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拼音,写词语。
kāng kǎi tuì suō shùn jiān yuán jiù qī liáng ( ) ( ) ( ) ( ) (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擢素手(zuó) 泪潸潸(shān) 脉脉(mò) 更(gēng)新 ......B.坚劲ng) 娱(jì乐(yú) 暂时(zàn) 瞻仰 (zhān) ....C.缥缈(miǎo) 急遽(jù) 惆怅(zhóu) 混乱 (hún) ....D.掺和(cān) 栖息(qī) 机杼(zhù) 五侯(hóu) ....下列词语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抽屉 粗暴 制度 整理 解放 五湖四海 B.匪陡 寄托 偏避 军阀 收敛 一涌而入 C.彻底 严俊 目标 战据 含糊 喜出望外 D.书藉 辟静 魔鬼 剧烈 寄拖 精兵减政 下列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夸张) B.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反问)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D.其他附属的房屋也很小,耕地窄得几乎连马都无法在上面打滚。(比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全面二孩政策将在全国范围内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B.11月13日晚,在法国巴黎市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2人左右死亡。 C.中国北京击败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
D.随着电影《火星救援》的热映,让火星火了,火星上的土豆更火了,人类对于太空探险和太空移民的激情再一次被点燃。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没问题,”小李充满信心地说:“这点困难吓不倒我!” B.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C.马达声远了,又近了,近了,又远了。
D.我们校园里种了很多花,有迎春;月季;桂花;梅花等,花开不断。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索寓言》搜集整理了很多英国的民间故事,如《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 B.北宋画家张择端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C.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D.《火烧云》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 。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③④②①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___________________,中午竟然下雨了。
___________________,中午果然下雨了。(把句子补充完整)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联系课文,把句子的意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我晚上要开会,你把门锁好去奶奶那儿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如一座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仿写句子) 人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积累补充填空。
(1)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____。 (2)青,__________________。《荀子》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4)古人常常托物言志,诗人于谦通过“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来表达自己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郑燮则用“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来寄寓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品质。
(5)欲问行人去那边?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时光转瞬即逝,六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六年来,我们从天真可爱的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少年,这既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渗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班里举办以“难忘的小学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活动一:倾吐心声
(1)请给你的班主任老师写一两句话,倾吐自己的感恩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制作纪念册
(2)多姿多彩的小学生活值得我们珍惜,为此我制作了小学生活纪念册。我的纪念册的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是《_______________》,里面分成了几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我要把这个珍贵的纪念册永远保留下来!
文言文阅读。 北人食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2、“其人自护其短”中的“其人”指的是什么人?( ) A.其他人
B.北人
C.问者
D.北人和问者
13、文中的北人为什么要“并壳入口”?( ) A.因为这样吃味道更好。
B.因为煮熟的菱角很烫,这样吃可以避免烫伤。 C.因为他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壳。 D.因为“并壳入口”的吃法是南方的风俗。 14、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菱角一般生长在南方。 B.菱角属于土产品。 C.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 D.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 15、你觉得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选自互联网)
【权威调查】2018年、2019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 4.67本 4.65本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 3.32本 2.84本 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间 19.81分钟 19.69分钟 日均数字化阅读时间 171.79分钟 186.79分钟 2018年 2019年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媒体信息】 4月20日,左岸书店店主发微博宣布:鄞州万达的左岸书店将于“五一”节后关门谢幕。近年来,由于书店入不数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如今左岸书店也即将和宁波民说再见。民营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在宁波逐渐衰弱。英国诗人多恩说:“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买书,也没有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 (选自《现代金报》 【他山之石】
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全家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本。
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则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还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选自《宁波晚报》《现代金报》) 16、什么是碎片化阅读?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碎片化阅读往往能让人们迅速获得海量信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 B.很多外国政府对实体书店实行免税,并提供资助,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C.从近两年国民阅读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看,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D.深度阅读是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有效办法,这需要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关注。
18、阅读上述材料,推断民营书店衰落的原因。(至少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这几则材料,说说你获得的启示,(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有些人 张晓风(台湾)
(1)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2)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 (3)“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4)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5)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6)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腋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7)那以后,我遇见无语文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的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8)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9)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10)“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11)“能。”那个胖女人说。
(12)“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13)“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14)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
(15)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16)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17)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黎黑的脸
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18)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
(19)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 (20)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人。但他的痛苦却盘踞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21)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道他在哪里呢?
