 正常 运行 30min 正常 UPS电源 打印机及其连接 控制机箱

2 次当切断外接电源后能持续供电 3 次正常打印 30min 能保证与计算机的正常通讯和采样 验证人: 记录人:

灭菌器辅助设备运行检查记录(表 3)

辅助设备 真空泵 空压机 水循吸泵 加热系统 气化泵 磅秤 运行时间 噪音 正常 正常 其他异常记录 无 无 10min 10min 20min 30min 20min \\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验证人: 记录人:

4. 3 灭菌器物理性能再确认

根据“4. 1 ”、“4. 2 ”的结果证实灭菌器的安装,运行的正常可以进入物理性能再 确认。

根据第二章再验证方案,物理性能再确认包括真空速率实验、负压泄漏实验、正压 泄漏实验、加湿实验、箱壁温度均匀性试验、空载温度均匀性实验和负载温度均匀性实 验,实验结果标明。 (见表 4、表 5、表 6、表 7、表 8、表 9、表 10) 4. 3. 1 本套设备现真空度达到 -15Kpa、-50Kpa 的时间分别为 3min 和 16min,符合说明 书中规定的小于等于 6min和≤ 30min 的真空速率要求。

4. 3. 2 本套设备负压泄漏实验是在 -50Kpa条件下,保压 60min时间内,灭菌器内压力 变化最大值为 0.3Kpa ,其真空泄漏速率为 0.005Kpa/min ,符合负压泄漏速率≤

0.1Kpa/min 的要求。

灭菌器计算系统检查记录(表 2)

4. 3. 3 本套设备正压泄漏实验定在 +50Kpa条件下,保压 60min时间内,灭菌器压力变 化最大值为 1.2Kpa,其正压泄漏速率为 0.02 Kpa/min,符合正压泄漏速率≤ 0.1Kpa/min

4. 3. 4 设备加湿系统实验在一定的真空条件下进行,经过加湿系统的作用,无菌器内 的湿度产生明显变化,从灭菌器下的初始湿度问 47.2%RH,经过 15min 后,4 个湿度传 感器分为为 78.2 、78.4 、77.8 、78.2 ,平均分值为 78.15%RH,其结果证实灭菌器的加 湿系统是有效的。 4. 3. 5 温度均匀性实验

根据 ISO011135标准,在进行湿度均匀性实验时,采用均匀分布的 15 个温度探测器 (传感器)测量灭菌器内箱壁、空间和负载内部的温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 a) 箱壁温 度均匀性实验:当控制温度在 50.5 ℃时,灭菌器内 15 个温度传感

器记录的最高温度为 50.2 ℃,最低温度为 48.5 ℃,温差为 1.7 ℃,符合最大温差 ≤± 3℃的要求。

b) 空载时无菌器空间温度均匀性实验:当控制温度为 50.3 ℃,灭菌器内 15

个传感 器记录的最高温度为 50.4 ℃,最低温度为 48.2 ℃,温差为 2.2 ℃,符合最大温差 ≤± 3℃的要求。

c) 负载温度均匀性实验:当控制温度为 49.6 ℃,灭菌器内 15 个传感器记录

的最高 温度为 50.1 ℃,最低温度为 49.8 ℃,温差为 0.3 ℃,符合最大温差≤ 10℃的要求。

灭菌器真空速率实验记录(表 4)

年份 真空度 开始时间 达到真空 标准允许 度所用时 值间结束时间 ( min) 结论 ( min) 合格 8:35:40 3 ≤6 -15Kpa 2015 -15Kpa -15Kpa 8:32:40 8:32:40 13:32:35 8:51:40 13:35:35 16 3 ≤30 ≤6 合格 合格 2014 -50Kpa 13:32:35 13:46:34 14 ≤30 合格 验证人: 记录人: 注: 2015与 2014年比较灭菌器真空速率在标准值范围内。

灭菌器负压泄漏实验记录(表 5)

保压 保压 结束 压力 泄漏速 开始 负压 保压开始 压力 保压结束 压力 变化 率 Kpa Kpa 值 Kpa Kpa/min 结 论 年 份 Kpa 时间 时间 2015 -50 9:30:40 -50.6 10:30:38 -50.3 0.3 -0.005 合格 2014 -50 13:47:35 -50.9 14:47:34 -50.6 -0.3 -0.005 合格 验证人: 记录人: 注: 2015与 2014年比较灭菌器负压泄漏速率相同均在标准值范围内

