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总第1 59期) 2012年6月 中国-i}放z CHINA MUNICIPAL ENCINEERING No.3(Serial No.159) Jun.2012 DOI:10.3969/j.issn.1004-4655。2012.03.022 大直径泥水式顶管施工参数的数值分析 王新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上海200125) 摘要:大直径泥水式顶管的施工参数选择不当将严重影响周边环境的安全。为探究各施工参数的影响程度,借助数值 分析软件建立初始模型对顶管施工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控制变量对顶管施工的覆土深度、泥水压力、管径等参数进行 影响因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覆土深度的增加,地表沉降量逐渐减小。但当覆土>1.60(1D=2.8 1TI),地表最大沉 降变化不大;开挖面稳定的前提下,减少泥水压力更利于地表变形控制;随着开挖直径的增大,地表最大沉降呈增加趋 势,而轴线2D外出现较明显的隆起并逐渐增大;结构稳定前提下,管节厚度对地表沉降造成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泥水式;顶管施工;数值模拟;参数分析 中图分类号:TU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655(2012)03—0062—04 近年来,为满足大城市输水需求,大直径地下输 水管道修建得越来越多。随着浅埋暗挖技术的不断 进步,泥水式顶管工法在地下管道的铺设中逐渐得到 应用。作为一种非开挖技术,泥水式顶管工法具有开 井 挖面稳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对周围土体和建 筑物影响小、掘进速度快等优点 J。然而当地质环境 较复杂,顶推力、泥水压力等施工参数设计不当时,泥 水式顶管施工可能造成严重的地表隆起或沉降。因 此,研究泥水式顶管各施工参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 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广州市某引水工程标段,借助数值手段 对泥水压力、覆土厚度、管径、管厚等影响因素分别进 行分析,探寻施工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供相 似工程借鉴。 1 工程背景 广州市某引水工程十七标段顶管段管线位于华 南快速高架桥南侧(见图1),向东至与南北向的机场 高速公路交接处,沿机场高速公路西侧往北约4.9 km 处,再向西转折进入江村水厂,沿线整体地形平坦开 阔。本标段共包括顶管井5座,井编号为J3~J7,均采 用沉井方式施工。本文取J6~J7标段进行研究,该标 段采用DN2800套管顶管后内敷设DN2400钢管的施 工方案。 收稿日期:2011—08—17 …印卜 卜蒋 … 作者简介:王新(1984一),男,工学硕士,主要从事地下结构工 程设计及相关科研工作。 62 . 中国彳放z 王新:大直径泥水式顶管施工参数的数值分析 工的仿真。 2012午第3期 随着覆土的增加,地表最大隆起值逐渐减少;当 覆土>4.5 m(1.6D),这时施工造成的地层扰动使其 图7为不同管径下工具管远离66 m时Y=21 m 上部形成了塌落拱,应力和位移不能传递到地表,造 成地表最大沉降值变化较小。 3.2泥水压力 处地表沉降曲线。从图7中可见,当管径为1.2 m时, 地表横向均呈现沉降;当管径为2.0 m时,隧道轴线处 基于初始模型,改变泥水压力分别为0.45、0.35、 0.25、0.20 MPa,其他参数不变,在此基础上完成顶管 沉降加大,远离隧道轴线处有少量的隆起;当管径为 2.8 m时,隧道轴线处沉降进一步加大,远离隧道轴线 处隆起较明显,最大隆起值约为最大沉降值的50%; 当管径为4 m时,隧道轴线处沉降不再增加,远离轴 隧道施工的仿真。 图6为不同泥水压力下工具管远离66 m时Y= 21 m处地表横向沉降曲线。从图6中可见,泥水压力 的增大使得一5~5 m(一1.8~1.SO)的范围内地表横 向沉降有较明显的变化。泥水压力的增大将会使工 具管前方土体造成明显隆起,进而使得其后方土体产 生较明显的沉降。 g g \ 遴 蟋 距离L/m 泥水压力/MPa b)地表最大沉降与泥水压力关系 图6不同泥水压力Y=21 m处地表沉降 从最大沉降上看,泥水压力从0.2 MPa增加至 0.25 MPa,最大沉降量增加了13%;泥水压力从 0.25 MPa增加至O.30 MPa,最大沉降量增加了11%; 泥水压力从0.35 MPa增加至O.45 MPa,最大沉降量 增加了3.7%。由此可见,在能够保证开挖面整体稳 定的前提下,较小的泥水压力有利于地表沉降的控制 (可控制在主动土压力的1.14倍左右 )。 3.3管径 基于初始模型,将整个模型土质设定为L3层。 改变开挖直径分别为1.2、2.0、2.8、4.0 m,隧道的中 心埋深及其他参数不变,在此基础上完成顶管隧道施 64 线处的隆起进一步增加,此时最大隆起值约是最大沉 降值的1.2倍,且发生在轴线外2D处。 