(22)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 (23)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24)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25)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
(26)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27)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丽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28)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29)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国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20、文中写了哪些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我”能清晰地记得“有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第七段说“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的多”,你认为女老师教给了我什么?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
23、认真阅读(9)-(15)段,说说米店的胖女人敬畏的到底是什么?而米店胖女人的一声“不敢”,让作者感慨“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请你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那种“无所畏惧”的人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写了“我”遇到路边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的事,看起来和上下文内容似乎不一致,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者对几个人物的描写三言两语,各具特色。请你任选两个人物,谈谈她们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是如何将其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
题目:小镜头·大道理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亲身经历的哪些事?这些事给与你怎样的启示?请你围绕题目选材写一篇习作,注意做到中心明确,详略得当,首尾呼应,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提示:不许仿套或抄袭例文;不许出现真实的学校名称或人名)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 慷慨 退缩 瞬间 援救 凄凉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慨、缩、瞬、援、凄”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册所学字的读音掌握情况。(2分)
3.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词语辨析。 A项词语全都正确。 B. 陡—徒 避—僻 涌—拥 C. 俊—峻 据—踞
D. 藉—籍 辟—僻 拖—托 减—简
4.D
解析:D
【详解】考查修辞手方的掌握情况。 D选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C
解析:C 【解析】略
6.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考查到了引号、冒号和问号的用法,学生根据标点符号的特点及语境进行辨析即可。 A.正确。
B.选择问句,句中不能用问号,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即: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C.分号表示并列的长分句或分句组之间的停顿。“远了,又近了”和“近了,又远了。”是并列关系,之间应该用分号,即:马达声远了,又近了;近了,又远了。
D.列举花名,应该用顿号,把分号改为顿号,即:我们校园里种了很多花,有迎春、月季、桂花、梅花等,花开不断。
7.A
解析:A 【详解】略
8.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填写,结合整段文字的语境以及前后句的内容进行分析。在本题中,应该选择C项。因为第一句话笑容和眼泪对应,喜悦和悲伤对应。第二句话喝彩和沉默对应,赞颂和否定对应。第三句话顺从和反对对应,虔敬和憎恶对应。第四句话顺利和挫折对应,成功和不幸对应。
9. 上午还是艳阳高照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 另一个孩子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中午的时候要近一些。 妈妈说她晚上要开会,叫我把门锁好去奶奶那儿吃饭。 一枝梅花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详解】(1)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根据句子的后半句来补充前半句的内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如:上午还是太阳高照,中午竟然下雨了。 爸爸说今天中午要下雨,中午果然下雨了。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出自《两小儿辩日》,意思: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初升
时离我们远,待到中午时离我们近。 (3)本题考查改为转述句。
其方法:把冒号改为逗号,去年引号,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把第二人称改为具体的人物。 答案为:妈妈说,她晚上要开会,叫我把门锁好去奶奶那儿吃饭。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根据例句“人生如一座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知,仿写比喻句,后面写有关喻体的诗句,只要合理即可。