灭菌器正压泄漏实验记录(表 6)

保压 保压 保压开始 保压结束 开始 结束 压力 泄漏速 时间 时间 负压 压力 压力 变化 率 年 份 Kpa Kpa Kpa 值 Kpa Kpa/min 结 论 2015 50 11:32:35 50.7 12:32:40 49.5 1.2 0.02 合格 2014 50 15:37:42 50.9 16:37:43 49.8 1.1 0.018 合格 验证人: 记录:

注: 从两年情况比较灭菌器正压泄漏速率 2015>2014,但均在标准值范围内(提示半 年后应作灭菌器泄漏实验,如泄漏速率增加应更换柜门密封条) 。

灭菌器加湿系统实验记录(表 7)

加湿开始时 开始加湿 加湿结束 均衡时间 年 份 时间 度(%RH) (min) 间 最终湿度 (%RH) 78.2 、78.4 、 77.8 、 78.2 结 论 合格 2015 9:40:50 47.2 9:55:52 15 合格 2014 11:38:14 49.6 11:52:12 14 78.7 验证人: 记录人: 注:两年情况比较灭菌器加湿系统运行正常,最终均能达到从 30%RH加温至 80%RH的要 求。

灭菌器箱壁温度均匀性实验记录(表 8)

温度 传感 器 升温 开始 时间 编号 升温开始时 (℃) 达到设定温 度温度偏差 △(℃) 个点的温度 达到设定 温度时各点的 温度的时间 (℃) 2 2014 20.4 30.1 11: 20.4 30.1 20.4 30.1 20.4 30.1 20.4 30.1 20.4 30.1 20.4 30.1 20.4 30.1 20.4 30.1 20.4 30.1 20.4 30.1 20.4 30.1 20.4 30.1 20.4 30.1 20.4 30.1 28: 30 11: 56: 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45: 30 10: 47: 23 48.2 48.3 50.1 50.0 控制温度 控制温度 TO=50.0 TO=50.1 最高温度 48.4 48.3 最高温度 TH=50.1 48.3 48.3 最低温度 TL=48.2 50.0 50.0 上偏差 TH=50.0 最低温度 TL=48.3 上偏差 50.0 50.0 50.0 50.0 =TH-T O =TH-T O 50.0 50.0 =50.1-=50-50.1 50 =-0.1 下50.0 50.0 =0.1 下偏偏差 50.0 50.0 48.4 48.3 差 下偏差 下偏差 =TO- T L 50.0 50.0 =TO- T L =50.1-48.3 =50-48.2 =1.8 50.0 50.0 =1.8 △=1.9 48.6 48.7 △=1.9 49.2 49.4 验证人: 记录人:

灭菌器空间的温度均匀性实验记录(表 9)

温度 传感 器 升温 开始 时间 升温开始时 (℃) 达到设定温 度温度偏差 △(℃) 个点的温度 达到设定 温度时各点的 温度的时间 (℃) 编号 2 2014 23.3 27.4 49.8 49.6 1 控制温度 控制温度 2 24.5 28.3 23.3 27.4 50.3 50.2 TO=50.5 TO=50.2 49.8 49.6 最高温度 最高温度 TH=50.3 TH=50.3 49.8 49.6 最低温度 最低温度 TL=49.8 TL=49.6 50.1 49.9 上偏差 上偏差 3 4 23.3 27.4 5 24.2 28.1 6 7 8 9 24.2 28.1 14: 02: 40 50.1 49.9 10: 18: 41 09: 08: 42 24.2 28.1 15: 24.2 28.1 14: 24.4 28.3 38 50.1 49.9 =TH-T O =TH-T O 50.1 49.9 =50.3-50.5 =50.3-50.2 =-0.2 下=0.1 下偏50.3 50.2 50.3 50.2 偏差 下偏差 下偏差 差 10 24.4 28.3 11 23.0 26.2 50.3 50.2 =TO- T L =TO- T L 12 23.2 23.1 27 27 13 14 15 =50.2-49.6 50.4 50.3 =0.7 =0.6 50.4 50.3 △=0.9 △=0.7 =50.5-49.8 22.8 26.3 22.7 26.3 50.3 50.2 50.0 49.7 验证人: 记录人:

灭菌器负载温度均匀性实验记录(表 10)

