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对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 需要,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需要。如何营造愉快和谐的教 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每位教师应思考的重 要课题。现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 几点体会。 1 课前设疑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教学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强调学生的积极参 与。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速度和节奏、难度的把握和控 制、实验的安排和设计、习题的选择和讲解等方面仔细考 虑,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那种为 了课堂教学“有序”推进,用所谓的“标准”来框定学生的 思维空间或者是千方百计将学生“引导”到预定“轨道”上 来的教学,实际是以消弱思维能力为代价来换取学生形式上 的参与。所以,教师在课前要设计和确定有价值的问题,从 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 在带给学生惊奇和疑惑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 欲。学生通过实验会发现一系列问题,从而形成对新知识的 渴求。例如:在学习cl:的性质时,首先设疑:Ch能否溶 于水?Cl:能否与水发生反应?二者若能发生反应生成物是 什么等等。然后进行实验:①在两瓶颜色相近的氯气中任取 一瓶加入少量水,充分震荡后,与另一瓶氯气比较颜色,可 得出什么结论?②在氯气中分别加入AgNO,溶液、稀 HNO 溶液、NaHCO 溶液和蓝色的石蕊试液,分别能看到 什么现象,结论如何?③将纯净干燥的Cl:分别通过干燥的 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 么。试验结果分别是:①加水的试剂瓶中气体颜色变浅,水 溶液颜色变成黄绿色。②产生白色沉淀;产生气泡;先变红 后褪色。干燥的试纸不变色,湿润的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最 后得出结论:氯气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溶解于水中的 Cl:一部分与水反应产生cl’、H 、HCIO’;干燥的Cl:不具有 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是HC10’。 这种教学方法将验证性实验变成了探索性实验,活跃了 学生思维,激发了他们积极探索问题的热情,增强了自信, 提高了创新能力。 2声情并茂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罗杰斯指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自由和心理 安全,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生的 创造性。”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 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关爱, 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 成功。教师要将亲切、信任等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在探讨 ・56・ 问题的同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必要时还应允 许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例如:Cr(OHh的性质与Al(0}D 非常相似,具有两性,Cr(OH) 也是三元弱碱,一元弱酸, 学生通过类比Al(0H),可以写出Cr(OH),的电离方程式;若 向Cry(SO,),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然后再加入稀 硫酸至过量,就可以写出这个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加强对习题的讨论结合实际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能力 解题是学生结合题设条件及要求对化学知识进行重整、 演绎和综合应用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是学生发展思维的重 要途径。但很多学生只是为解题而解题,没有对问题进行深 入研究的意识,甚至会出现第一次做对了题目而第二次再重 复做却出现错误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解题的过 程、答案等进行再讨论,讨论题目的可变性和解题方法的多 样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做有三方面作用:一 是强化基础知识,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二是拓展学生的 思路,培养其思维品质,化知识为能力;三是减轻学生的课 业负担,避免邀游“题海”,尽可能发挥练习题的作用。例 如,医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溶液的渗透压”之后,教师 可提出以下问题来延伸拓宽教学内容:正常人血浆的渗透浓 度为280~310 mol/L,如果将红细胞分别悬浮在4 g/L、 9 g/L、15 g/L的氯化钠溶液中,会出现什么状况;l临床上给 病人大量输液时应使用哪种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等。学生通过 思考和分析,一般都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和辩 疑能力,一方面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随机应变、积 极指导;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 法,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自我发展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也才能真正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051430河北省栾城职教中心赵锁平