如:人生如一根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0. 日久见人心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少壮不努力 粉骨碎身浑不怕 任尔东西南北风 眉眼盈盈处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和诗歌的默写。
(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意为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劝学》。意思: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3)“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长歌行》,意思: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奋进,不要等到年老时再后悔。
(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意思:(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竹石》意思: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出自宋代诗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11. 敬爱的老师,您为我们奉献了自己的美好年华,让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在这毕业之际,我衷心感谢您的培育之恩。 金色童年 亲情 友情 师生情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
(1)本题中对班主任说的话,围绕自己对老师的不舍和感恩之情来展开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结合题干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纪念册的名字和组成的部分,注意符合要求即可。
12.B
解析:12、B 13、C 14、A
15、文中的北人不懂装懂,还强词夺理,是一个可笑的人。
【分析】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13.B
16、解析:碎片化阅读是指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 17、B
18、①人们阅读方式发生改变,数字化阅读比重增加;②碎片化阅读(或数字化阅读)比纸质书阅读更方便、快捷;③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成本更。
19、①当前我国国民的阅读习惯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不少人热衷于碎片化阅读,以色列人、日本人、加拿大人对纸质书阅读的热情值得我们深思,静下心来深度阅读,我们会收益更多;②从全民阅读调查中发现,与世界上的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阅读量较少,我们应该向爱读书的国家学习,积极进入全民阅读的行列中。 【分析】
16、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解答此题抓住“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这些句子来进行概括即可。
17、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A、C、D选项正确。
B.有误,材料四最后一段中,“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
书店的税率为“零”,这些国家只是对小书店免税,并不是对所有实体书店,所以选项错误。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可知,民营书店逐渐衰弱的原因是:①人们阅读方式发生改变,数字化阅读比重增加;②碎片化阅读(或数字化阅读)比纸质书阅读更方便、快捷;③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成本更低;④我国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不大,纸质书需求不大;⑤民营书店入不敷出,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造成冲击。选择其中三项来回答即可。 19、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回答即可。即:我获得的启示是:①当前我国国民的阅读习惯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不少人热衷于碎片化阅读,以色列人、日本人、加拿大人对于纸质书阅读的热情值得我们深思,静下心来深度阅读,我们会收益更多;②从全民阅读调查中发现,与世界上的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阅读量较少,我们应该向爱读书的加拿大人、以色列人学习,积极参与到全民阅读的行列中;③民营书店的逐渐衰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政府、民间组织可以学习国外好的做法,扶持民营书店。选择其中两项来回答即可。
14.20、1.小学女老师挖掘出我的自信;2.米店老板对诚信的敬畏;3.我对街边路人的冷漠;4.代数老师蹲在泥地上为我讲题。
21、因为“有些人”触动了“我”的灵魂,给与“我”真善美的启迪,对“我”
解析:20、1.小学女老师挖掘出我的自信;2.米店老板对诚信的敬畏;3.我对街边路人的冷漠;4.代数老师蹲在泥地上为我讲题。
21、因为“有些人”触动了“我”的灵魂,给与“我”真善美的启迪,对“我”的精神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22、小学女老师不仅教给我书本上的知识,她更教会我谦逊、对人毫不吝惜的称赞,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3、她敬畏的是诚信和良知。生活中这种“无所畏惧”的人指的是在利益面前缺乏良知,没有诚信的人,举例我们应该加以批判,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品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4、不能。用我对路人的冷漠反衬(或对比)小学女老师、米店胖女人以及代数老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真诚、热情,通过和上下文的对比,表现了那些人对我产生的影响,表现了人应当追求真善美的主题。