温度 传感 器 升温 开始 时间 升温开始时 (℃) 达到设定温 度的时间 个点的温度 达到设定 温度时各点的 温度(℃) 温度偏差 △( ℃) 编号 2 2014 23.5 28.2 50.2 50.1 1 控制温度 控制温度 2 23.2 28.1 23.2 28.0 50.0 50.1 TO=50.2 TO=49.2 50.1 50.1 最高温度 最高温度 TH=50.3 TH=50.1 50.1 50.1 最低温度 最低温度 50.1 50.1 3 4 23.2 28.0 5 23.3 28.2 23.3 28.2 TL=50.0 TL=50.1 最大温差 最大温差 6 7 8 9 50.2 50.1 08: 32: 44 12: 13: 22: 45 23.3 28.2 07: 23.3 28.2 21: 23.2 28.1 25 50.2 50.1 30: 15 =TH- T L =TH-T O 50.2 50.1 =50.3-50.0 =50.1-50.1 =0 50.2 50.1 =0.3 10 23.2 28.0 50.1 50.1 11 23.2 28.0 50.2 50.1 12 23.2 28.0 50.3 50.1 13 23.3 28.0 50.2 50.1 14 23.4 28.1 50.1 50.1 15 23.3 28.2 50.2 50.1 验证人: 记录人:

从 a)、b) 、c) 三个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灭菌器的温度均匀性是符合

ENISO11135-2007标 准中相对应的要求。结论根据“ 4.3.1 ”、“4.3.2 ”、“4.3.3 ”、“ 4.3.4 ”、“ 4.3.5 ”得到 的结果可以认定本灭菌器的物理性能符合 ISO11135-2007 标准的规定,可以进入下一过 程灭菌器微生物性能在确认。 4. 4 灭菌器微生物性能在确认

4. 4. 1 微生物性能在确认前准备工作的记录

4. 4. 1. 1 产品初始污染菌的检测

灭菌时间 — 480min 初始污染菌检测报告 生产批号 cfu/ 件 产品名称 2014年 备注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2014年 42 胃管 导尿管 78 符合要求 40 经检测三类产品的初始污染菌数量均在标准要求范围内 4. 4. 1. 2 环氧乙烷灭菌生物指示剂

项目 抵抗性参数 年日 菌种 芽孢含量 6喂食管 D值 生存时间 灭活时间 2015 ATCC9372 2.5 × 106cfu/ 3.0 分 613.2 分 31.2 分 2014 ATCC9372 2.5 × 106cfu/ 3.0 分 13.1 分 31.0 分 从上表环氧乙烷灭菌生物指示剂符合 GB18281-1.2:2000、ENISO11138-1.2:2006 的要 求。

4. 4. 1. 3 环氧乙烷灭菌剂

抽取批号为 20150309030 与 20140508030相比较。仅仅纯度有微小的差误,批号为

20140508的纯度为≥ 99.30%,而批号为 20150216的纯度为≥ 99.30%。 结论:

环氧乙烷灭菌剂符合要求。

4. 4. 1. 4 负载装载方式和生物指示物布点位置(见附件 6)。负载装载方式和生物指 示物布点位置见下图与 2011 年度灭菌时负载装载方式和生物指示物布点位置完全相同。

4. 4. 2 灭菌微生物性能确认 按照再确认方案微生物性能确认采用回顾性验证。

其灭菌工艺:灭菌温度 — 52±3℃

预处理时间 — 180± 20min

保温时间 — 100min 预真空 —-20~-30Kpa 保压时间 —

10min

灭菌温度 —( 60%± 20%)RH 加药量 —6.67Kg/10M3

换气真空度 —0~-5 Kpa

换气次数 —至少 5 次 通风时间 — 30~40 分钟

解析时间 —14 天

由于这次再验证采用回顾性验证, 直接采用半周期法灭菌时间为 240min。将前后两次为

240min 的灭菌时间的灭菌生物指示片在灭菌环境下进行培养 14 天,其结果如下:

灭菌作用时间 接受测试样品数 培养后菌生长样品数 备注 14 天中 15 个样品无 菌生长 240min 15 15 14 天中 15 个样品无 240min 15 15 菌生长 而前后两次的阳性对照试验均有菌生长 4. 5 灭菌后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检测

