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哲学史教案第5章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

来源:欧得旅游网
章节 五、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 课时 12 教 学 目 的 了解佛教在经过多年的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碰撞融合,在隋唐时期得到空前发展,其组织系统、理论体系和实践形式等都有新的创造,形成了许多中国化佛教的思想体系和佛教宗派,如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禅宗、华严宗宗等,在众多佛教宗派中,对中国哲学影响比较深远的主要有法相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掌握这四大佛教宗派的形成发展及主要学说。以此对隋唐时期佛教的理论成就有清晰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隋唐时期佛教发展的特点,把握天台宗、圆融三教学 重点 及 突出 方法 谛、定慧双修、一念三千的哲学思想;唯识宗的八识说、三自性说;华严宗的心尘缘起思想及四法界说;禅宗的心即真如、顿悟成佛等思想。 突出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如不仅分析隋唐时期四大佛教宗派的形成、发展、主要的哲学理论贡献及各自的理论特色等。而且综合、系统探讨隋唐时期佛教的特点及理论思辨性的突出之处等。并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透视。 教学难点:佛教哲学作为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儒、道之间存有理论上的冲突、矛盾,但在冲突矛盾中也有融合之处。而某些相通的理论基础、社会原因及思维方式等也是促使其融合、会通的原因。 突破方法:对比分析法。如对比分析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四大佛教宗派的理论侧重点,及它们在中国哲学发展中的影响。 教学 难点 及 突破 方法 《中国哲学史》,第209—231页。 相关 教材:《中国古代哲学史论》,第175—192页。 内容 参考教材:,第96—119页。 素材 《中国哲学智慧》 教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学 过 程 授课思路:长达及百年的南北分裂在隋唐时期终于结束,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又重新得到统一。随着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佛教也得到空前发展。中国僧人在对佛教的经典和教义进行总结、评判、选择的基础上,在佛教的组织系统、理论体系和实践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创造,先后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佛教在这一时期呈现百花争鸣的局面。在众多的佛教宗派中,对中国哲学影响比较深远的主要有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四大宗派。 设问: 天台宗的止观说与一心三观论。 唯识宗如何看待认识的主体和对象的关系? 唯识宗的八识说。 华严宗的法界缘起论与六相圆融说 华严宗怎样看待本质和现象及现象和现象的关系? 禅宗思想中的中国化成分? 慧能学说及其禅学革命的意义? 讲解要点: 1、隋唐佛教概况 2、天台宗的哲学思想 (1)圆融三谛 (2)定慧双修 (3)一念三千 3、唯识宗的哲学思想 (1)八识说 (2)三自性说 4、华严宗的哲学思想 (1)心尘缘起思想 (2)四法界说 5、禅宗哲学 (1)心即真如 (2)顿悟成佛 教 学 后 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