25、小学女教师:谦逊、善于理解、称赞、鼓励学生。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 米店老板:诚信。通过神态描写来表现;
街边中暑的男人:困苦、无助。通过肖像描写来表现;
代数老师:尽职尽责、对学生高度负责。通过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来表现。 【分析】
20、此题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全文,可见作者写到了四个人,其中有小学老师、米店老板、中暑的男人和代数老师。
本文记叙了小学老师坦言“不会写‘挖’字并适时鼓励我”,她以谦逊和毫不吝惜的称赞,挖掘出“我“心中的自信;米店老板交易不敢欺诈;她对诚信、良知的敬畏令我肃然;代数老师临考前耐心地给作者讲解行列式;他对学生负责、真心为学生好的行为四件事。
21、“有些人”的行为强烈地震撼着作者的心灵,作者在教师的一句话中建立了自信,认识到建立他人自信的重要;从米店老板对诚信的敬畏神情领悟到诚信的重要,同时透露出社会还有许多人诚信的现象,发人深省;自己对无助男人的漠然折射社会的黑暗,唤醒自己的恻隐之心;从语文教师为学生奔波中领悟了生命力的热情与敬业乐业的品质。 他们用自己的真实的、淳朴的、有爱的一面感动了作者,通过一些小事授予了她人生的道理,使她对他们印象深刻。作者的散文写的都生活小事,却挖掘出促人深省的深意。
22、此题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那以后,我遇见无语文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的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来作答。
23、本题考查评价和表达能力。此题首先要了解语句中“无所畏惧”的人是怎样一种人,与胖女人对比,“无所畏惧”的人是指没有诚信、缺乏良知的人,回答时表达出对这类人批判的观点,呼吁人们应注重诚信、拥有良知,树立良好品德等内容。
24、此题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用我对路人的冷漠反衬(或对比)小学女老师、米店胖女人以及代数老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真诚、热情,通过和上下文的对比,表现了那些人对我产生的影响,表现了人应当追求真善美的主题。
25、考查描写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题干已经明确要求,抓住描写方法及作用来回答。 15.范文:
小镜头·大道理
中午十二点,正是上下班回家的高峰期。一辆公交车从远方驶来,在人们焦急 解析:范文:
小镜头·大道理
中午十二点,正是上下班回家的高峰期。一辆公交车从远方驶来,在人们焦急期盼的目光中停在路边站点上。站牌旁站着一堆等待的人们。车刚刚停稳、开了车门,还没等人们下车,在下面等得烦躁不堪的人们就蜂拥到了车门口。
一群人将车门围了个水泄不通,谁都想先上车,争先恐后地往上拥。而不知所措、等着下车的人们僵在了那里。其中,有一个高大的男子一把推开堆在门口的人,冲上了车,其他人也纷纷效仿,好不容易才都挤上了车。
车终于缓缓开动了,摇摇晃晃地行驶着,车内闷热无比,令人烦躁。汽车就像一个沙丁鱼罐头,里面的人一个挨着一个,就这样继续前行。这时,有人开始抱怨了:“车里怎么这么多人啊!你们就不会坐下一趟车吗哎呦,谁踩了我的脚!”有人反驳道:“那你怎么不坐下一
”又有人说:“这么热的天,谁不想早点趟车刚才你不是也抢着上车的吗?又不是只有你活着。
回家啊,啊挤死我了!”其他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起来,原本就热的车上变得更燥热了。 到了某一站,有一个座位上的人下车了,站着的人又挤到了那个空座位边,争着抢着要坐下。这是,一位步履瞒珊的老人拄着拐杖上了车。一个小女孩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他,说:“老爷爷,您坐这儿。99然后伸手去扶他。没想到,小女孩刚离开,就有一个年轻人坐了上去,之后就将头扭向窗外。老人张了张嘴,没说什么,颤颤巍巍地站在了一边。小女孩撅起嘴来:“你干嘛坐这儿,这是我给爷爷让的位子!”年轻人瞪了她一眼:“要你管啊,小东西!你离开了这个位置就不是你的了,我坐上去有什么不对呀!”
车到了终点站,大群的人又挤下了车,接着喧嚷、推挤……看到这儿,我不禁想,世界上有真善美,就会有假恶丑,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品德高尚,这个社会怎么还会是这个样子都说中华民族要讲文明、讲美德,可是一到关键的时候,秩序呢?文明呢?美德呢?在利益的面前,谁又能守住清规,舍己为人呢?都口口声声说品质高,讲文明,但在实践中,还不都是只会说不会做的假布偶?相信就公交车这个例子在很多城市都是常见的吧,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在炎热的骄阳下,谁又能上下车不拥挤、给老人让座、甚至等下一趟车呢?难道这个丑陋的小镜头不值得我们深深反思、品味吗?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要求以“小镜头·大道理”为题,围绕生活中让你感触的某个“小镜头”进行描绘,写一篇记叙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小事会让我们深有感触,有的让我们感动,有的给予我们启迪,有的让我们深思……。选择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去写,注意要以小见大,写出你的感受或启示。写作时可开篇入题,直接叙事,注意写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起因。中间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的特点。结尾重点写一写通过这件事自己的反思。
开头:对事情发生的背景进行铺垫,写出事件的起因。
过程:对事情的经过和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我的心情我的感受等是如何的。
结尾:点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升华文章主旨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