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舆论的特点分析

网络舆论的特点分析

来源:欧得旅游网
2006the video-audio circle

视听界

从黄张绯闻看隐私权与知情权

吴 峰 田步石

    随着新闻娱乐化现象的蔓延,各媒体对娱乐新闻特别是明星绯闻穷追不舍。前段时间,黄健翔、张靓颖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人又掀起了娱乐报道的狂澜。从百度输入“黄健翔张靓颖绯闻”搜索,用时0.064秒,就出现52400条符合要求的查询结果。大都是报道张靓颖在超女比赛后,之所以能够顺利签约华谊兄弟,与黄健翔从中牵线搭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公众的知情权。知情权又称为“知的权利”、“了解权”,是公众的一项基本的社会权利和自由,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大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政府官员的作风及道德品质,小到个人的有关信息、社会上出现的新鲜事物、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多方面信息等等,对于这些,公众均有权知悉。对知情权的保护已经引起全世界范围内的重视,因此,提供公众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就成了媒体及其记者的职责所在。    新闻记者的报道采访权。知情权的存在给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新闻事件提供了法律依据。而提供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是新闻事业极其重要的功能。为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凡是公众有权了解的新闻信息,记者都应该有权采访、报

道,这包括了解政府及官员的工作情况,了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了解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和对公众人物的关注和了解等。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隐私权,又称宁居权,“指的是公民个人和死者所享有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悉和公开、个人生活不受外界非法侵扰、个人私事的决

定不受非法干涉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

循以下四条原则:1、公共利益优先原则;2、人格尊重原则;3、权利协调原

则;4、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原则。公

众人物的活动并不仅仅与他们自己有关,因此公众有权了解他们的活动及与他们有关的个人情况,只要他们离开自己的私人生活领域,进入公众生活领域,新闻媒体和记者就有权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报道采访。但是公众人物也有隐私权,因此,明星们的私人活动、生活领域是不应被侵犯和干扰的。

  再回头想想那些有关黄健翔和张靓颖的报道,先不管其是否真实,单看这些绯闻除了能满足部分受众不健康的窥视兴趣及探人隐私的欲望之外,带来了什么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呢?况且不排除一些绯闻是记者为商业利益而夸大、编造的虚假新闻,欺骗了受众,伤害了明星,也丧失了自己的职业道德。    注释:

    ①杨立新,王利明.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45.

   ②顾理平.隐形采访论.新华出版社,2004.290.

隐私权的内容也很多,包括:个人姓名、肖像、住址、电话、收入、生理缺陷、残疾情况、私人日记、信函、私人领域、恋爱等。公众人物成名之后,为了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他们必须牺牲一部分隐私,在他们吃饭、逛街、会友、谈恋爱甚至更私人性的活动时,处处要提防记者的跟踪、偷拍,时时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

  知情权、报道权、隐私权之间的平衡。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是媒体及其记者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新闻记者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为公众提供他们想知道的新闻与信息。但是,也不能一味迎合受众的口味,甚至按照受众的口味编造假新闻。  在处理公众知情权、记者的报道采新闻记者应尽量协调好三者的关系,遵

访权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矛盾冲突时,(作者单位:吴峰,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

传播学院;田步石,江苏教育电视台)

网络舆论的特点分析

虞 嘉

    对于网络舆论的定义问题,笔者认为,所谓网络舆论主要是依其传播形式

来区分的一种舆论类型,实际上是社会舆论的一种。一方面:网络舆论是舆论

的特殊形式,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其产生、形成并发挥作用的载体是网络,所有的

98

业务平台

言论、态度、意见、信念和情绪都是在互联网上均可以自己所设计的任何一种同”、人人平等的最高境界,有可能在网网络中表达的,是网络中的公众所表达身份出现。这正应验了网络上流传的那络中得以实现。的意见的总和。另一方面,网络舆论“不句名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    3.过程的速成性

仅是互联网上形成的公众一致意见,而

狗。” 网络舆论参与者的匿名性直接导致  与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的形成且是遍及全球的无声意见的交互过程”①。

了发表言论和意见的匿名性。如此一来,过程更加迅速。网络传播的高容量、交与舆论的其他表现形态相比,网络舆论舆论人可以在完全公开、完全没有后顾互特征,以及分层分组的能力,使得网凭借其特殊的介质而更注重意见和言论之忧的情况下,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络舆论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在全球范的交锋、融合过程,即网络舆论的形成意见,而不会担心因为发表了某些言论围内聚积起相当数量的人群。

过程。

而另生事端。  网络舆论的特点分析:

     2.交流的平等性

    网络舆论作为社会舆论的一种特殊  言论的匿名性也导致了意见交流的的表现形态,自然也具有舆论的一般特平等性。由于参与网络舆论的公众在理性,如: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论上都不知道与其持相同意见的是什么  注释:

泛性和评价性等②。除此之外,由于网络人,持反对意见的又是什么人,因而任  ①刘建明.舆论传播.338.

舆论借助网络这种特殊的传播介质,因何一位舆论人都处在一种理论上平等的    ②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2版.50.

而也具有不同于其他舆论形态的特性。地位。这样一种平等性的意义不仅在于     1.言论的匿名性

使网络舆论能够在更加公平、更加开放  网络舆论不同于其他舆论的匿名性的平台上形成,更重要的是,自从有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传播是其重要特点,每一个网络用户在

类以来,我们就在孜孜以求的“天下大

闻中心)

善用激励机制  挖掘人才潜能

石 磊

    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挖掘视,但在激励机制的建设中还存在一定段上,人的多种需求并存,但只有一种人才的潜能。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对问题,需注意加强改进。笔者认为:需求取得主导地位”。员工职业生涯的不激励问题的专题研究中显示:如果没有    1.了解员工需求。根据美国心理学同阶段需求侧重点不同,与之相对应的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某一阶

激励方法也要有所偏重。对处于职业生

30%,反之,则可发挥到80%~90%。可涯初始阶段的员工,要侧重满足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对于取得人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提力资源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有效实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对处于职业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涯中高级阶段的员工,则更需    激励的方法很多,可分为薪酬激励、要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福利激励、目标激励等等。根据人的需现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求层次,有与之相对应的激励方法。(如同层级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右表所示)

法,根据主导需求实施激励。因    激励的作用日益得到广电行业的重

此,可通过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

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