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第3课《做个“开心果”》教学活动设计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第3课《做个“开心果”》教学活动设计

来源:欧得旅游网
第3 课 《做个“开心果”》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开心果”的含义,能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开心果”。

2. 能留心发现身边人的需要和困难,细心照顾他人的感受,学习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3. 愿意成为身边人的“开心果”,努力为身边人的生活增加一份快乐。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小狐狸找“开心果”

1. 阅读:教材第10~13 页的绘本故事《小狐狸找“开心果”》。 2. 提问:小狐狸找到“开心果”了吗? 3. 讨论:为什么小狐狸成了大家的“开心果”? 4. 小组活动:角色扮演。

(1)讨论:设想一下,小狐狸还会在什么时候、成为谁的“开心果”呢? (2)角色扮演:演一演,小狐狸成了谁的“开心果”,小狐狸会怎样说、怎样做。

5. 演一演:各组进行展示。

6. 评价:你们认为哪个小组表演的小狐狸可以成为“开心果”?为什么? 7. 小结:“开心果”是指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人。当你带给身边的人快乐时,你就成为大家的“开心果”。当你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给别人添麻烦时,也能成为大家的“开心果”。 【设计意图】

本活动先用绘本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开心果”的含义。然后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让学生把自己对“开心果”的认识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努力做好自己就可以成为“开心果”的道理。

活动二:寻找身边的“开心果”

1. 阅读:教材第10 页的故事。 2. 提问:“我”和妈妈为什么都笑了? 3. 小组活动:我家的“开心果”。

(1)出示范例:“ 是我家的‘开心果’。有一次……”

(2)思考:谁是你家里的“开心果”呢?(让学生按照上面的例子,自己试着说一说。)

(3)交流:在小组里讲一讲,你家里“开心果”的故事。 4. 全班交流。

5. 讨论:同学们分享的“开心果”给大家带来了哪些快乐?你发现这些“开心果”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6. 推荐:谁是班级中同学们的“开心果”呢?请你讲一讲他的故事,推荐他成为我们班级中的“开心果”。

7. 辨析:有人喜欢搞恶作剧引人发笑,有人通过讲一些低俗的笑话逗人开心,是不是只要能把大家逗笑的人都是“开心果”?

8. 出示:教材第11 页的儿歌。

9. 创编儿歌:出示“我是一个‘开心果’, 。 ,快乐别人我快乐。”(学生根据身边的“开心果”的特点创编儿歌。)

10. 小结:每个“开心果”都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乐于助人,有的幽默机灵,有的懂得赞美,有的知道感恩……他们把快乐带给大家。 【设计意图】

本活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寻找身边的“开心果”,进一步了解“开心果”可能具有的不同特点。通过辨析逗笑的内容是否恰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开心果”的含义,学会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开心果”。

活动三:了解需要和困难

1. 出示:教材第12 页的情境图。

2. 思考:图中的妈妈、老师和小男孩怎么了?

3. 提问:你分析一下,图中的妈妈、老师和小男孩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 4. 讨论:遇到这些情况,“开心果”会怎么做?你有哪些好方法让他们开心起来?

5. 演一演:我来做个“开心果”。 (1)出示情境

情境一:放学后回到家里,我发现爷爷没有像平时一样做好饭菜,而是皱着眉头躺在床上。

情境二:在公园玩耍时,我发现妹妹越走越慢,她说:“头好晕呀!” 情境三:在楼道里,我发现邻居家大门紧闭,邻居小弟弟一脸焦急地在门外转来转去。

情境四:爸爸下班了,他走进家门,怒气冲冲地把书包扔在桌子上。 (2)小组讨论:爷爷、妹妹、邻居小弟弟、爸爸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遇到这样的情况,“开心果”可以做些什么?

(3)角色扮演:在小组内分好角色,演一演,如果你是“开心果”你会怎么做。

6. 学生表演。

7. 提问:要想成为身边的人的“开心果”,首先要知道他们的需要和困难。你了解他们的需求吗?有哪些好方法能知道他们的需求?

8. 小结:平时,如果大家能留心观察身边人的动作、表情,用心聆听他们说的话,就可以发现他们的需要和困难。 【设计意图】

本活动让学生先阅读教科书中的情境图,找到发现身边的人的需要和困难的好方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进行表演,让他们知道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为当好“开心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四:这时应该怎么办

1. 阅读:教材第13 页的情境图。

2. 想一想:当你身边的人劳累了、生病了、烦恼了、悲伤了、生气了,你会怎么做呢?

3. 演一演:学生自愿结合,表演情景剧。

(1)爸爸最近工作上遇到了困难,常常眉头紧锁,默不作声。 (2)奶奶的老邻居前不久搬家了,奶奶常常唉声叹气。

(3)小明生病了,需要在家休养一段时间,他担心自己的学习跟不上。 4. 学生表演。(针对同一情境,可以请各组表演不同的方式。)

5. 评价:你赞同哪个“开心果”的方法?为什么?(组织学生互评,尤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从被帮助的人的角度,想想哪种方式是他人愿意接受的。)

6. 提问:你还有哪些能给身边的人带去快乐的好方法?

7. 出示:课前准备的学生家长提供的语音、视频、文字等内容,展示家长眼中的“开心果”的样子。

8. 讨论:听了、看了家长眼中的“开心果”,你有什么想法?

9. 小结:在发现了身边的人的需要和困难后,同学们要选择对方愿意接受的方式提供关心和帮助,做个有爱心的“开心果”。 【设计意图】

演一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情景剧,演示“开心果”带给他人快乐的具体做法。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家长眼中的“开心果”资料,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适当的方式,懂得要用适当的方式向身边的人传递爱心和温暖,做个聪明的“开心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