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铺设验收质量标准的补充规定
1、主要运输航(指运输大巷、运输石门和主要绞车道)的净高,自轨面起不得低于2m。
2、运输巷的一侧,从巷道道渣面起1.6米高度内,必须留有宽1m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不得低于1.8m,巷道另一侧的宽度不得小于0.5m。
3、生产矿井已有运输巷人行道的宽度不符合第二条要求时,必须在巷道的行人侧设置躲避硐室,两个躲避硐室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40m,躲避硐室宽度不得小于1.2m深度不得小于0.7m,高度不得小于1.8米,躲避硐室内严禁堆积物料。
4、在人车停车点的巷道上下人侧,从航带道渣渣面起1.6米高度内,必须留有宽1m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不得低于1.8m。
5、综采工作面运输巷道高度和宽度实际应满足矿井最大设备的运输。
6、轨距:曲线段加宽后偏差-2mm~+5mm。
7、水平:直线段两条钢轨应水平,误差不大于5mm;曲线段加高后误差不大于5mm。
8接头平整度:轨面及内侧错差不大于2mm。
9、轨缝:井下不大于5mm。
10、扣件: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
11、轨枕:轨枕埋深为轨枕的1/2~1/3.
12、钢轨轨枕中心间距按下式计算:
a=l-2c/n-2
a-钢轨中部轨枕中心间距,取整数,mm。
L—每节钢轨的长度,mm。
n—每节钢轨下的枕木根数。
c—钢轨接头轨枕中心距,规定15、18kg/m钢轨取440mm,24kg/m钢轨取480mm,见附件。
b=L-c-a(n-3)/2
b—a与c之间过度间距,mm。
轨枕间距误差要求:±50mm。
13、道钉:规格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混泥土轨枕螺栓(扣件)、压板齐全,浮离不大于2mm。
14、钢轨中部轨枕间距为800mm,接头处轨枕间距为400mm且以轨缝为中心线铺设轨枕,轨枕间距误差:±50vmm。
15、捣固:道渣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
16、斜巷轨道托绳轮数量应以钢丝绳不磨轨枕为标准,转动灵活。
17、斜巷轨道上、下口竖曲线圆顺,不得有接头。
18、运行7T以上机车或3T以上矿车的轨道轨型不低于30kg/m,7T以下机车3T以下矿车轨型不低于22kg/m。不得有杂拌道(同一条线路内,铺设不同型的钢轨,异型轨道长度小于50mm,或在同一条线路的两股钢轨轨型不同的轨道,均为杂拌道)。
19、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与轨道相符。轨道间隙不得大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20、直线段2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不得大于5mm 。
21、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上偏差为+5mm,下偏差为-2mm。
22、平巷轨道铺设时应保证坡度不大于7%。
23、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24、轨枕的规格及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0mm。道砟的粒度及铺设厚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轨枕下应捣实。
25、轨道枕木的中心间距为1000mm,直线段铺设的枕木之间应相互的平行,且轨枕
必须与轨道垂直。
26、辅设曲线轨道,不应在缓和曲线的起点设接头,不应有硬弯。
27、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底于线路的钢轨型号。
28、道岔应稳固灵活。
29、道床整洁,道渣及煤渣不能埋没轨面。
30、每个道木上必须用道钉将轨道进行固定牢靠。
31、道夹板必须上齐四套螺丝,且平垫、弹垫齐全(螺丝穿装方向正反交错位置整体一致)。
32、道岔质量
1、轨距:查4点,道岔前后、曲轨加宽处和尖轨根部的偏差在0~+3mm。
2、水平:偏差不大于5mm。
3、接头平整度:轨面及内侧错差不大于2mm。
4、心轨和护轨工作边间隙:600mm轨距为572mm,2mm,900轨距为872mm+,2mm。
5、尖轨: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2mm,无跳动,尖轨损伤长度不超过100mm,在尖轨顶面宽20mm处与基本轨面高低差不大于2mm。
6、开程:800-1000mm。
7、轨缝:尖轨根部不大于8mm,其他与线路相同。
8、滑床板:与尖轨底面间隙不超过2mm。
9、轨撑:应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1mm,适量齐全,无松动现象,道钉:规格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扣件: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
10、转辙器:拉杆零件齐全,连接牢固,动作灵活可靠,其他项目负荷规定要求。
11、道岔轨型不低于线路轨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