4 g 1 0 粪 -4 距离 /m a】地表横向沉降 直径/m b)地表最大沉降与管径关系 图7不同管径下Y=21 m处地表沉降曲线 由于开挖直径的增大,同时造成了上覆土的减 少,所以最大沉降值变化越来越少。当开挖直径增大 到一定水平,此时造成地表变形主要原因已经不是开 挖直径的变化,而是覆土深度的影响。 3.4管厚 基于初始模型,只改变隧道的结构厚度,其他参 数不变,在此基础上完成顶管隧道施工的仿真。 图8为不同结构厚度下工具管远离66 m时 Y=21 m处地表沉降曲线。从图8a)中可见,地表 横向受结构厚度影响较明显的区域为一2~2 m;结 构厚度的增加并没有使得地表沉降产生较明显的 变化。 随结构厚度的增加,地表最大沉降逐渐减少,但 是减少的量值并不是很大,以此说明结构厚度对地表 沉降造成的影响很少。 中国 跋2柱 王新:大直径泥水式顶管施工参数的数值分析 2012年第3期 0 二2 3二4 5 6 7 8.二二9 一Ol 一2)不同泥水压力下地表横向沉降影响范围为 一5—5 1TI(一1.8~1.8D)。开挖面稳定时,地表沉降 量 吕 随泥水压力的增大而加大。在能够保证开挖面整体 \ 鞋 稳定的前提下,减少前方的泥水压力较有利于地表沉 ;s 降的控制。一般泥水压力可控制在主动土压力的 1.14倍左右。 距离L/m 3)随着开挖直径的增大,地表最大沉降呈增加趋 a)地表横向沉降 势,而轴线2D外出现较明显的隆起并逐渐增大。当 开挖直径增大到一定水平,此时造成地表变位主要原 因已经不是开挖直径的变化,而是覆土深度的影响, g g 地表的横向沉降曲线也与不同覆土下的沉降曲线 \ 澄 相似。 4)随结构厚度的增加,地表沉降有微量变化。结 构稳定前提下,结构厚度对地表沉降造成的影响不 明显。 臀厚/mm b)地表最大沉降与管厚关系 5)除上述影响因素外,顶管的顶推力、管壁摩擦 图8不同管厚下Y=21 m处地表沉降曲线 力、注浆量及注浆压力等对周边环境也会产生较明显 综上所述,顶管覆土深度、泥水压力、管径对周边环 的影响,在以后的工作中作者将做进一步的研究。 境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在保证结构稳定的前提下,管节 厚度的增加并不能明显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4结语 [1]傅德明,楼如岳.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及参数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 程学报,2003(增1):2493—2501. 1)当覆土<2.8 m(1D)时,隧道周围土体成整体隆 [2]周维垣.高等岩石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89. 起状态。当覆土>4.5 m(1.6D),地表的最大沉降变化不 [3]于学馥,郑颖人,刘怀恒,等.地下工程围岩稳定分析[M].北京:煤 大,但横向沉降曲线更接近于正态分布曲线。不同覆土 炭工业出版社,1983. [4]张云,殷宗泽,徐永福.盾构法隧道引起的地表变形分析【J].岩石 下地表横向沉降影响范围为一lO一10 m(一3.6~3.6D)。 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3):388—392. (上接第61页) 清新自然式草地景观。 观,林下配置鸢尾、大吴风草,湿地配置千屈菜、芦苇、 3.6分离式路基绿化 海三棱等水生湿生植物,构成随季节变化而丰富多变 崇启通道有2处分离式路基,整理中间原有林带, 的生态景观。通过自然的湿地植物群落净化水质,吸 并根据高速公路景观需求补充部分绿化形成整体景 引部分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栖居。 观。在道路边坡附近成排种植大规格的香樟和银杏, 3.5服务区和收费站绿化 形成整齐美观的道路景观。同时,布置一些修剪成球 港沿服务区主楼在高速公路上下行的中间,两边是 状的花灌木,如桂花、夹竹桃、石榴、红叶李、石楠球、 停车场和加油站,在绿化设计上以主楼为主体,周边采 金边黄杨等,创造与原有林带和谐共生关系,形成四 用庭院式的自然布局,结合建筑服务功能进行组景。 季常绿的景观和大绿量的绿岛景观。 树种选择大规格的香樟、银杏、朴树为骨架,配置 4结语 橘树、石榴等果树以及紫荆、石楠、洒金桃叶珊瑚等花 崇启通道的绿化景观设计,遵循绿色生态理念, 灌木,营造四季有景的植物景观,满足停车游憩需要。 通过不同区段的植物配置形成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使 在停车场种植高大乔木,配置抗汽车尾气污染的花灌 整条高速公路形成一个特色各异、功能互补、密切联 木,起到改善单调沉闷氛围、为车辆遮蔽阳光的作用。 系的生态景观走廊。在绿化景观设计的基础上,还应 在主线道路和停车场之间的区域,创造微地形,以草 进一步积极探索生态养护的标准和技术,维护好生态 坪为主,自然式布置大规格的朴树和石楠,塑造简洁 景观,确保生态景观得到可持续发展。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