根据 ENISO11135和 ENISO10993-7的相关规定,本公司对灭菌后产品环氧乙烷残留 量的检测作如下的试验。

4. 5. 1 环氧乙烷残留量测量方法当对比(见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方法当对比报告) ,证 实本公司采用比色分析法能有效的检测出产品灭菌解析后的环氧乙烷残留量同采用气 相色谱法测定产品灭菌后的环氧乙烷残留量,结果相近。 (见附件 7) 综合上述:经过对本套 10M3环氧乙烷灭菌器及其灭菌工艺再确认的过程符合 ENISO11135 标准的规定。

再确认有效的灭菌工艺:

灭菌时间 — 480min 灭菌温度 — 52±3℃

预处理时间 — 180±60min(在灭菌器内进行) 保温时间 —

100min

预真空 —-20~-30Kpa 保压时间 — 10min 温度 —( 40%±85%)RH 加药量 — 6.67Kg 灭菌时间 — 480min 换气真空度 —0~-5 Kpa 换气次数 —5 次 解析时间 —14 天

灭菌效果检验原始记录

检验编号

检验名称 生物指示剂 检验目的 抽检 检验进货批号 灭菌日期 检品数量 检验日期 31 检验项目 无菌 完成日期 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 2010 年版无菌检查法 培养基: 营养肉汤培养基

批号:

审核人:

常州市益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阳性对照:未经灭菌的生物指示剂 沉降菌检查:平均 cfu/ 检查法:直接接种法YWY-8.2.3-034

每皿(应≤ 1 cfu/ 每皿)

营养肉汤培养基 毫升/ 管

培养基 用量:营养肉汤培毫升/管 养基 需、厌氧菌 35℃,真菌 25℃) 检查结果

1 3.7 2 3.8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真需厌气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阴性对照 + 阳性对照 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 2010 年版无菌检查法检验 结果:符合规定 检验人: 复核人:

审核人:

常州市益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灭菌效果检验原始记录

YWY-8.2.3-034

检验编号

检验名称 生物指示剂 检验目的 抽检 检验进货批号 灭菌日期 检品数量 检验日期 31 检验项目 无菌 完成日期 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 2010 年版无菌检查法 培养基: 营养肉汤培养基

批号:

营养肉汤培养基 毫升/ 管

培养基 用量:营养肉汤培毫升/管 养基 需、厌氧菌 35℃,真菌 25℃) 检查结果

阳性对照:未经灭菌的生物指示剂 沉降菌检查:平均 cfu/ 检查法:直接接种法

每皿(应≤ 1 cfu/ 每皿)

审核人:

1 常州市益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2 3 4 5 6 7 8 9 10 11 6.12 6.13 6.14 12 13 14 6.10 6.11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营养肉汤培养基 毫升/ 管 培养基 用量:营养肉汤培毫升/管 13 需、厌氧菌 35℃,真菌 25℃) 检查结果 养基 14 真需15 厌16 气17 菌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阴性对照 + YWY-8.2.3-034 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 2010 年版无菌检查法检验 结果:符合规定 检验人: 复核人:

阳性对照

灭菌效果检验原始记录

检验编号

检验名称 生物指示剂 检验目的 抽检 检验进货批号 灭菌日期 检品数量 检验日期 31 检验项目 无菌 完成日期 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 2010 年版无菌检查法 培养基: 营养肉汤培养基

批号:

审核人:

常州市益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阳性对照:未经灭菌的生物指示剂 沉降菌检查:平均 cfu/ 检查法:直接接种法YWY-8.2.3-034

每皿(应≤ 1 cfu/ 每皿)

营养肉汤培养基 毫升/ 管

培养基 用量:营养肉汤培毫升/管 养基 需、厌氧菌 35℃,真菌 25℃) 检查结果

1 11.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11.20 11.21 真需厌气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 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 2010 年版无菌检查法检验 结果:符合规定检验人: 复核人: 审核人:

附件 2

常州市益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初始污染菌检验原始记录 YWY-6.4-023

检验名称 胃管 规格 F18 检品数量 完成日期 留样号 10 201400320 ∕ 批号 包装 检验日期 纸塑 失效日期 检验依据 室温 GB15980-1995 取供试品 _ 2_,放入 ___ 20__ml灭菌生理盐水,充分震荡后取样 法操作,置于 35℃培养箱内培养 48h,计数:(以上方法共做五份 平行样)

1 -1102 -2103 -2104 -2105 空白 -210 -110 -110 -110 -210 -110 8 8 菌数/g=平均菌数×稀释倍数 / 件(重量)

