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起来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对于实施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其求知欲,提高语文教学实效,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把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和阅读教学的诸环节的科学整合,提高了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有效预习
著名教育专家杨再隋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和新知的联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背景下预习的有效性,我引导学生特别是中高学段学生在传统预习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读通课文、扫除生字障碍等预习方式,还让学生学会了通过预习课文,学会提出问题、主动思考、分析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既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又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为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但这个环节并不是让学生盲目地从网上下载资料,而是培养学生通过自读文本,有选择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文本的多层面了解和品悟。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水
平,这是突破。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25课《两小儿辩日》前,除布置常规预习内容外,我重点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1.上网收集资料,说说你对孔子有哪些新的认识。2.利用网络资源,自主了解文本,你会发现感兴趣的问题吗?你能解决吗?这些问题的设置,其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在展示预习成果的时候,同学们非常踊跃:有的说我通过上网查阅,知道孔子还曾经向老子“问道”呢,作为老子故里的人,我们多自豪啊!有的说我找到了《两小儿辩日》的动画片呢,特别有趣!看了之后再读课文就好懂多了!还有的说,为什么孔子回答不出两个孩子的问题呢?……显而易见,他们的发现和质疑也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解决的问题。事实证明,利用信息技术的课前预习环节,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有效途径。
二、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和渴望。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无疑在情境导入方面具有着传统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景,突破传统课
堂导入方法的禁锢,通过情景、画面、音乐等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进攻型”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新知掌握的欲望和情感。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秋天的怀念》一文,根据文本内容和情感基调,导入时,老师首先播放阎维文的歌曲《母亲》,这是一首唱给妈妈的歌: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啊,这个人就是妈!……优美动听的曲调,通俗感人的歌词!一曲终了,再看孩子们,个个表情凝重,无疑他们的内心已有一股股母爱的暖流在涌动。母爱的伟大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深刻体会到的,当孩子们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总会深有感触地想起自己的妈妈,在听歌的过程中身临其境,感受到心灵的碰撞,跟随着歌曲的旋律,在脑海中一幕幕地浮现妈妈的身影。达到了内心情感与文本情感的相融和共鸣。
师:刚才同学们听得多认真啊!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生:这首歌是《母亲》,我很喜欢! 师:听后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世上只有妈妈好》! 生:我想到了我的妈妈!
生:我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我特别想他们!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是最让人难忘的!……
师:母亲是每一个人的向往和思念。史铁生也和我们一样,对母
亲怀有深深的爱恋!他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思念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一篇思念母亲的文章,好吗?……
实践证明,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了一种更为强烈的“冲击波”和“兴奋剂”,也为学生接受新知奠定了更为适合文本的基调的情感兴趣,让学生兴致盎然!
三、妙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感知语言,培养语感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感的训练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因此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我们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把作者的语言在朗读、揣摩中转化为活生生的画面和人物,在头脑中活动起来,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词、句有具体的感受,产生语言的形象感,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内涵和境界。如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的雄伟轮廓。”其中“川流不息”、“……像银河从天而降”、“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的雄伟轮廓。”等词语和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很难让二年级的孩子们感受到长安街“亮如白昼、热闹非凡”和建筑物的“高大、雄伟”。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
感悟文本,体悟语言,我通过电教手段,如播放录像、展示powerpoint课件等激发想象,使其在语感训练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北京美丽神奇夜景的认识,激发学生通过“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的画面联想到“银河从天而降”的雄伟图景;由看到的“彩灯勾画出的轮廓”联想到“建筑物高大、雄伟”的庄严气势。然后,对整段文字进行多种形式地反复感情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自然感受到北京首都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了他们的语感和人文素养。 四、活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探究,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破重、难点”这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然而,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教师无论怎样启发诱导学生都无法感悟。往往会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或突破、解决教学难点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结果学生的感触仍不深,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有厌烦情绪,事倍功半。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后,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浴春风。利用信息技术,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的确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在教学《回声》一文,有一段话是青蛙妈妈说:“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啦。”这段话是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但对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理解起来是很困难的,用传统方法很难凑效。在这里如果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一段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flash动画,让孩子们在观察和感悟中自主探究和领悟,理解回声形成的科学原理,就能有效地突破这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深刻了解并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而且还要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找准着力点,充分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优化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总之,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准整合点,将其与阅读教学各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上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实现教学最优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点石成金,推动语文教学的现代化,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为阅读教学注入生机,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城关第二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