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嗥鸣(háo) 攒动(zǎn) 当之无愧(kuì) B . 默契(qiè) 彷徨(páng) 人声鼎沸(dǐng)
C . 污秽(huì) 炽痛(chì) 鲜为人知(xiān) D . 踌躇(chú) 磐石(pán)群 蚁排衙(yá) 2. (2分) (2016八上·新化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斑澜 谛听 瞬息万变 稍纵既逝 B . 肃穆 魅丽 德天独厚 脍炙人口 C . 瞩目 鉴于 矢志不移 大相径庭 D . 驯职 推敲 一牢永逸 以讹传讹
3. (2分) (2016七上·顺庆期末) 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个扫街的老妈妈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 B .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我们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夺取全面胜利。 C . 入夜,亮化扩建后的西华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D . 有些人凭空想了许多念头,络绎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4. (2分) (2017八下·江都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们班同学都希望将来成为有作为的人。
B . 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 . 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D . 《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的作品。
5. (2分) (2016八上·莒县期中)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选项中最合适的一个标题是( )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文化部日前要求各地文化部门查处《臭作》等四款存在非法内容的电脑游戏。 记者了解到,文化部门在市场上发现的这几款违法游戏产品,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内容,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文化部办公厅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文化部门立即会同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对传播这些违法游戏的网站、场所进行检查,一经发现上述电脑游戏,立即查禁、收缴,并根据线索,追根溯源,严查彻究,依法予以处罚。
A . 文化部要求各地文化部门查禁四款非法电脑游戏 B . 电脑游戏危害青少年健康
第 1 页 共 12 页
C . 文化部门对传播违法游戏的网站、场所进行检查 D . 文化部门查禁四款电脑游戏 6. (2分) 阅读《皇帝的新装》,回答问题。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的作用是( ) A . 这句话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因为皇帝要利用这一点鉴别他的臣民,帮助他的统治;而臣民之所以说假话,也都因为害怕这一点
B . 这句话在故事的开头,起到展开故事情节的作用,对后来故事情节的发展没有多大作用 C . 这句话揭示了衣服奇怪的特性,起到展开故事情节的作用
二、 默写 (共1题;共9分)
7. (9分) (2017九上·长清月考)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 足蒸暑土气,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2) 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 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 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 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苏轼《浣溪沙》) (6) __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7) 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8)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作者想要替君王统一天下的爱国激情与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2分)
8. (2分) 据毛泽东说,到一九三三年九月,江西苏区共有一千四百二十三个“产销”合作社,都是为________所有,由________管理的。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 (5分) 阅读同学们的对话,提取整合相关信息,合理安排写作顺序,自拟标题,简单介绍书法节的有关情况。150字左右。
甲:听说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徐渭原作来到绍兴啦!书法节期间会在兰亭博物馆展出。绍兴人有眼福啦! 乙:是呀,兰亭书法节已经是第32届了。徐渭原作展览,算是今年最大的亮点呢。 丙:这是故宫博物院的徐渭原作首次来绍兴吧?
乙:是的。知道作品展的名字不?呵呵,——跟着徐渭看书画:一个南腔北调人的艺术人生。
甲:报纸上说,展出的徐渭书画精品有近30幅,其中故宫博物院借展原作5套,共12件,还有我们绍兴市文物管理局所藏的徐渭作品5件。
丁:书法节什么时候开幕?在哪里开幕呀?我想去看看。
第 2 页 共 12 页
乙:已经举行过开幕式了。4月9日呀,就在兰亭王右军祠。你不知道吗?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
10. (12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1——3题。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①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 “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 ”一句意思相近。 (2) 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 (3) 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 . “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 . “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 . “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
11. (22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①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②焉。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③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④ , 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第 3 页 共 12 页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灌水之阳 , 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 . 故更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 . 皆山水之奇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 . 大舟不可入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3) 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4) “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 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12. (15分) (2019八下·天津期末) 阅读《倾听草木的呼吸》一文,回答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
第 4 页 共 12 页
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⑪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⑫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1) 请从文中⑤~⑦段中分别摘录出体现“玉兰”和“树”高贵品质的词语。 玉兰:________ 树:________
(2) 请任选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 文章标题交待了写作对象,同时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继而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B . 第②段写到“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从文中我们发现这个院子本身的空间就是很小,与“也这么大”是矛盾的,此段应删去。
C . 第⑥段中加点词“相依”“拥抱”“呢喃”赋予了垂柳以人的性格,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垂柳相偎相依,亲
第 5 页 共 12 页
和对话的情状。
D . 本文构思精巧,作者从身心被三月的草木洗净入手,切入主题;接着,以梅、兰、柳等小院景物为载体,描写它们的生存状态;最后,以与草木共呼吸来升华主旨,首尾呼应。
E .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告诫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及时享乐的道理。 (4) 文章结尾写道:“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全文,谈谈你从草木那里听到了怎样的语言。 13. (20分) (2020七下·武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只想和你接近 吴念真(台湾作家)
①直到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睡在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②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③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同样的,孩子们也是。
④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的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
⑤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 ⑥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通常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
⑦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⑧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短短半分钟不到,却完全满足的亲近。 ⑨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坦承这种装睡的经历,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 ⑩或许亲近的机会不多,所以某些记忆特别深刻。
⑪有一年父亲的腿被落磐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一家外科医院治疗。
⑫由于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某个星期六中午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停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⑬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⑭不知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脚指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地帮父亲剪脚指甲。
⑮当我剪完父亲所有的脚指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开眼睛看着我。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
第 6 页 共 12 页
⑯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再次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你晚上就睡这边吧!”
⑰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去看了一场电影。
⑱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第一次帮父亲剪脚指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⑲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⑳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选自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
(1) 阅读①-④段,文中说:“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下面一段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3) 围绕“只想和你接近”这个标题,作者着重描绘了哪几次与父亲在身体上“接近”的情形?请简要概括。 (4) 仔细研究文章的结尾最后两节文字,说说它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这样的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14. (15分) (2017八上·东台月考) 综合性学习
为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学校准备开展纪念活动,决定于9月25日下午两点在校大礼堂举行以“长征——不朽的丰碑”为主题的文艺演出。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
(1) 【活动一】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开场白
(2) 【活动二】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串联词,将下面的两个节目巧妙地串起来。节目一:诗朗诵《七律•长征》(朗诵者:李明)。节目二:独唱《走进新时代》(演唱者:王虹)
串联词 :
(3) 【活动三】请你以校团委委员的身份前去邀请老红军张爷爷来观看演出,见面时怎么说?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5. (5分) (2019七下·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年少的我们总是血气方刚,信心满满。然而一次偶然的失利和挫败,让你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经历了才知道成长需要一步步走。生活中,你刻意追求完美,却常常留有遗憾,并为此耿耿于怀,某一天才发现这些不尽人意之处恰恰成了你奋斗的动力。我们一直在追梦,但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只要你一直在努力,放慢脚步的时候你会看见别样的一面。
第 7 页 共 12 页
请以《遇见_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第 8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 默写 (共1题;共9分)
7-1、7-2、7-3、7-4、7-5、7-6、7-7、
7-8、
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2分)
8-1、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1
、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
第 9 页 共 12 页
10-1、10-2
、
10-3、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
11-1、 11-2、11-3、11-4、11-5
、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12-1、12-2
、
12-3、12-4
、
13-1、
第 10 页 共 12 页
13-2、13-3
、
13-4、
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14-1
、
14-2
、
14-3
、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5-1
、
第 11 页 共 12 页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