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应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相应的资助和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政策。
资助育人工作能够改善学生的生存困境,甚至改变了大多贫困学生的前途命运,让大学生群体能够成为一个个家庭发展的关键因素,有效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何有效地解决贫困学生受教育问题,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完成精准帮扶工作,实现学生人生的全方面发展,更好促进着教育的公平、高效和完善,必须要将资助育人工作作为完善管理制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资助 高校 育人 管理平台 政策 1.高校资助育人的工作现状
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白皮书,对我国高等院校对有经济困难的学生的资助体系逐渐建立并且逐步完善提出了指导方面的意见,资助项目计划包含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诸多形式和不同领域。
在国家政策的裁定之下,通过各级政府以及高校自身在学生资助领域中的坚持努力,高校的资助工作日趋完善健全,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许许多多资助项目使得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自己的学业,高等院校资助工作的基本功能大体上得到了实现。
但是,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过程之中,由于各种问题的浮现,极大情况体系了当前高校的资助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的地方。
2.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问题
高校资助工作的核心是资助育人,是“实践育人”理念在高校的管理体系中的突出表现。高校的资助策略、体系在不断的发展中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将“育人理念”和“资助政策”的结合,更具针对性、人性化地推动了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重视慈善属性,懈怠育人属性
随着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提升,国家、社会以及爱心人士对高校学生的资助加大了支持力度,全面的学生资助项目使得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安心攻读学业,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可是,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受资助学生的心理问题,虽然高校中受资助学生群体较为庞大,然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对于这一问题决不可视而不见。受资助学生不仅要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而且还要面对难以逾越的心理压力,因此他们在“三观”及思想上都需要更多的心理帮扶,这对他们成长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高校学生实施资助方式公正性亟需提升
政府和社会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投资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可是由于千头万绪的主客观因素使得资助工作的公正性有待考量和加强。一方面,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础性工作中有诸多困难,有的经济困难学生怕别人的不理解而不敢提出申请,有的贫困证明材料缺乏事实依据或者根本就是找关系的,有的班级或二级学院评议工作走过场、不负责,等等问题不胜枚举。另一个方面,一些基层中去落实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校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在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方面需要进一步去进行培训提升。
2.3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在我国高校中,“融资方式一体化”理论还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诸多环节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如“奖、助、贷、勤、补、减(免)”的分散管理、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工作中资源配置不够优化等,使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难以达到高效、安全的资金使用效率。如何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一大难点,也是高校地方特色开展经费教育工作的一大难点,创新思维,建立长效的经费教育机制,这些都是有待研究和探索的未知问题。
3.总结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高校各系的共同责任。它需要大学所有院系,甚至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首先,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鼓励主管部门在政策宣传、信息传播、工作推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确保资助教育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行;三是发挥二级院(系)在资助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配合学校等有关部门的资助教育工作,改进创新,做好资助教育工作管理,不断开发资助教育资源,推动资助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和推进;二是高校要重视和传播信息,健全相关领域的制度和机制,建立资助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领导小组和联动机制,明确学校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相关职责,并作为各部门和学院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和成绩公式,以调动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其他有关部门和全体教职工要积极配合资助工作,更不能袖手旁观。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参与资助教育工作,社会科学部要做好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团结工作,心理咨询有关部门要做好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服务改革工作,普通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线下指导,引导贫困家庭学生形成自强乐观的心态,鼓励他们努力工作,不辜负青春。
[参考文献]
[1]陈锋,秦泗岩,朱春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1(8).
[2]杜德省,何世新,徐海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2).
[3]陈敏.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中育人问题的思考[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6-59.
[4]唐建伟,黄艳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0):8-10.
作者信息:张证凯(2002.10-),男,汉族,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消防工程,2020级本科生。
本文系西安科技大学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社会实践团队“青春使命 安全同行”创新创业发展成就观察实践团部分研究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