报告数: 80/2=40 80/2=40 80/2=40 100/2=50 80/2=40

结果:菌数 / 件=40cuf/ 件(应≤ 100 cuf/ 件)

检验人: 复核人: 批准人:

常州市益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初始污染菌检验原始记录 YWY-6.4-023

检验名称 导尿管 规格 F8 检品数量 10 批号 包装 检验日期 完成日期 留样号 ∕ PE 失效日期 检验依据 室温 GB15980-1995 取供试品 _ _1___ ,放入 ___20 ml灭菌生理盐水,充分震荡后取样 法操作,置于 35℃培养箱内培养 48h,计数:(以上方法共做五份 平行样)

1 -1102 -2103 -2104 -2105 空白 -210 -110 -110 -110 -210 -110 0 0 17 16 菌数/g=平均菌数×稀释倍数 / 件(重量)

4 4 0 0 报告数: 165/2=82.5 170/2=85 140/2=70 160/2=80 140/7=70

结果:菌数/件=78cuf/ 件(应≤ 100 cuf/ 件)

检验人: 复核人: 批准人:

常州市益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初始污染菌检验原始记录 YWY-6.4-023

检验名称 批号 包装 喂食管 1148 规格 F5-F10 检品数量 各8个 / 检验日期 失效日期 检验依据 完成日期 Pe 201906 留样号 室温 GB15980-1995 取供试品 __2___,放入 ___20 ml灭菌生理盐水,充分震荡后取样 法操作,置于 35℃培养箱内培养 48h,计数:(以上方法共做五份 平行样)

1 -1102 -2103 -2104 -2105 空白 -210 -110 -110 -110 -210 -110 1 1 菌数/g=平均菌数×稀释倍数 / 件(重量)

报告数: 100/2=50 80/2=40 80/2=40 65/2=32.5 70/2=35

结果:菌数/件=78cuf/ 件(应≤ 100 cuf/ 件)

检验人: 复核人: 批准人:

环氧乙烷残留量测定方法学比对

编制:审

日期:日期: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方法学比对

1.概述 医疗器材环氧乙烷灭菌是常用灭菌方法之一,灭菌后必须进行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检测。

环氧乙烷在室温下, 为无色气体; 低温时,为无色易流动液体。 易溶于水、多数有机溶剂。 环氧乙烷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 刺激剂和原浆毒物。 急性中毒: 患者有剧烈的搏动性头 痛、头晕、恶心和呕吐、流泪、呛咳、胸闷、呼吸困难;重者全身肌肉颤动、言语障碍、 共济失调、出汗、神志不清、以致昏迷。还可见心肌损害和肝功能异常。抢救恢复后可有 短暂精神失常, 迟发性功能性失音或中枢性偏瘫。 皮肤接触迅速发生红肿, 数小时后起泡, 反复接触可致敏。液体溅入眼睛内,可致角膜灼伤。慢性影响:长期少量接触,可见有神 经衰落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由于环氧乙烷对人体存在危害因此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后产品需要进行解析, 等到产品环 氧乙烷含量降低到安全值时方可使用。 目前医疗器材产品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最常用的方 法是比色分析法和气相色谱法,比色分析是普通常用的,成本低,方便;但是气相色谱法 是仲裁法,当有异议时,以气相色谱法测试的结果为准。 2. 目的

探讨这两种环氧乙烷的检测方法测试的结果有无差异。 3. 原理

同一批样品在同一时期经过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检测后, 通过对其检测结果的分析来判断 这两种方法是否有差异。 4. 试验方案

通过对同一批样品同一时期环氧乙烷残留量值的比对、 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将同一批 样品委托具备检测资格的单位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本批产品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检测; 同时 公司内部利用比色分析法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4. 1 比色分析法:

环氧乙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乙二醇, 乙二醇经高碘酸氧化生成甲醛, 甲醛与品红一亚 硫酸试液反应产生紫色化合物,通过比色分析可求的环氧乙烷含量。

4. 2 气相色谱法: 利用密闭容器内稀释溶液中环氧乙烷的含量在一定温度下与液面上气体的环氧乙烷含 量成正比的关系,抽取等量此气体,注入气相色谱法中进行定量分析。

4. 3 依据: ENISO 10993.7 GB/T 14233.1 5. 数据记录 见附录

6. 结论 经过不同方法测试的结果比对分析, 比色分析法和气相色谱法对环氧乙烷残留测试的基 本无差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